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知府」,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2020-12-23 騰訊網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雖然這裡的「清知府」指的是「清廉的知府」,而非「清代的知府」,但是也可以看出知府一職是當時當之無愧的「肥差」了。即使是在不違法亂紀的情況下,還可以聚斂這麼多的財富,這也反映了「知府」撈錢渠道之多。那麼在清代,「知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

知府也按照所在「府」的發展水平以及所在位置的不同,而被分為不同的類別,主要可分為首府知府和一般府知府。在清代,知府的品級並不算高,只是從四品的官員,但作為一府之長,知府的職責範圍卻是非常廣泛,「統轄屬縣,宣理風化,平其賦役,聽其獄訟,以教養萬民」,這些都是知府的職責所在。

傳達國家政令。由於清代的政權主要採取省、府、縣三級形式,其中「府」作為封建王朝統治系統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中間級政權組織,其定位和存在意義一目了然,就是連接「省」與「州」、「縣」兩級。

推薦委任州縣官員。康熙年間,朝廷對於地方上的「委署州縣」事宜作了規定,將此事明確交給知府負責。

督查州縣徵錢納糧。地方州縣錢糧等賦稅的徵收主要由知府監督,對於徵收的錢糧稅目知府要嚴格把控,但是知府也不可以向地方任意加徵,如果有知府違。知府在監督地方徵稅的過程之中,還要注意特別是地方地主鄉紳抗稅拖欠等情況,地方知縣負責將抗欠民戶的名單一一登記然後報給知府,知府則要對這些抗欠民戶的情況進行進一步了解。

案件審理與判決。中國古代地方長官往往權力比較廣泛,是地方上的行政司法的一把手,清代的知府也不例外。民間發生盜竊案件時,知府在得到地方或知縣上報之後,要對案件進行審理,無論結案與否都需將案件情況上報至省裡。

清代的知府權力很大,職責範圍也十分廣泛,作為中央統轄地方的關鍵一環,知府的作用不容忽視,這也要求知府要更加「全能」:宣達政令、統轄萬民,監督僚屬、知人善任,督徵賦稅、查報抗欠,維護安定、應對災情,受理案件、稽核審判。」

清代有人稱,知府一職實為「總州縣之成,而大吏倚以為治者也」,這樣的官職的確稱得上是「要職」了。放到今天來看,清代知府的職責基本就相當於地級市裡的市長兼市委書記,其權位之重可想而知。

