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交到了好朋友!」
「那你們平常都會做什麼?」
「我們會一起玩遊戲,我今天還給了她好吃的呢~」
孩子剛剛交到朋友的時候總是特別興奮,每天恨不得和好朋友長在一起。看到他們這種狀態,作為家長其實是很開心的,孩子交到朋友,去感受友情,是他們成長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我們在之前的推送中曾寫過,友情到底如何重要。有一個好朋友會讓彼此都成長為更好的樣子,成為彼此成長路上的依靠。
成年人喜歡看青春片,因為在這種時候我們才可以拾起小時候那些快樂和無憂,能在裡面看到自己和朋友們嬉笑怒罵的情感,能去認真的懷念逝去的友情。
小孩子們看的動畫片裡也有很多關於友情的題材。不過它們更多地展現了友情積極的一面,遇到困難朋友出手相救,因為朋友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學會了接納和包容。
最近,迪士尼的一對好朋友又有了一部新的電影,沒錯,就是網友們熱評的《無敵破壞王2:大鬧網際網路》。在第一部電影裡,拉爾夫和雲妮洛普的友情感動了很多影迷。友情讓拉爾夫接納了自己「壞人」的角色設定,還留下了那句經典臺詞:「如果那小孩喜歡我,那我能有多壞呢?」
這次《無敵破壞王2》還沒上映就獲得了不少人的關注,動畫版《頭號玩家》、14位迪士尼公主齊聚、彩蛋多到數不過來……每一個點都在吸引著影迷們,當然,大家最上心的還是迪士尼這次會用什麼樣的腦洞講友情。
因為全家都是「迪士尼控」,這次我也毫不猶豫地帶著孩子去看了電影,當然,我的重點是網際網路裡的公主們,而孩子的重點是搞笑蠢萌的拉爾夫。
帶著娛樂的心情進了影院的我沒想到最後會難過的出來,這次迪士尼講的友情不是皆大歡喜,反而是在揭我們的傷疤啊!
這次故事裡,拉爾夫和雲妮洛普的分歧開始出現,拉爾夫喜歡日復一日的生活,最希望的是不用再工作,有一個真心的朋友就足夠;可雲妮洛普追求的是新鮮感和刺激,她喜歡挑戰,《甜蜜衝刺》的賽道已經不能滿足她。
為了拯救壞掉的《甜蜜衝刺》,兩個主角來到網際網路買方向盤。雲妮在湊錢時闖入《狂飆飛車》遊戲,卻深深地被吸引了。沒有固定賽道,沒有糖果做的雲朵,這裡下水道會跳出鯊魚,這裡有炫酷的跑車和驚險的賽況,還有帥氣睿智的閃姐……
不似拉爾夫這般沒有安全感,雲妮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她想留在這裡,可拉爾夫一心想回到原來的遊戲廳裡,她不知如何開口。
兩個小夥伴迎來了友情危機,拉爾夫為了拯救雲妮的遊戲拍下各種短視頻挑戰,成功湊到了錢,可雲妮卻和閃姐坐在夕陽餘暉下談著自己對新世界的嚮往。拉爾夫看到好朋友和自己的夢想並不相同,變得「煩人、粘人、不自信」,也因此製造出了網絡病毒,讓網際網路世界陷入危機。
好在最後拉爾夫和自己達成了和解,他和那個「煩人、粘人、不自信」的自己說:「那不是我想要的!阻止好朋友追求夢想是不對的。她並不歸屬於你!真正的友情不是這樣的。」
「我知道你會非常非常難過,可是,你總會好起來的。不管她將來會去哪裡,她永遠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應該相信她,這才是好朋友應該做的。」
看完電影,我問孩子:「你看懂了嗎?」他還沉浸在搞笑的彩蛋裡沒回過神。過了很久他才問我:「媽媽,如果我畢業了,是不是也會像他們一樣,和朋友分別了呢?」沒想到他會這麼問,我又不想把氣氛搞得太悲傷,於是反問了一句「如果分開了,你們會怎麼辦呀?」他想了想說:「那就每天發微信吧,我們還可以周末見面,比拉爾夫他們要幸福多了。」
是的,如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越來越方便,似乎分離已經不會再讓我們悲傷。哪怕是拉爾夫和雲妮也可以每天視頻通話,分享彼此的生活。可當拉爾夫一個人坐在大廳看日出的時候,會不會很想念雲妮的陪伴呢?我想大概會吧。
