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農生產的一面旗幟——有關55師江西溝農場的回憶

2021-02-19 永遠的55師

   



陳啟軍,陝西涇陽人。1950年6月生,1969年2月入伍,大學文憑,中共黨員。歷任戰士、軍械員兼文書、排長、團作訓參謀、營長、165團團長、師作訓科長、師副參謀長、55師參謀長、酒泉軍分區司令員


     

1977年5月16日,即將結束蘭新接合部地形勘察格爾木活動的前一天,都曼令副軍長告訴我,蘭州軍區劉靜海副司令員決定在前往西寧途中,到55師江西溝農場看望官兵職工。要我先給軍作戰值班室打個電話,通知55師讓農場的同志有所準備,接待要簡樸,體現基層特點,突出高原和農場特色,並讓我乘坐他的吉普車下午出發打前站。

中飯後,我帶領司機何炳芬沿青藏公路向青海湖畔的江西溝駛去。由於出發較晚,加之諾木洪附近道路翻漿車跑不起來,傍晚時分才趕到青海省軍區獨立團,受到團首長熱情接待。

我軍務在身心裡急,第二天一早便出發趕路,午飯前就到了江西溝農場。接待我的農場政委徐步秀,是1946年入伍的陝北老兵,他握著我的手興奮地說:「陳參謀,你知道大傢伙心裡有多高興嗎!這麼大的首長來農場視察,可是頭一回啊!你們一路很辛苦,我已派人到西寧採購接待用品,殺豬宰羊……

聽了老政委的話,我深深地被基層同志這種淳樸真誠的熱情所感動。告訴他,完全理解你們的心情,非常感謝你和農場同志的心意,但有勘察紀律要求,一律不在團以下部隊喝酒,飯菜也要簡單,不能搞得七碟子八碗。你們是高原農場,條件艱苦,還是按我在格爾木的電話通知辦,告訴去西寧的同志,買點青島啤酒和好點的紅葡萄酒就行了。

聽了我的意見,徐政委連連點頭說:「我們擔心農場條件差,怕委屈了首長們,聽你這麼一說,我心裡就有底了。」都曼令副軍長不吃蔥姜蒜,哪怕是在炒過蔥姜蒜的鍋中另外炒的菜,他都能敏感到其味。一路上因流動性大,很多地方只吃一餐,他不讓給保障單位提這些特殊要求,只有住下來有條件時才告訴炊管人員。我只好買些罐頭之類的食品,在必要時拿給他食用。江西溝農場是我們自己的部隊,我就告訴徐政委給副軍長搞幾個沒有蔥姜蒜的菜。

按計劃勘察組也要在我住宿的香日德獨立團住一晚,我預計他們最快在第二天中午12時左右才能到達農場。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先帶人到農場通向青藏公路的路口,豎起一塊箭頭指向「84801部隊農場」的醒目路牌,又回到場部將首長休息的房間、臨時餐廳檢查了一遍,看看快11點了,便叫上徐政委,準備到路口迎接首長們的到來。

誰知剛一出門,便一眼看見勘察組車隊向場部駛來,我一下緊張起來,趕緊讓徐政委集合官兵在場部門前歡迎。

青海省軍區賈副司令員的吉普車首先到達,他一下車就衝著我說:「陳參謀怎麼不到路口迎接?要不是我熟悉道路,就去西寧了!」這時已經顧不了更多,我儘量使自己緊張的情緒冷靜下來,熱情地招呼首長和同志們洗漱,有序展開事先安排的各項活動。

飯前首長們看望了總場官兵職工,向徐政委詢問了農場的一些基本情況。勘察組雖然來去匆匆,首長們還是對江西溝農場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充分肯定了農場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績,勉勵他們再接再勵,搞好軍農生產,為部隊建設服務。

都副軍長始終都沒提及我未趕到路口迎接的事。還是我自己在去西寧的路上,主動向他和萇處長作了自我批評。他不但沒有批評,而且安慰我說:「長途行車,誰能計算得那麼準確。路口又有牌子,不會找不到。」聽首長這麼一說,我終於放下了一直懸著的心,但還是不能原諒自己。決心以此為教訓,加強工作的預見性。

劉副司令員之所以到江西溝農場視察工作,是因為江農的名氣大,屬蘭州軍區創辦最早,辦得最好的大型軍隊農場之一。在按標準供應的年代,不僅為55師部隊提供青油和飼料補助,也為包括軍區機關在內的兄弟部隊調撥青油。

