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2《六元正紀大論》——遠寒遠熱無犯禁
【簡要】論及六氣主政的藥食原則,岐伯居然六次重申「用寒遠寒,用熱遠熱……假者反之。」足見其極其重要!然黃帝未知其然,於是伯承帝問,盡皆作出解論。《六元正紀》,論畢。
《黃帝內經》與《本草綱目》,作為中華重寶,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圖片選自網絡)
‖SW71—D1801→Q2001‖→‖SW71—D4301‖SW71—D1801帝曰:夫子言:用寒遠寒,用熱遠熱。餘未知其然也,願聞何謂遠?
黃帝說:先生反覆重申: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我是未知其所以然,希望聽聽什麼叫遠?
Q1801岐伯曰:熱無犯熱,寒無犯寒。從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遠】之。所謂【時興六位】也。
岐伯說:熱病勿要觸犯熱氣,寒病勿要觸犯寒氣。順從者和諧,違逆者大病。不可不敬奉,畏懼並遠離。所說就是應時興起的六步氣位。
致敬「人民英雄」陳薇所長(圖片選自網絡)
D1901帝曰:溫涼,何如?
黃帝問:溫涼二氣,如何?
Q1901岐伯曰:司氣以熱,用熱無犯;司氣以寒,用寒無犯;司氣以涼,用涼無犯;司氣以溫,用溫無犯。間氣同其主,無犯;異其主,【則小犯之】。是謂四畏,必謹察之。
岐伯說:司天司地之氣是熱,用熱性藥勿要觸犯;司天司地之氣是寒,用寒性藥勿要觸犯;司天司地之氣是涼,用涼性藥勿要觸犯;司天司地之氣是溫,用溫性藥勿要觸犯。左右間氣與主氣相同,勿要觸犯;左右間氣與主氣不同,即可稍稍觸犯。這就叫溫熱寒涼四畏,必須謹慎考察它。
致敬「人民英雄」張定宇院長(圖片選自網絡)
D2001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黃帝說:說得好!可以觸犯的情形,是怎樣?
Q2001岐伯曰:【天氣】反時,則可依則;【及勝其主】,則可犯,以平為期,而不可過,是謂邪氣反勝者。故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治。
岐伯說:司天之氣與四時相反,即可依從原則;到客氣反勝主氣時,即可觸犯原則,以平衡為目標,但不可太過,這是說邪氣反勝主氣的情形。所以說:勿要忽視天氣信號,勿要違逆氣候宜忌,勿要輔助勝氣,勿要贊助復氣,就叫至治。
致敬「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圖片選自網絡)
D4301帝曰:善!【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餘欲不遠寒,不遠熱,奈何?
黃帝說:說得好!經論說道:熱病勿要觸犯熱氣,寒病勿要觸犯寒氣。我想既不遠寒,也不遠熱,怎麼辦?
Q4301岐伯曰:悉乎哉!問也。發表而不遠熱,攻裡不遠寒。
岐伯說:詳盡啊!聖帝之問。發熱於表便不必遠熱,攻寒於裡不必遠寒。
D4401帝曰: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何如?
黃帝問:不在發表時,不在攻裡時,卻觸犯了寒氣、觸犯了熱氣,影響如何?
Q4401岐伯曰:寒熱【內賊】,其病益甚。
岐伯說:寒熱深入傷害,其病情加重。
D4501帝曰:願聞,無病者,何如?
黃帝問:希望聽聽,無病者犯寒犯熱,影響如何?
Q4501岐伯曰:無者,生之;有者,甚之。
岐伯說:無病者,生病;有病者,加重。
D4601帝曰:生者,何如?
黃帝問:無病者生病,如何理解?
Q4601岐伯曰: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堅否、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癰疽、瘡、瘍、瞀、鬱、注下、瞤、瘈、腫、脹、嘔、鼽、衄、頭痛、骨節變、肉痛、血溢、血洩、【淋】、閟之病生矣。
岐伯說:不遠熱,就有熱氣至;不遠寒,就有寒氣至。寒氣至,就有堅實痞塞,腹滿、疼痛加劇、痢疾瀉洩之病發生了;熱氣至,就有身體發熱、上吐下瀉、霍亂、癰疽、長瘡、潰瘍、暈眩、氣鬱、下洩如注、眼跳、痙攣、浮腫、脹病、嘔吐、鼻塞、流鼻血、頭痛、骨節衰變、肉痛、血溢、血洩、小便淋瀝、便秘之病發生了。
D4701帝曰:治之奈何?
