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基波&德謨克利特|古希臘哲學

2021-01-08 哲學和其他寧靜

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同被歸屬於早期希臘自然哲學中的多元論學派。並且,以他們為終結,早期希臘自然哲學就此翻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著名思想:宇宙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或存在和非存在。

1 留基波

相傳留基波是原子論的創始人,而德謨克利特則是他的信徒及學生。

由於著作的佚失,我們只能以德謨克利特的名義展開的敘述來理解留基波的思想。或者說,我們只能把德謨克利特的思想看做他和老師的共同思想。

2 德謨克利特

同樣執著於本原和原因問題,德謨克利特吸收了前人哲學家們的思想,並發展成為自己的獨特的原子-虛空理論。

2.1 原子和虛空

德謨克利特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或存在和非存在。「原子」和「虛空」一起構成事物的質料因。

所謂「原子」,直接的含義是「不可分割的東西」,作為本原的原子還有以下的基本性質:內部充實堅固;沒有虛空;數量無限;「不能為感官所感知」;因為形狀、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相互區別。

所謂「虛空」,雖然空虛而稀薄,但同樣實在,是本原之一,因為不同的原子只有在虛空中才能運動從而形成萬物。

按照他們的理解,原子只有在虛空中才能運動。如果沒有虛空,就無法解釋運動。但值得注意的是,德謨克利特與留基波理論中的「原子「和「虛空「,並不是實存的物質性元素,已然蘊含了一種抽象的形式性原則。17世紀,法國哲學家伽桑狄復活了古代的原子論,以批判笛卡爾的二元論。

2.2 宇宙生成理論

以原子-虛空理論為依據,德謨克利特解釋了宇宙的生成過程:

一開始,在虛空中,無數的原子處於混沌之中。隨之發生漩渦運動,原子相互碰撞,於混沌中分離和結合。在中心處產生了一個緊密的球形結構,形成大地,其它原子圍繞其作漩渦運動,逐漸形成天體。

必然性:德謨克利特否認偶然性的存在,斷言萬物都根據必然生成,而漩渦則是必然性的原因。

2.3 認識論

德謨克利特根據原子-虛空理論來解釋認識論問題,提出了流射說和約定論。

流射說:感覺是可感對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影像」是由原子構成的事物的輪廓,「印象」則是這些原子在感官中被緊壓後留下的印記。

約定論:德謨克利特認為,感覺不是按照真理,而是按照意見顯現的。事物的真理是:只有原子和虛空。如甜是約定的,苦是約定的,但實際上只有原子和虛空。這個論證表明,我們實際上並不知道什麼,我們得到的只有偶性或意見。

由此,德謨克利特區分了兩類知識:通過理智得來的真實知識和通過感官得來的虛假知識。其本人輕視感覺,重視理性。

2.4 靈魂思想

靈魂的構成和作用:德謨克利特認為靈魂由精細的球形原子構成,是一種火或熱的東西,因為這種形狀的原子最適合穿過一切事物,自己運動並使他物運動。

靈魂的安寧問題:德謨克利特主張精神上的愉快要高於肉體上的快樂,幸福就是靈魂的安寧。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克制欲樂、淡泊名利,因為貪心與嫉妒會使靈魂苦惱。所以,追求神聖的、智慧的東西才能淨化靈魂,得到真正的幸福。

3 關於早期希臘自然哲學的小結

早期希臘自然哲學發展到德謨克利特和留基波的原子-虛空理論已達頂峰,代表著早期希臘哲學的最高成就。同樣也標誌著早期希臘哲學的結束,它不得不面對自身的矛盾而發展到下一個環節。

3.1 早期自然哲學在此環節中的完滿性

借用趙敦華著《西方哲學簡史》一書中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到,早期自然哲學以探討宇宙的起源和運動的原因為追求,在解釋「本原「的道路已經窮盡了各種方法,達到了自身的完滿性。而這種完滿性反過來否定其自身,暴露出早期自然哲學的缺陷。

3.2 早期自然哲學內在的缺陷

首先,早期自然哲學缺乏堅實的科學基礎,其理論思想往往帶有猜測性和獨斷性。

其次,早期自然哲學演變到最後,陷入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局面。每個流派的哲學家都相信自己的學說而排斥其它學派的學說,蘊含著自身內部的混亂和否定,始終無法達到統一的、可靠的知識體系。