江農不僅是名副其實的軍區部隊油料作物生產基地,同時也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上世紀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青海省供應居民的食用油告急時,農場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緩解了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與人民群眾共渡難關。

1971年紅旗雜誌和解放軍報發表長篇通訊《走五七指示的光輝道路》,報導了江西溝農場的先進事跡,江農從此成為全軍農副業生產的一面旗幟。

江農是1958年平叛後,55師從地方政府接管的知青農場。當時有2.7萬畝土地,屬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農場,只適合種植油菜和青稞,且產量很低,年年虧損,扭虧為贏是農場當時面臨的主要任務。

同時,從那時起到七十年代初,農場還有一項政治任務,就是每年要接收一批來自上海的知識青年接受勞動鍛鍊。

為了搞好農場的生產經營,師裡每年派建制連隊執行軍農生產任務。早在1969年,我就曾在「一幫一一對紅」活動中,前往在這裡執行生產任務的165團三炮連學習。1980年我任165團二營營長期間,我營6連就擔負江農生產任務。

一個時期以來,農場一面不斷開墾荒地擴大種植規模,一面努力解決科學種田提高產量。上世紀七十年代,農場的土地面積達到7.2萬畝,下轄一、二、三分場。每年安排播種油菜5萬多畝,青稞2萬多畝,產量也由原先的畝產80斤左右提高到200斤左右。

55師以江西溝農場為榜樣,在上世紀50年代至1969年移防河西的20多年裡,先後創辦了青海門源農場、貴德農場、樂家灣農場、興海牧場和高臺農場等。

農牧場每年為連隊補助一萬斤青稞,一千斤青油。冬季按人均一隻羊,每班一頭牛的標準宰殺補助到夥食單位。連隊一排排平房後面的屋簷下,全都掛滿冷凍的牛羊肉,成為冬季營區獨特的風景線。連隊隔三差五地吃羊肉餃子或紅燒牛肉、牛羊肉燴菜。師裡還為每個戰士製作了一條羊毛氈,為每個幹部價撥3斤毛線,1條軍用毛毯,一件皮襖,幹部每年探親可在夥食單位價拔8斤青油。

凡此種種,在那糧油靠本供給,毛線憑票購買的年代,對部隊廣大官兵來說,可是一項了不起的福利。

和平建設時期,55師繼承了戰爭年代「戰鬥是英雄,生產是模範」的光榮傳統,一直在蘭州軍區和全軍保持著農副業生產先進單位的榮譽。

1994年,蘭州軍區在我師召開了農副業生產現場會。

1996年冬季進入三九的那一天,總後勤部王克部長率全軍各大單位的後勤部長們,乘專列來到河西55師駐地張掖,觀摩溫室大棚種植、副食品加工和養殖基地,對促進全軍農副業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1996年元月"三九"  師領導在張掖火車站迎接總後、蘭州軍區、集團軍主要領導和各大軍區後勤部長檢查指導農副業生產合影

1982年,為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落實軍委軍隊還是要吃皇糧,不搞生產經營的決策。55師無償地將江西溝農場3.5萬畝土地移交青海省,後又相繼將興海牧場、貴德農場、樂家灣農場、門源農場、高臺農場移交地方政府。

2006年將江農剩餘的近4萬畝土地和價值一千多萬元的設備全部移交青海省。充分體現了這支部隊講政治,顧大局,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本文先期刊發於《群英谷》

感謝《群英谷》各位領導和前輩長久以來對「永遠的55師」公眾號的關懷與支持,在你們的鼎力協助之下,公眾號有了長足進步。你們為戰友們無私分享了許多高質量的文章,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祝所有《群英谷》的前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寫給《群英谷》的新春祝福

作者/陳啟軍

張燈結彩喜洋洋,

我給戰友送吉祥。

群英谷裡精英多,

出手都是好文章。

天南海北心相向,

談古論今憶既往。

傑作頻出傳四方,

彰顯初心與擔當。

篇篇都是正能量,

賞心悅目精神爽。

常有所悟眼前亮,

啟迪思想放光芒。

戰友齊心寄希望,

期盼來年更興旺。

新年定有新氣象,

牛氣沖天往前闖!


以下補錄陳華領導的新春賀詞   


《牛年詠牛》


庚子送瘟神,辛丑迊牛郎。作為人類最早馴化家畜之一,牛,永遠是人類的朋友,借牛年以詠之。並籍此向我的師長、親友拜年祈福!