黃帝問:怎麼治療?
Q4701岐伯曰:時必順之,犯者,治以勝也。
岐伯說:天時必須順從,觸犯者,用勝氣治療。
致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圖片選自網絡)
D5101帝曰:【假】者,何如?
黃帝問:經論重申 「有假者,反之」,如何理解?
Q5101岐伯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
岐伯說:出現「假」氣,就無需拘泥四畏之禁,就是所謂的主氣不足、客氣反勝。
D5201帝曰:至哉!聖人之道。天地大化,運行之節,臨御之紀,陰陽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請藏之靈蘭之室,署曰《六元正紀》,非齋戒不敢示,慎傳也!
黃帝總結說:絕妙啊!聖人之道。天地之氣廣泛生化,中運氣行之五節,臨天御地之標誌,陰陽六氣之主政,寒暑六步之行令,若非先生,誰能精通?請藏到靈蘭之室,署名就定《六元正紀》,不行齋戒不敢示人,要謹慎傳承!
非齋戒不敢示,慎傳也(圖片選自網絡)
SW71—《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
‖SW71—D1801→Q2001‖→‖SW71—D4301‖遷移說明:
1、所論與前後文意不屬,漏簡,當遷出;
2、《類經》置於運氣類《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接入本論SW71-D4301→Q4701,兩部合而成篇。張景嶽之運氣分類及對兩部緊密關聯之判斷,甚是,從之;
3、《素問懸解》置於《六元正紀大論》SW71—D4301「帝曰:善!論言……奈何?」之前。黃元御處置甚是,從之;
4、本部所論,既為前文SW71—Q0314、Q0414、Q0514、Q0614、Q0714、Q0814六處「用寒遠寒,用熱遠熱」之解論和歸納,又與後文密切關聯,鑲嵌本位,前後呼應,義理相貫。
Q1801遠:據《孟子.梁惠王上》「君子遠袍廚。」取遠離、避開意。
Q1801時興六位:
1、《素問直解》註:「夫寒熱溫涼,四時之氣也;四時之氣,即六位之氣也;敬畏而遠之,所謂時興六位也。」
2、《素問集注》註:「興,起也。此總言一歲之中,有應時而起之六位,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各有寒熱溫涼之四氣,皆宜遠而無犯之。」
Q1901則小犯之:
1、高士宗註:「小犯者,用寒熱溫涼而弗過也。」
2、《內經校釋》註:「可以稍稍觸犯之。」
Q2001天氣:
1、高士宗註:「天氣,主時之正氣也。」
2、天氣,司天之氣。
Q2001及勝其主:
1、《素問懸解》註:「及勝其主,言加臨之間氣,勝其主時之正氣。如主氣寒,而間氣則以熱勝;主氣熱,而間氣則以寒勝,如是則可犯。可犯主氣之寒以清熱,可犯主氣之熱以溫寒,然皆以平為期,而不可過也。申明反勝其主,是謂邪氣反勝者。邪氣即間氣也。反勝,勝其主也。」
2、《內經校釋》註:「客氣太過,勝過主氣。如夏季主氣為火,若客氣屬寒而太過者,即能勝過主氣之火。」並譯:「客氣勝過主氣的。」
Q2001翼:據《書.益稷》「予欲左右民,汝翼」、《玉篇》「助也」,取輔助意。
Q2001贊:資助、贊助。
D4301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
1、高士宗註:「天地盈虛之理既明,帝故善之。上文岐伯之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者,勿犯之謂。帝引其言而言,餘欲用寒用熱,實用其力而不遠,奈何?」
2、帝承前方Q1801伯論「熱無犯熱,寒無犯寒。」而欲深究治療之法。
Q4401內賊:
1、高士宗註:「不當攻發,而用寒熱,是為內賊。賊,害也。」
2、《說文》:「內,入也,自外而入也。」即深入;《說文》:「賊,敗也。」即毀敗。
Q4601下利:《百度百科》云:「簡稱利。亦稱下痢,是一種病症。早期古醫籍中痢疾與洩瀉的統稱。後世區分利與痢,以利為洩瀉,以痢為痢疾。」
Q4601淋:《內經校釋》譯:「小便淋瀝。」
D5101假:
1、《素問懸解》註:「假者則用藥可犯,不在禁例。所謂假者,皆緣主氣不足,客氣反勝,盛夏而寒生,隆冬而熱至,假則反之,無用疑也。」
2、「假」,即前方六政治法「有假者,反之」的省略語,後文Q5101「有假其氣,則無禁也。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即為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