我又問他:「那如果朋友做的事情傷害到你了怎麼辦?你看,拉爾夫就因為自己的不自信,傷害了雲妮。」他想了想說:「那我就不和他做朋友了。」小孩子的想法還是簡單,我說:「可是雲妮沒有怪拉爾夫呢,他們還是好朋友啊。」「那我,就先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是的,如果有了不開心,一定要和小夥伴說才可以。如果他真的把你當做好朋友,一定會聽你的建議的。」
朋友有時候也會做傷害友誼的事情,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們應該學會冷靜處理。衝動的終結一段友誼並不是明智之舉,給彼此解釋的機會,再做判斷才是最佳處理方式。當然,如果這段友情已經讓孩子陷入苦惱,讓孩子往不好的方向發展,那我們也要讓孩子學會及時止損。
「朋友和你有不同的夢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是閃姐在電影裡的一句話,也成為了許多觀眾最愛的臺詞之一。成長路上,朋友的陪伴很重要。童年,我們因為玩得來成為彼此的朋友,可到了青春期,我們會開始尋找那些和自己價值觀一致的人。這段時期,我們會因為友情表現出嫉妒、佔有欲等,我們希望通過朋友來確定自己的價值,感到不安時也會先找朋友傾訴。
也因此,我們對友情有很深的執念,認為朋友應該是「牽手走一輩子」的關係,當兩人面前出現岔路口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深深地懷疑我們的友誼是否牢靠了。當朋友之間出現信任危機,很可能會做出傷害對方的一些事情。
我們鼓勵孩子多多社交,朋友越多越好,可我們卻很少告訴孩子,成長本身是件孤單的事情,我們總要學會笑著說「再見」。最好的友誼不是時刻陪伴,而是「我知道你在那裡」。我們可能懷有不同的夢想,身處不同的世界,可我們還在關心彼此,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身為家長的我們,不僅需要告訴孩子怎麼選擇友情,還要告訴他們如何經營友情。一段友情不能像雲妮一樣有所隱藏,如果朋友間有了意見分歧,比起把芥蒂埋在心裡,及時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一段友情也不能像拉爾夫那樣自私,如果朋友與自己有了不同的夢想,比起強行讓兩人步調一致,不如讓ta去成為想成為的人。
繪本《機器人和藍鳥》裡講述了一段讓人動容的友情。
機器人有一顆壞掉的心臟,大家修補不能,將他派到了廢料堆裡。他在這裡孤獨度過了日日夜夜,直到有一天,飛來一隻藍鳥。
藍鳥要飛去溫暖的地方,可他現在又冷又累,飛不動了。於是機器人邀請藍鳥住進自己空空的心房休息。
因為藍鳥,機器人覺得自己的「心」又活了過來。原來他的心臟只會嘀嗒作響,現在它甚至會歌唱,還站起來跳了一段舞。
可即使兩位小夥伴再喜歡對方的陪伴,也到了要分別的時候,藍鳥要繼續飛往目的地。依依不捨的機器人決定送藍鳥一程……
終於走到目的地,藍鳥飛出機器人的心房感謝他,而機器人也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再也動不了了。
兩個孤獨的靈魂偶然相遇,彼此陪伴,機器人因為藍鳥找到了生活新的希望,藍鳥因為機器人,一路都不再飽受風寒。故事讀到這裡,一段友情似乎終結了。可作者為故事加上了溫暖的結尾,機器人雖然再也動不了,可藍鳥在他的心房安了家,甚至有更多的鳥兒來到機器人身邊。
在有一種我們不僅會得到陪伴,還會讓自己成長。經營一段友誼要學會包容、奉獻、原諒、理解,甚至是放手。就像《無敵破壞王》裡閃姐說的:「所有的友情都會變,但好的會因為改變而更強大。」隨著長大,孩子們的友情必然要經歷改變,很多人覺得只有親密度越高才表示關係越好,但真正的友情並不會因為距離和親密度而改變。
我們長大的過程,其實就是在不斷說「再見」的過程。我們漸漸告別玩具、學校、興趣,也漸漸告別老師、長輩和朋友。讓孩子學會笑著說再見,他們才算真正的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