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三派的劃分,是在已有定論的上河幫,小河幫,下河幫的基礎上,規範化完整表述為:上河幫川菜即以川西成都、樂山為中心地區的蓉派川菜; 小河幫川菜即以川南自貢為中心的鹽幫菜, 同時包括宜賓菜、瀘州菜和內江菜 ;下河幫川菜即以重慶江湖菜、萬州大碗菜為代表的重慶菜。三者共同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風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發展最高藝術水平。2017年9月28日,眉山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川廚之鄉」的稱號,眉山菜成為川菜的代表。
川菜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鬱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四川省會成都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榮譽稱號。
(一) 得天獨厚的條件
四川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天府之國」。所謂「天府之國」,一是水好,二是土質肥沃,三是氣候溫暖。這些都適合蔬菜生長,而且品種很多。四川境內江河縱橫,四季常青,烹飪原料多而廣,既有江河裡的蟹鱉魚蝦,又有山區的野味山珍;既有四季不斷的多種新鮮蔬菜和筍菌,又有肥嫩味美的各類禽畜;還有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種植調味品和釀造調味品,如郫縣豆瓣、永川豆豉、涪陵榨菜、敘府(宜賓)牙菜、南充冬菜等,都成為各式川菜的烹飪及其變化無窮的調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 影響深遠的風俗習慣
「天府之國」的「兩椒」及「兩椒」製品品種繁多。如辣椒製品就有泡辣椒、(魚加乍)辣椒,辣椒麵、煳辣殼、刀口辣椒、紅油辣椒、辣椒醬及各種帶辣味的豆瓣等;花椒製品就有花椒油、花椒麵、刀口花椒等。這些各具風味的兩椒製品,為四川人「嗜食麻辣」的食品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二、川菜的類別
全國八大菜系各有所長,然而川菜聲譽與日俱增,川菜館不僅兀立於全國各大城市,而且遠涉重洋,名震異邦。川菜的類別,主要由精美的筵席菜,實惠的三蒸九扣菜,豐富的大眾便餐菜,獨異的家常風味菜,以及多採的民間小吃五系列5000多個品種組成。5個系列既各具特色,又互相滲透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各地各階層甚至對國外都有廣泛的適應性。
(一)精美筵席菜
烹製複雜,工藝精湛,原料一般採用山珍海味配以時令鮮蔬,其中名菜有大蒜乾貝、清蒸竹雞、如意竹蓀、樟茶鴨子、辣子雞丁等。可謂品種豐富,調味清新,色味並重,形態奪人,氣派壯觀。
(二)三蒸九扣菜
這是最具巴蜀鄉土氣息的農家筵席,主要是就地取材,葷素搭配,湯菜並重,加工精細,它重肥美,講實惠。從各地筵席的菜式看,大都以清蒸燒燴為主,席間雖有泡菜魚或(魚加乍)肉這樣的帶辣味菜餚點綴其中,但絕大多數都是「吃」鹹鮮本味。如粉蒸肉、紅燒肉、蒸肘子、燒酥肉、燒白、東坡肉、扣鴨、扣雞、扣肉等。
(三)大眾便餐菜
這類菜可謂麻辣味與其他味的菜各參其辦。以烹製快速、經濟實惠、口味多變、能適應各種層次的消費者需要為特點,它既有像宮保雞丁、蒜泥白肉、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麻辣風味十足的名菜,也有鍋巴肉片、燒什錦、燴三鮮、口袋豆腐、香酥鴨等不帶麻辣味的佳餚。
(四)家常風味菜
這類菜以居家常用的調料為主,是取材方便,簡單易行,深受大眾喜愛又是食肆餐館和家庭大都能烹製的菜餚。在巴渝很多家庭都愛制泡辣椒或家釀豆瓣,用它來烹製菜餚,自然是多微辣,如豆瓣魚、家常豆腐、魚香肉絲、回鍋肉、鹽煎肉、肉末豌豆、過江豆花等。
(五)民間小吃
巴渝的民間小吃品種繁多,異彩紛呈,重在獨特精製,如湯圓、抄手、擔擔麵、燈影牛肉、夫妻肺片、五香豆乾等,都令眾多食客為之傾倒。
三、川菜的風味特色
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風格獨特,以味型多樣、變化精妙、用料之廣、口味之厚為其主要特色。
川菜的基本味型為麻、辣、甜、鹹、酸、苦6種,在6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以調配變為多種複合味型。在川菜的烹飪過程中,如能運用味的主次、濃淡、多寡,調配變化,加之選料、切配和烹調得當,即可獲得色香味具佳的具有特殊風味的各種美味佳餚。
川菜的複合味型有數十種,主要有麻辣味、酸辣味、魚香味、鹹鮮味、白油味、椒鹽味、家常味、怪味等等,其中以長於麻辣著稱於世。而川味的麻辣的秘訣在於巧用辣椒制的調料,如炒魚香肉絲用泡紅辣椒,因為它除含有豐富的辣椒素外,還具有四川泡菜的特殊風味,與姜蔥配合自會煥發出魚香味;做家常魚片用郫縣豆瓣,因為經過與魚片稍炒、和料、烹滋汁,才會顯出微辣而味道純正鮮香;製作宮保雞丁、陳皮牛肉則必須用鮮紅的幹辣椒,因其味香辣,熗入主料之後,有辣而不烈、富有回味的特點;爆紅油雞片則全靠辣椒紅油,一保其色澤紅亮,微辣香膩;至於麻婆豆腐,則需要郫縣豆瓣和辣椒並用,集麻辣、油、燙、鹹、嫩、滑於一菜。正因為如此,所以高手烹調的川味,其味就辣得爽口,辣得有韻味,辣得有微辣、香辣、麻辣、鹹辣、衝辣等輕重層次.
多多分享,水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