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11月10日訊 近日,CBA公司下發通知,批量通報了21起裝備違規事件,並對涉事球員、教練罰款合計542萬元。據《體育大生意》報導,多位CBA俱樂部老總認為,真正應該為贊助商李寧權益受損負主要責任的是CBA公司高管,而不是球員和教練。
原文:
體育大生意經過歸納,目前的主要輿論爭議體現為三點:
第一、處罰時間為何滯後?CBA通報的21起裝備違規事件中,有15起其實是發生在2019-2020賽季,最早一起則要追溯到2020年1月初,距今已超過300天。如今2020-2021賽季第一階段的比賽都已瀕臨收官,為什麼上個賽季的違規行為拖到現在才處罰?
要知道,在這份罰單中,本賽季已不在CBA效力的林書豪也榜上有名,上賽季他3次違規要被罰款55萬元,但林書豪已告別CBA,顯然這份罰單對其毫無約束力。此外,八一男籃的鄒雨宸也被罰款50萬元,但八一男籃本賽季已正式退出CBA聯賽,鄒雨宸本人也很可能無緣徵戰本賽季,這份罰單對其的約束力同樣存疑。
第二、處罰金額是否過重?CBA不少球員一年的薪水總收入甚至抵不上這一個罰單,這種處罰標準確實有些不合情理。要知道,CBA本賽季啟動「工資帽」全面限薪,諸如籤下C類頂薪的郭艾倫一年年薪也不過稅前800萬元(稅後440萬元),但他的罰款總額就高達115萬元。
此外,諸如罰單中被罰50萬元的徐傑等人都是A1新秀合同,稅前年薪遠低於50萬。八一男籃的鄒雨宸被罰50萬元,鑑於八一男籃過去兩個賽季是特邀球隊,八一球員按照軍銜發放工資,鄒雨宸的年薪基本可以確定達不到50萬元。而籤下C類合同的深圳老將買爾丹也被罰款50萬元,而C類合同最低年薪僅為稅前30萬元,所以他的哥哥、前CBA球員買吾蘭發微博上公開抱怨:「按這個上面的罰款,買爾丹可以回家賣羊肉串了!」
第三、處罰程序是否合規?在2019-2020賽季的CBA官方手冊中有明確規定,在首次出現違規情況的時候,除了罰款之外,還需要對球員或教練員進行通報批評。一旦首次違規後再犯者,違規金額將持續上升。這些規定顯然是旨在警醒眾人,防止重蹈覆轍,但事實上,在此番被通報批評的名單中,已有幾名球員告訴體育大生意記者,他們此前並沒有得到違規的通知。
此外,還有一些球員是反覆違規,但首次違規時也沒有得到通報。諸如郭艾倫更是被疊加統計了四次違規,其中三次都是因為違反「乘坐球隊統一交通工具往返賽場和住所時未穿贊助商指定裝備」這一規定,按處罰條例,首次違規罰款3萬元,第二次罰款42萬元,第三次及以上每次罰款60萬元。再加上一次訓練時的違規,按規定要罰10萬元,所以總共累計了115萬的罰金。
《遼瀋晚報》記者高鵬微博寫道:「從郭艾倫個人和遼籃俱樂部兩個方面得到的消息,都證實了相同的一點,那就是CBA聯盟在記錄郭艾倫的四次違規期間,沒有給郭艾倫或者遼籃俱樂部發過任何通報批評的書面文件,甚至也沒有過任何口頭形式的警告或提醒。這一點,其實嚴格來說已經違背了聯盟自己制定的規則!」
通過上述三點爭議可以看出,CBA在此番處罰時確實存在不嚴謹、不合情理甚至不合規之處。更重要的是,不少CBA俱樂部和球員都在抱怨,此番CBA公司一舉開出542萬元的天價罰款,其實是在變相轉移矛盾,真正嚴重侵害CBA官方戰略合作夥伴李寧權益的恰恰是CBA公司的個別高管,李寧最不滿意的是恰恰是個別CBA公司在上賽季複賽階段公然侵權的謎之操作,但CBA公司個別高管不敢承擔責任,轉而選擇把球員和李寧公司拋出來當活靶子。
CBA複賽球衣烏龍事件是導火索,CBA將被核減贊助費5600萬元
時間回到2020年6月。在CBA上賽季複賽之際,CBA官方曾在觀眾席上擺放了全球各大聯賽的球衣,以示CBA率先複賽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廣泛支持。但忙中有錯,各大聯賽球衣上的運動品牌logo也被堂而皇之地暴露出在CBA賽場之上。而眾所周知,CBA戰略合作夥伴是李寧。正常情況下,CBA賽場之上不應該出現李寧的競品,結果此番卻出現了一堆競品,偏生的,這齣烏龍居然還是出自CBA官方之手。