最後,隨著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和社會開明,哲學研究的中心逐漸從自然轉向人,早期自然哲學的論題被懸置,不得不迎來革命性的轉向。

相關焦點

  • 德謨克利特原子的原理
    此人就是原子論之父留基波( Leucippus )。留基波的鼎盛期約公元前 440 年(1)。他不僅繼承了與米利都相聯繫著的科學理性主義哲學,而且也受到了巴門尼德和芝諾很大的影響。可是,關於他,人們知道得非常少。因此,人們在提到原子論的創始者時,通常總是將留基波與德謨克利特( Democritus ,約公元前 460 年—前 370 年)相提並論,或大多掛靠在德謨克利特的名下。
  • 德謨克利特:萬物創生於原子,一切的運行遵循定則
    德謨克利特的觀點德謨克利特與留基伯同被認為是「原子論」的創始人,據羅素在《西方哲學史》「原子論「一部分中介紹,因為對留基伯本人並無太多的記載,常使得後人懷疑這個人是否真的存在,但可以通過亞里斯多德對留基波的觀點的反駁來反正這個人的確是存在的。本篇文章暫只介紹德謨克利特的觀點。
  • 從拉斐爾名畫《雅典學園》解讀古希臘哲學
    在研究西方哲學發展規律的歷史分期中,到巴門尼德時期,古希臘哲學又發生了一種新的變化,這種變化並非偶發性的,或者說,它是有跡可循的。 許多人認為,巴門尼德的哲學觀點來源於畢達哥拉斯和克塞諾芬尼,因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到畢達哥拉斯時,在追問世界萬物的初始物質是什麼的時候,已經從最初對有形物質的追問,過渡到了精神、抽象高度的追問----畢達哥拉斯認為,萬物的本原是「數」。
  • 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希臘其他哲學家
    恩格斯曾評價說:「這個原始的、樸素的但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是古希臘哲學的世界觀,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來的: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還認為,事物都是相互轉化的。冷變熱,熱變冷,溼變幹,幹變溼。他還明確斷言:「我們走下而又沒有走下同一條河流。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
  • 三分鐘帶你快速了解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
    想知道古希臘早期哲學家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嗎?今天珍珍就帶你快速梳理一下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吧!提起希臘,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猜你跟我想的一樣——希臘神話。其實希臘神話是古希臘人解釋自然與社會現象的特有方式,它其實是一種原始的哲學觀念。可以說,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哲學的起源。早期哲學作為哲學脫胎於神話。
  • 德謨克利特:世界由原子和虛空構成,萬物皆從原子演化而來
    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的商業城市,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論,認為萬物由原子構成。古希臘偉大哲學家留基伯的學生。
  • 希臘史11:德謨克利特—首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尋求真理弄瞎雙眼
    這個人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德謨克利特最為著名的就是,他提出了「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但他說的「原子」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構成物質的「原子」並不完全一樣。 德謨克利特畫像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約前460年-前370年),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
  • 德謨克利特:原子產生於「虛空的漩渦運動」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認為,萬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意識是從事物中流射出來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於人的感官與心靈而產生的。
  • 德謨克利特:一個不和世俗苟同,卻讓人甘拜下風的人
    當你處在一個烏合之眾的人群之中,自己活得太過於清醒,反而是一種罪,會被別人當作「瘋子」,當做「狂人」,但是在古希臘時期,有這樣一個哲學家,他就是異於常人,但是別人把他當作「瘋子」的同時,卻拿他無可奈何。這個人就是德謨克利特,一個活出特色,不苟同於世俗,而又讓世俗之人對他甘拜下風的一個人。
  • 德謨克利特根據留基伯學說創立原子論學說,成就和聲名掩蓋了老師
    當德謨克利特週遊世界學成返回故鄉時,他的莊園已全部荒蕪,果樹淹沒在野草之中,牲口在園中亂跑。鄉人都痛惜德謨克利特不珍愛自己的財產。尤其是德謨克利特的一位狠毒的親戚,竟然控告德謨克利特,說他不專心經營父親的遺產並將祖產耗盡。
  • 希臘哲學
