Pantone發布出2018年的流行色——紫光色之後,其他的沒注意到,倒是湧出了一批又一批「全員惡人」,從頭紫到腳↓
前段時間,Pantone發布了2019年的流行色——珊瑚橙,消息發出後,一時間火爆全網:「嚶嚶嚶好好看呀,好溫暖的感覺」
其實今年這個顏色,有很深的寓意。
《地球脈動》裡有一幕,十分令人震驚,因為海水變暖,所有的珊瑚在一瞬間,失去了顏色和活力,隱約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我們一直從自然種獲得能量和靈感,也需要保護正在枯竭的珊瑚群,所以珊瑚橙Living Coral就應運而生了。」
知道了珊瑚橙
但是,你真的了解珊瑚嗎?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傻傻分不清楚?---
Q:珊瑚蟲是什麼?
珊瑚蟲是一種微小的低等腔腸動物。單體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其體型為中空而底部密封的圓筒狀,內部有骨骼片。珊瑚蟲身體中央是腔腸,起消化和吸收作用。它們用來捕食浮遊生物的觸手中有刺絲囊,囊中有含毒液的刺細胞,作為防禦和捕食的武器。所以,美膩的珊瑚蟲是有毒的。
Q:珊瑚是什麼?
珊瑚是由許多珊瑚蟲聚合生長的一種生物群體。珊瑚主要為三大類——硬珊瑚、軟珊瑚、柳珊瑚,其他類型還有紅珊瑚、蒼珊瑚、笙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等。
這種貌美的生物有著嚴重的公主病,他們對環境要求極高:
喜歡溫暖的海水(年均溫20攝氏度以上);鹽度適宜(含鹽度3.4%-3.6%);海水要特別乾淨,還能曬太陽(低潮位水深20米左右);風浪不能太大;因此,珊瑚一般都分布在南北緯30度之間,沒有河流淡水注入的熱帶海域。
而大海中可不是隨處都有這樣適宜生長的寶地的,所以為了生長,珊瑚和其他植物一樣,也要互相爭搶到有陽光的地方。這時候珊瑚蟲的毒性就發揮出來了:當有一些迅速長高長大的珊瑚遮住了那些長得慢的珊瑚,生長較慢的珊瑚便會伸出長長的帶有刺細胞的觸鬚去攻擊附近的同類;還有一些會伸出腸絲,吃掉離它們最近的珊瑚,以此來為自己爭奪空間。
Q:那大家經常提及的「珊瑚礁」,究竟是什麼?
首先,別問「珊瑚礁會不會死」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珊瑚礁,本身就已經是一具屍體了(這麼一形容還真有些毛骨悚然……)。
我們的珊瑚小公舉四處漂泊,一旦碰到堅硬的基底就固著生長,當老一批的珊瑚壽終正寢之後,後代們又在祖先屍體上繁殖,經年累月,積沙成塔,就形成了珊瑚礁。
儘管珊瑚礁面積不到海洋總面積的千分之二,但卻養育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有4萬種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態系統中。其中包括蠕蟲、軟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和甲殼動物等,同時珊瑚礁還是大洋帶魚類的幼魚生長地。所以珊瑚礁也被譽為是地球上最美麗、最多樣且最複雜的生物群落,如同一座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為什麼會白化?---
這要從珊瑚體內共生的蟲黃藻說起了。
我們印象中的珊瑚都是五彩斑斕的樣子,但這並非珊瑚蟲本身的顏色,而是蟲黃藻的顏色和珊瑚蟲自身所含色素所形成的(包括螢光蛋白和非螢光蛋白),換句話說,是蟲黃藻的存在使得珊瑚穿上了五顏六色的外衣。
蟲黃藻是一種海藻,這些藻類在珊瑚蟲幼體時代就進入其體內。日光充足的時候,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並無私地將90%以上的光合作用產物分享給珊瑚;夜晚的時候,珊瑚蟲以觸手捕食,同時為蟲黃藻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通過合作,雙方都能活得很滋潤。而珊瑚蟲豔麗的色彩,則是這種甜蜜關係的「副產品」。二者的合作是珊瑚生長的能量來源,也是構建珊瑚生態體系的基礎。由此可見蟲黃藻這貨的重要性了。
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珊瑚蟲會失去這些蟲黃藻。也就是說蟲黃藻既然能讓珊瑚穿上這身華服,同樣的也就擁有讓珊瑚失去它的能力(怎麼感覺跟宮鬥劇一樣……)。
珊瑚白化是因為蟲黃藻因環境的異常變化(主要是全球變暖帶來的海水溫度的升高和海水的酸化)而逃離宿主。具體是怎麼失去的,是死掉了還是排出了,排出的話是蟲黃藻感覺大事不妙主動跑路還是珊瑚蟲自行排出,似乎還沒有定論。總之是,在面對一些環境變化刺激的時候,珊瑚蟲失去了蟲黃藻,也就失去了蟲黃藻所帶來的色彩,漏出了灰白色的碳酸鈣骨架本底色,這就造成了珊瑚的白化。
珊瑚白化不等於珊瑚死亡,可以看作是珊瑚虛弱,接近死亡。但如果這些壓力因素不去除,失去了蟲黃藻這個能量供給者,珊瑚蟲將很難生存下去,最終走向死亡。
或許你會覺得那珊瑚死亡又可以形成珊瑚礁為海洋熱帶雨林貢獻生命呀。但事實是,失去了與蟲黃藻的共生關係,珊瑚蟲死亡後,其原有的位置可能會由藻類填補,那這個珊瑚生態就算是崩盤了。
所以珊瑚蟲與蟲黃藻這對cp,可算是給「這世界上,沒有誰離開了誰就無法生存的」這句話打臉了。
世界珊瑚礁總面積大約90萬平方公裡,在長達2.3億年的時光中,保持著極強的生命力。但如今,根據2004年世界珊瑚礁狀況報告,全球三分之二的珊瑚礁遭到嚴重破壞,處於進一步退化的險境。
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海水酸化、海洋汙染等,正在給珊瑚礁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造成許多珊瑚礁白化和死亡。
更糟糕的是,珊瑚礁面臨的危機還不止白化這一種,比如捕魚業:有的拖網捕魚業會直接破壞珊瑚形態,而有的圍網捕魚業會減少珊瑚生態裡的魚類數量,導致魚類太少無法遏制藻類蔓延,繼而影響到珊瑚,更不用說還有專門針對珊瑚的開採(比如紅珊瑚的捕撈,還有一些水族市場上的需求)。
如果珊瑚礁大面積白化,影響的將是數以萬計的物種。說句接地氣的,沒有了珊瑚礁,就意味著沒有海鮮吃,而潛水也失去了很多的樂趣。想一想,這該是一件多麼令人沮喪和悲哀的事啊。
而對於整個大自然來說,曾有科學家預言,珊瑚礁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中最先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這不僅是珊瑚的悲劇,也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悲劇。一旦珊瑚生態持續惡化,那將意味著,整個海洋生態整體上都在走向惡化。
那時候,看到這樣鮮嫩的珊瑚橙
我們還會覺得溫暖嗎
▲
Tips:防曬霜也會導致珊瑚白化。大部分防曬霜中都有一個成分:Oxybenzone(氧苯酮--紫外線吸收劑UV-9), 他們萃取珊瑚的營養,白化珊瑚。但並不是所有防曬霜都有這種化學物質,所以以後請購買不含氧苯酮的防曬霜吧。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