    

    

           一陳華辛丑春   


 




特別聲明:依據著作權法及網際網路相關管理規定,公眾號原創文章享有獨家版權,受司法保護,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錄、複製及鏡像等方式使用本公眾號原創作品,目前本公眾號未對任何個人及團體進行過授權。我們保留所有法定權利,對違規者必將追究到底。





請戰友點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1979年對越作戰,班長擊斃越軍後發現一面三角旗幟,其身份不一般
    1979年對越作戰,班長擊斃越軍後發現一面三角旗幟,其身份不一般文/文史紀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越南在歷史上與我國頗具淵源,在很多方面,越南和我國有很多相同經歷。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就認為越軍實力不堪一擊,實際上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畢竟此前他們也是身經百戰,越軍的主力部隊還是相當能打的,尤其是越軍特工部隊不可小覷,在後期的兩山輪戰中也有諸多亮眼的表現。越南特工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5年至1954年期間,當時為了抗擊法軍,越軍成立了一些精幹的小分隊,專門在夜間展開襲擊,令敵人頭疼不已。
  • 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家譜!(各農場囊括其中)
    1976年2月25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批覆,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成立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各師、團地理位置分布情況簡介 1師(師部設趙光)1團(錦河)  2黑龍江兵團各師團與農場總局各管局、農場對照表(一)各師一師  建字100號信箱
  • 一面旗幟就是一份責任
    一面旗幟就是一份責任 2020-02-13 10:1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轄區建政方案
    五家渠市   各街道辦事處(101團);   梧桐鎮(102團)、蔡家湖鎮(103團)、芨芨槽鎮(共青團農場)、六運湖鎮(六運湖農場)、北亭鎮(222團)。   三坪墾區(墾區人民政府駐三坪鎮)   三坪鎮(三坪農場)、頭屯河鎮(頭屯河農場)、下四工鎮(五一農場)、二畦鎮(軍戶農場)。
  • 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親歷記
    到1965年, 農、軍墾系統已經擁有2062個農場、146個工廠等。就在這一年, 中共華北局書記李雪峰在視察時發現山西、河北、內蒙古都有一些面積不小的荒地, 可以建設軍墾農場, 為國家生產糧食。這個建議被山西、河北的領導接受, 而內蒙古領導不同意, 因為此時內蒙古軍區和北京軍區是平起平坐的關係。
  • 三代人的神話-國營黃花農場
    明王朝也選中了高臺以西的廣袤沃野,做為戍邊屯區。清代中晚期,清廷忙於東顧,無暇西界,墾區縮小,留下了大片荒地。民國期間,曾在河西設立屯田驗實區,安置抗戰時期的退伍軍人和黃泛區的災民。這些被當地人稱為「墾民」的移民軍卒,到建國前夕所剩無幾。黃花灘除了白花花的鹽鹼,只剩下執著的「胖姑娘」那永遠燦爛的黃花。
  • 秋收起義在萍鄉|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究竟是如何組建的——與萬振凡先生商榷
    但是,長期以來,史學界對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究竟是如何組建的問題眾說紛紜。《南昌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刊載了署名萬振凡的文章《「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組建問題考辯》(以下簡稱「萬振凡文」)。2010年,萬振凡文作為「江西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1998年的代表作,被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開放三十年江西學術研究文叢·中共黨史卷》全文轉載。
  • 【軍旅瑣憶】李仁清||水泉農場記憶
    李仁清1975年8月底,我所在的步兵第580團三炮連奉命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執行生產任務。連隊兵力分成兩部分,楊秉忠連長帶二排、三排和我們指揮班到烏蘭哈達軍馬場,謝京山指導員帶一排到水泉農場。我從1975年底到水泉農場,到1976年底離開三炮連,在水泉農場工作了整整一年時間,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水泉農場也是194師的一個農副業生產基地,有農田6000餘畝,主要是種植小麥、莜麥、胡麻,完全是機械化作業。連隊到農場後,組建了一個機械班。機械班以一班為基礎組建,一班長賈所文任班長。時任機械手的夏成江回憶說:「我們機械班住在農場最北邊的平房裡,十幾個人睡在一條長長的大通鋪上。
  • ———用市場推動農場 歸農探索「鄉村振興」之道
    金川縣有關領導表示,當地缺少雪梨加工廠,果農種出來的雪梨要麼自己熬成雪梨膏,但規模較小;要麼銷售外地,但金川縣距離成都有近500公裡,運輸是難題。首先要解決深加工的問題。201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杜宇回鄉創業,成立金川縣金雪梨果業公司,生產加工雪梨膏。可本想大幹一場的杜宇,同樣面臨銷售難題。