    德謨克利特定位:古希臘哲學家,原子論者,恩格斯稱他為「經驗的自然科學家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理論包括了一部分他的老師留基波的思想。德謨克利特1.靈魂和萬物一樣由原子構成2.精神上的愉快高於肉體歡樂,幸福就是靈魂的安寧;3.為了達到靈魂安寧,需要克制欲望,追求神聖的、智慧的真理。人是萬物的尺度定位: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提出的哲學概念。來源:智者是雅典城邦鼎盛時期以教授修辭與論辯術為生的一群人。
  • 絕對空間與德謨克利特虛空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介紹了他的絕對空間觀:絕對的空間其自身特性與一切外在事物無關,處處均勻,永不移動。《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王克迪譯,P11牛頓到底什麼意思呢?宇宙是個特奇怪的盒子!不過你不是最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在亞里斯多德之前的古希臘德謨克利特已經開始著手論述這個問題。德謨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率先提出萬物由原子構成的原子論。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儘管如此,要了解德謨克利特,還不得不藉助一些二手材料。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繼阿那克薩哥拉「種子說」後的另一大天才創造。種子說認為,萬物起源於種子,在宇宙開端,所有的種子混沌一體,在「努斯」的驅動下,漩渦狀的運動把種子分離開。再有不同質量的種子互相結合,形成我們面前的宇宙。
  • 劉健(文):古希臘哲人視野中的「藝術模仿」學說
    古希臘美學如同哲學一樣,不同學派有著各自的觀點,他們之間既有繼承和聯繫,也有批判和牽制,正是在這種雙重或多重的矛盾中促使著古希臘美學穩定的向前發展著,自古希臘之後直到當代,西方美學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都與古希臘美學有著深刻的淵源,而在藝術領域,「模仿論」則是幾千年來西方美學繁榮發展的重要淵源之一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就必須追溯到古希臘;因為可以說,古希臘思緒就是整個哲學史、科學史、乃至人類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最初起點和推動人類高速發展的源頭;但在具體了解古希臘哲學思緒之前,我們需要先解決兩個問題;>一、我們需要以怎樣的視角來看待古希臘哲學,乃至一切思想學說,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既往的學說思想,那麼需要什麼樣的視角看待古希臘哲學;/壹/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
  • 原子論的開山鼻祖,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宇宙並非無限可分
    在內斯託斯河的滋潤下,古希臘色雷斯地區(Thrace)的阿布德拉城邦(Abdera)逐漸繁盛起來。它曾一度作為色雷斯和奧德裡亞王國(Odrysian Kingdom)內部貿易的主要港口。公元 4 世紀以後,阿布德拉城邦就衰敗了,收縮成雅典衛城。今天我們只能在這裡看到古城遺蹟的斷壁殘垣,和考古學家們忙碌的身影。
  • 古希臘哲學的思想內核
    古希臘哲學有三個基本內核內核一對知識的基本態度和看法。以色列一位歷史學家,赫拉利說過一句話:「人類文明的思維調動是從無知革命開端開端的。」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基本知識和所知道的,其實處於無知狀態。比如,我看見一個蘋果,一隻豬,一頭大象,我再不對他們產生懷疑和思考,這就是基本知識和自認為的全清楚、全知道。
  • 漫談古希臘哲學(二)
    柏拉圖在哲學上的主要成就是創立了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學說,他著名的「洞穴之喻」就是其唯心主義哲學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因為筆者哲學功底有限就不敢作過多的闡述和評價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 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古希臘建築哲學的在對神學的追問上顯示出了純粹的人性與神學的本原性,對於古希臘神話對奧林匹斯山宮殿的那一段描寫來看,在現實中古希臘各城邦準確地繼承了神邸,形成一套完整建築哲學體系。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與浮雕的靈感大多來自於古希臘,也是在古希臘哲學的影響下,開創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性的光輝,將人性推上了一個新高度。同時在古希臘精準寫實的風格也將文藝復興中追求科學和自然哲學的熱情又提高了十分,讓原本抽象化的物體具體化,形成了一條完整了哲學譜系。
  • 楊振寧: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
    楊振寧在他所作的《談談物理學研究與教學》一文中,用了這樣清晰地描繪: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這是一位大思想家、科學偉人對哲學與物理學的精闢判斷。我們縱觀楊振寧70多年的科研工作,恰恰是他一直在用實踐行動推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