最初,CBA公司還把此事當作複賽的一大亮點進行廣泛傳播,甚至複賽首日比賽期間直播鏡頭多次對準看撞球衣席位給予特寫。這些無疑都是嚴重違規。直到李寧公司提出抗議,CBA職業高管們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下一個最低級、最不職業的錯誤。
過去,CBA裝備違規基本都是球員個人的孤立行為,但此番卻是CBA官方公然違規,並且被當作複賽後的一大亮點進行廣泛宣傳,這讓李寧公司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在2016-2017賽季出現過易建聯脫鞋門事件並鬧得沸沸揚揚之後,CBA曾承諾要進一步維護好李寧的利益,杜絕類似惡性事件再度發生,李寧這才同意續約。此後CBA公司逐步提高了對球員裝備違規的處罰標準,但沒想到的是,CBA公司居然自己也會犯下大錯,這暴露出了CBA公司的規則只約束俱樂部不約束自身的漏洞。
令人遺憾的是,即便是在李寧公司對CBA球衣擺放事件提出嚴重抗議後,CBA公司仍未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無論是時任CBA公司CEO的王大為,還是此事的具體操辦人、CBA公司主管商務的副總裁曹笛,均沒有及時拿出讓李寧公司滿意的補救措施。隨著CBA上賽季在8月圓滿落幕,很多人甚至以為此事將不了了之,但面對這麼大的烏龍怎麼可能掩耳盜鈴?
據體育大生意此前了解,在CBA新賽季發布會第二天,耐心終於耗盡的李寧公司就正式通知CBA公司,對CBA官方複賽期間的公然違規表示強烈抗議,認為此事暴露出CBA長期漠視贊助商利益的重大漏洞,要求從賽季的贊助款項中核減2000萬元。
此時,王大為早已因故辭職離開CBA公司,主管商務的副總裁曹笛只是表示,在複賽階段擺放球衣確實是他具體負責的。面對李寧公司核減2000萬元贊助經費的要求,CBA公司商務部門只承認此舉該罰,但不認可2000萬這一金額,認為罰款過重。圍繞到底該罰款多少錢,李寧公司和CBA公司商務部門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在這一期間,CBA新賽季已然開賽。為證明CBA公司對贊助商利益維護不到位,李寧公司又補充提交了一部分他們在新賽季發現的球員或教練裝備違規行為,這讓CBA頓時啞口無言,這也讓人意識到,在球衣擺放烏龍事件後,CBA公司仍然沒有全力維護李寧的利益,繼續漠視各種違規舉動。
至此,李寧公司決定認真與CBA算一算帳目。除了球衣擺放應該核減贊助經費2000萬元外,上賽季由於疫情導致CBA施行空場賽會制,李寧的品牌曝光率達不到預期,所以李寧公司也決定扣除一部分贊助款,這完全符合契約精神。此外,李寧公司的權益監管部門在上個賽季就已經監查到一些CBA球員裝備違規事宜,並第一時間向CBA公司做出反饋,按照合約規定,這些違規舉動自然也符合核減贊助經費的合約條款。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經過反覆算帳,最終李寧認為按照合同條款把這些違規舉動挨個疊加,再加上賽季縮水的相應條款,可以最多核減贊助經費8000萬元之巨。就這樣,因為複賽初期的球衣擺放事件這個超級烏龍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最終引發了一場無法收場的贊助危機。
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一向對中國籃球格外寬仁的李寧公司同意有些輕微的違規舉動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最終要求核減贊助經費5600萬元。面對這一數字,CBA公司倍感壓力山大,無法向CBA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交代。畢竟CBA公司是由CBA二十家俱樂部出資成立、負責聯賽運營的商業公司,從商務角度粗略而言,他們的責任就是通過運營CBA聯賽來為股東們賺錢,但如今卻因為高管的疏漏而導致公司重大客戶要求核減5600萬元的贊助經費,這個責任CBA公司內部無人能夠承擔。
