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茶的,門口怎麼這麼多人排隊呀?」
「為什麼什麼時候來,都要排隊!」
"喝茶的人瘋了?"
「它怎麼又和化妝品搞聯動啦!」
這個讓人排著一字長龍的隊伍,叫做喜茶。
門口聚集的年輕人熙熙攘攘,拿到茶的瞬間,他們不是去喝,而是拿起手機美美的拍了幾個自拍。可見,喜茶不僅好喝,對於年輕人來說更是種潮流。
年輕人的狂熱追捧,甚至催生出了「喜茶黃牛」這個新職業。黃牛」代購往往加價幾十元,火爆的需求讓這些「黃牛」賺得盆滿缽滿。喜茶的影響力和市場需求程度可想而知。
市場上網紅奶茶如過江之卿,口感好的,包裝精美的也不在少數。可為什麼只有喜茶能夠做到讓人如此追捧?2020下半年,實體店凋零,喜茶的成功又能否給我們一些啟發?
這一切,得從喜茶的創始人,92年出生的聶雲宸身上講起。作為一個不懂茶的90後,能殺入傳統的茶飲行業,走出自己的新路,聶雲宸的身上絕對不是只有運氣。
一、資本介入
資本永不眠,永遠追逐潮流。2016年,在擴張中的喜茶,拿到了IDG領投的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同時喜茶利用IDG多年專注投資形成的資源矩陣,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傳播力。
二、選址
黃金地帶,是提升認知度最快的方法。喜茶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就是選擇在了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傳說中每天有一萬人約在那邊見面。然後選擇「中心開花」的方式,迅速在周邊增加喜茶店鋪。
三、喜茶式的裝修
喜茶文藝清新的裝修獨成一派,營造出素雅但是又有格調的氛圍。現代年輕人追求這種文藝感覺,所以他們更有動力去拍照轉發,這無形幫喜茶做了宣傳。
除此以外,喜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殺手鐧。也是它茶界「交際花」的由來瘋狂聯名,所以不斷破圈仔細想想,跨界聯名已經火了三年多,但是在這股風潮裡,喜茶始終是網紅茶界的領頭者。
喜茶自2017年以來,已經聯動了54個不同的品牌。從聯動的品類來看,食品飲料仍是喜茶聯動次數最多的,達到20個。其次則是國潮服飾、文創、生活用品、化妝品。除此之外,喜茶還與不少網際網路大廠「惺惺相惜」,和QQ音樂一起捆綁銷售麻薯和綠鑽卡,賣茶的同時也賣賣和愛奇藝的聯名杯套,甚至還和美團推出環保周邊。
不過,喜茶的營銷活動不追求銷量,而是想讓更多人了解喜茶品牌。
也就是為了更好的傳播和做出良好的口碑。通過聯名提高品牌熱度和認知度。這一點也實際的達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自己喜歡的別的品牌了解到喜茶,等於給喜茶做了無數個引流的渠道。良好的口播傳播和受眾很高的認可度使得喜茶迅速破圈,得到了更多年輕人的追捧。
前段時間supreme被一家紙媒把LOGO印了上去,結果這份報紙漲到一千塊。一個LOGO能這麼值錢,證明的是品牌文化的號召力。每個成功的品牌,銷售出去的產品,其價值決不是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而是其品牌文化。這個道理喜茶明白,且喜茶的野心不小,它也想銷售文化。
喜茶推出聯名的日化、彩妝用品,可以讓消費者在除了購買茶飲之外的場景再度回憶起喜茶這個品牌。不斷通過產品特色,進一步強化品牌辨識度。
喜茶還在不斷嘗試自己的各種IP在其他品類的商業化可能。其中的商品和周邊已經覆蓋了零食、節令食品(比如粽子)、杯子、帆布袋、徽章、數碼配件等等。在同質化非常嚴重、產品迭代迅速的現制茶飲行業,喜茶瘋狂的聯名營銷,成為Ta保持自己競爭優勢的一大法寶。
喜茶已經滲透到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只要年輕人還在追求時尚,他們就總會從一些自己認可的品牌那裡接觸到喜茶喜茶的經營蘊含著孫子兵法的智慧喜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熱度與銷量,它贏就贏在繞過了價格戰,而是從其他,質量,服務,宣傳等方面彎道超車。
正是孫子兵法中說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如果在市場裡,以強打強,一味地打價格戰,不僅無法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也可能兩敗俱傷。反之,換個思路,不斷提升產品的滲透率,先給市場留下足夠多的印象,再通過良好的口感,精美的店面環境鎖死顧客,反而能夠彎道超車。
對小微企業的警惕對於奶茶,餐飲這些大賽道,競爭之下永遠廝殺不斷。這個時候的小微企業不適合貿然下場,不僅需要謀而後動,更要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和對方的差距,在差異化中,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營銷打法,強化自己的王牌環節。
最後,用自己最堅硬的地方撕開市場的口子。2020下半年,喜茶總體表現依然強勢,可是個人和小微老闆又是否能入局,獲得一杯羹呢?除了喜茶還有什麼類似的潛力品牌和行業呢?除了喜茶的打法,小微企業還能有什麼營銷的思路?現在我把相關的行業智慧,整理在一張「營銷地圖之中」,還有整整一套企業系統管理的課程。
如果你在2020年的實體經營中遇到困惑,私信或留言「實體店破局」。
我把地圖和課程,免費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