  • 襄陽襄州之黃集鎮:口子鎮 紅巾軍起義 襄北農民赤衛軍 襄北農場
    他們以農協會會員為骨幹,成立了三四十人的農民自衛軍。1927年8月,中共襄陽縣執委成立後,襄北農民自衛軍改稱襄北農民赤衛軍。1928年3月,李自修、薛斌、張星若領導襄北農民武裝300多人,舉行武裝暴動,擊斃薛家集保安團師爺張保金,活捉匪首梁信子,消滅土匪4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 180師兵敗漢江,師長副師長政委和參謀長55年啥軍銜?結局如何?
    後撤途中,由於多種原因,60軍所屬的180師出現重大損失,戰死、失蹤和被俘的高達7000餘人。那麼戰後該師的4位主要領導都受到了怎樣的處分?55年的時候分別授予了什麼軍銜?各自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先說師長鄭其貴。180師突圍失利,鄭其貴責任最大。首先是麻痺大意,180師代政委吳成德回憶,26日拂曉,「上山剛八十公尺,就聽公路北山上敵人打槍。
  • 促進鄉村謀定產業振興-農業大健康·萬祥軍:姓農立農興農
    促進鄉村謀定產業振興-農業大健康·萬祥軍:姓農立農興農(劉璐琳中央民族大學)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採編:7月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 【致敬英雄】江文次成,那一面星光閃閃的旗幟
    參軍兩年間,江文次成曾獲「優秀士兵」榮譽稱號;2015年,在曲麻萊縣森林公安局任職期間,曾參與曲麻萊縣「4.03」約改鎮崗當村江真溝崖活溝捕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和高賽榮長江邊殺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兩起重大殺害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目前兩案均已辦結;在曲麻萊縣巴幹鄉派出所任職期間,因其工作表現突出,獲「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參加藏區維穩行動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要聞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淖毛湖農場考察團到我縣北關鎮考察對接結對共建工作
    12月8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淖毛湖農場黨委書記、政委毛淑珍一行八人到我縣北關鎮進行溝通結對共建有關事宜,考察結對共建單位黨建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縣領導蔡勇、何玉明、馬德偉及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
  • 【兵團紀實】文定謳||又見農場紅花紅
    又見農場紅花紅以特色產業紅花而享譽大疆內外的兵團六師紅旗農場,緊鄰吉木薩爾北庭故城,而稱譽市場的新疆北庭天然紅花色素廠,就在農場場部四廠湖鎮。紅旗農場種植歷史悠久。遠在兩千年前的漢代,駐守金蒲城首任戊己校尉耿恭就在這一代屯墾。可以說,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是從這裡走向北疆南疆的。
  • 軍旗,英烈熱血浸染的旗幟
    軍旗,英烈熱血浸染的旗幟■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 劉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是榮譽、勇敢與光榮的象徵,同時也是鼓舞全軍指戰員團結、戰鬥的旗幟。△圖為江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收藏的人民軍隊第一面軍旗。旗幟設計好以後,一共趕製了100面,全部發到了部隊中。
  •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成立前後
    原標題: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成立前後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組建,是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兩支隊伍「合編」   南昌起義爆發時,駐武漢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命乘船趕赴南昌參加起義。
  • 湖北:16個國有農場加入春耕生產行列
    隨著湖北省疫情逐日減輕,按照分區、分級、逐步解禁的要求,到3月16日,湖北省潛江市、荊州市相繼解除了封閉管理,兩市的16個國有農場正式加入了恢復春耕生產的行列。受疫情影響,潛江市全市的銀行都沒有開門營業,很多種養戶面臨急缺啟動資金的困難,特別是精準扶貧對象。
  • 五星紅旗:關於一面偉大的旗幟的歌
    有一面偉大的旗幟,在億萬人心中飄揚,TA寄予了革命先烈的厚望;有一面偉大的旗幟,在億萬人心中飄揚,TA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有一面偉大的旗幟,在億萬人心中飄揚,這面偉大的旗幟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五星紅旗!TA提醒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TA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努力拼搏進取!
  • 「28軍之父【魂】」.「83師鼻祖」蕭鋒
    蕭鋒(1916—1991),原名蕭忠謂,江西泰和縣人,1916年2月7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