面對這一困局,CBA公司此舉只能先釐清球員和教練員的責任。如你所見,CBA公司此後下發通知,一舉通報了21件裝備違規行為,其中上賽季有15件,新賽季伊始就已有6件,罰款總額542萬元。消息傳出,自然輿論一片譁然。至此,繼2017年易建聯脫鞋門事件後,CBA再度圍繞裝備違規而出現巨大爭議。
老總呼籲CBA公司高管賠償損失,11月18日股東會議題成謎
在這一爭議中,不僅球員的職業性備受爭議,就連明明是受害者的李寧公司也備受爭議。面對這一複雜局面,多位CBA俱樂部老總認為,輿論爭議的焦點明顯跑偏,真正應該為此事負主要責任的是CBA公司高管。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球員歷來所繳納的罰款是繳給CBA公司的,此番罰款則是需要在2020年12月14日上午10點前打入CBA公司指定帳戶,否則將遭到停賽處罰。換言之,李寧公司既沒有制定球員罰款的標準,也不會收到球員的罰款,李寧公司只是按照合約規定,要求核減自己給CBA公司的贊助款。
其次,一位CBA俱樂部老總表示,過往CBA通報和處罰球員裝備違規,是不會對外公開的,此番CBA官方在向俱樂部發出通告的同時,還通過多家媒體放風進行公開傳播,此舉同樣耐人尋味。並且,據體育大生意了解,此番CBA通報中用於證明球員或教練違規的圖片,一部分來自於李寧公司權益監管部門的反饋,一部分則是CBA公司贊助商服務部門的自行排查,甚至可能是突擊排查。
在此事發生後,涉事球員或教練員所屬的CBA俱樂部多是忿忿不平,認為CBA公司高管應該負起主要責任,而不應該用球員和教練來轉移視線。另有一位直言不諱的CBA俱樂部總經理呼籲,CBA董事會應該通過法律途徑來向相關高管進行索賠,讓其為自己的不職業行為買單。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11月18日,CBA公司將召開股東會議,研究商討一些重大事宜,目前CBA公司正在設定此番會議的議題。不少CBA俱樂部代表希望將這次的裝備違規事件如何追責列為會議的一項議程,但未經證實的傳言稱,相關人士堅決反對這一提議,更不同意向個別高管追責,轉而更願意將CBA本賽季的全明星賽是否在武漢舉辦列入議題。鑑於目前這次會議的議程尚未確定,所以這一傳言未敢深信。
2019-2020賽季本是CBA聯賽進入2.0時代的元年。2.0戰略曾被姚明給予厚望,希望助推CBA聯賽品牌全面升級,所以才大規模引入職業高管,CBA公司人員迅速擴充到百人以上,CBA公司的運營成本也隨之大幅上升。但令人遺憾的是,在2.0元年卻出現這麼一樁超級烏龍,並且這樁烏龍來出自職業高管之手,實在讓人無話可說。至於本賽季,由於疫情原因,CBA商業開發成果同樣未能達到預期,而CBA公司終究是需要向股東負責的,當無法達到收入預期甚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時,肯定也需要有人承擔相應責任。
客觀而言,CBA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疫情所致,但也有一些問題是CBA公司決策機制存在不合理之處。眼下雖然恨水千丈,愁山萬重,但鑑於CBA公司獲得的聯賽運營授權為期十年(2017-2027年),CBA大家庭還有很長的路要一起攜手前行,只有正視存在的問題才能走得更遠,否則矛盾只會日益激化。所以,當此之際,11月18日的CBA股東會議,不如就允許CBA俱樂部代表們暢所欲言一回吧。
(編輯: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