相關焦點

  • 清朝「知府」的官職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刺史是一個官職,並且享受功名利祿。其實除了刺史之外,中國歷史上衍生出來的官職有很多,其中熱議程度比較高的有宰相、丞相、大司馬、侍郎等等。當然還得包括知府,雖然知府的熱議程度並不是很高,但是知府這一官職,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真實存在的。
  • 清朝的「知府」,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
    「知府」作為封建王朝中一項重要官職,自唐代設置起,一直被沿用至清代。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雖然這裡的「清知府」指的是「清廉的知府」,而非「清代的知府」,但是也可以看出知府一職是當時當之無愧的「肥差」了。即使是在不違法亂紀的情況下,還可以聚斂這麼多的財富,這也反映了「知府」撈錢渠道之多。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許多清宮劇或者有關清朝的文藝作品中,知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
  •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而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地方官職名字叫做布政使,和其他的官職名稱比起來,好像布政司這個名字顯得非常陌生。那麼這個官職到底有什麼內容,能做什麼主呢?公元1376年之後,也就是明朝就慢慢開始設置布政使,這個概念是從明朝時期開始建立,在清朝時期達到了一個頂峰的狀態。 在清朝時期布政使的官職是從二品,也就算是一個比較高一點的官職了,手中的權力最起碼不低。後來從從二品,又慢慢降為了正三品。公元1646年,清朝順治皇帝時期布政使發揮了最大職能屬性。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九品十八級清朝的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而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代理縣令,並非是九品,而是正七品。實際上,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可以細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
  • 古代的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啥職位?
    當時在清朝時代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有沒有仔細了解過那個朝代的官職到底是什麼樣子,還有在清朝時候官職和現在我們在行政的這些官員他們的級別有什麼區別,還有他們級別到底怎麼樣,到底是清朝的那個一品,二品的官職在當時有很大的職權,如果這些官職放到現在到底是怎樣的,一起來想想看,結合自己學的歷史知識,看和你自己心裡想的那些一樣嗎。
  • 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清朝的時候,紀曉嵐做的官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屬於從二品官員,無論是他擔任的禮部侍郎,還是兵部侍郎都是如此。紀曉嵐這個禮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大致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長或者國防部副部長。注意紀曉嵐擔任的都是副部長。要說這個官也是部級官員了,應該不小了吧。
  • 知府等同市委書記,知縣等同縣委書記,知州相當於現今什麼官職
    作為封建統治階層向基層社會延伸皇權的最有效媒介,府、州、縣三級行政單位之行政長官知府、知州、知縣在維護皇權、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那麼,知府、知州、知縣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相當於現今什麼官職呢?我們來一一探究!
  • 一品大員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古代的官職,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幾品幾品的大員。在很多影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七品縣令、一品朝廷大員等這樣的稱呼。對於這些官職,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多官員都有品級。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覺得一品比較厲害。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個特殊品級,即超超品。
  • 和珅官職最多的時候相當於現在哪些,一不小心掌握了半個清朝
    這個職位相當於明朝的首輔,明朝沒有宰相,這個職位相當於宰相。當然,清朝的首輔也有宰相的意思,很多人都直接被稱為中堂或者宰相。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其次看一下領班軍機大臣。清朝的軍機大致相當於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軍機大臣雖然說最初只是跪著聽旨,但後來有議政的全力,甚至有一部分決定權。還有吏部尚書。
  •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在清代,一說到一品大員二品大員,雖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但也知道凡是一品大員二品大員什麼的,都是朝廷以來的重臣,都是時代的紅人,比如說和珅、李鴻章什麼的,那官做的都老牛鼻子大了,可是話說回來,這些官員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和今天相比的話,一品二品三品甚至說四品,是個什麼職級,漲工資嗎這樣的問題,其實還是很有說道的!
  • 宰相、大理寺卿、吏部尚書這些古代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你...
    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一職。 3、吏部尚書——中央人事部長 相當於現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5、禮部尚書——外交部部長
  • 清朝的撫臺、臬臺、藩臺、府臺都是什麼職務,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從李衛的這句臺詞,我們能發現二個問題:1、三品臬臺,在清朝時期絕對屬於顯赫官職,才會讓李衛擁有吹牛的底氣和資格;2、臬臺,屬於山東的地方官職;這些頂戴花翎、官服樣式、胸前朝珠都差不多,被下級官員以「某臺」小心謹慎稱呼的官員們,到底是什麼官職,又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呢?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總督,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軍事,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地區書記;巡撫,乃係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可根據《皇朝文典》、《清史稿》等歷史資料的記載,清朝的省級官員中,除了總督、巡撫,還有提督學政、布政使、按察使三個官職。提督學政,執掌一省教育、科舉事宜,因為一般由皇帝欽派,帶有「欽差」意思,所以排位靠前,僅次於一省巡撫;按察使,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政法委書記,執掌一省公、檢、法機構。
  • 清朝一品官職有多大
    在古代,對於官員等級的劃分,每個朝代都不一樣,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的「九品十八級」制度,每一品的官員還有正和從的區別,這一套制度是根據前朝的官員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改善而得到的,最小的就是九品官員,等於現在的一個縣級的官員,最大的就是正一品了,不過正一品的官職有不少,每個官職的地位其實也都是不同的。
  • 清朝時的「布政使」,放現在相當於什麼官職?你可能永遠都不會信
    清朝建立後,也沿用了「布政使」這個職位,那麼清朝時的「布政使」,放現在相當於什麼官職?你可能永遠都不會信?清朝由於脫胎於草原,大多數制度都是空缺的,所以他們大部分制度都從明朝直接「借鑑」了過來。 不過,為了便於封建集權,他們將明朝的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變,使得這些制度更利於皇帝的個人獨裁。為了這個需求,清朝將地方官制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革。
  • 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在明清時期,「八府巡按」雖然並不存在,但卻存在一個名為「巡按御史」的官職,與之大體類似。
  • 從總督到知府,原來在清朝做地方官真不賴,到底誰是封疆大吏?
    由於近年來清朝古裝劇的火熱,相信很多朋友對清朝地方官職都很感興趣,比如官位都是幾品,對應現在是什麼職位?封疆大吏都包括哪些官職?總督和巡撫誰管著誰?提督又歸誰管?道臺是地方官嗎?等等之類吧。咱們從頭開始捋,先說說封疆大吏都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