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2021-02-23 中國佛教網

一、素食的意義為何?

   世間上的生物,都要靠飲食來維持生命,就是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也需要陽光、空氣、水土作為營養,才能存在。

   有的生物是肉食,有的是素食。獅虎熊豹屬於肉食,牛羊馬象屬於草食,人介於肉食、草食之間。中國古代就有慈悲護生的思想,儒家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佛教為了愍護眾生,倡導不斷大悲種,包含了素食的精神意義。但佛教的流傳,以人為本,因應各地風俗,對飲食並沒有強烈的要求。

   今日素食漸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在印度,鐵路餐廳皆以素食為主;在美國,有的鄉鎮不準葷食進入。這些國家不是以宗教的立場,而是站在人道、健康的觀點倡導素食。

總而言之,素食有下列六點意義:

   1.培養慈悲。

   2.有益健康。

   3.比較衛生。

   4.維護生態。

   5.增加耐力。

   6.促進和平。

二、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佛教徒不一定要素食。譬如西藏、日本、泰國等佛教國家,囿於當地的風俗習慣及地理環境,有很多人並非素食者。然而素食合乎儒家的仁愛和佛教的慈悲,所以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師也有素食的。中國佛教倡導素食是為了實踐慈悲的精神,信仰之後,能吃齋茹素是最好的,倘因家庭或工作上無法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日,或六齋日吃素,或平日只食肉邊菜、三淨肉亦可。

三、素食者可以吃蛋嗎?

   吃蛋是否殺生,素食者可否吃蛋?此有二種說法:一說現代的飼雞產的蛋,並未受精,不能孵小雞,因此可以吃;一說佛教戒律中有一條譏嫌戒,是為避人譏嫌。若吃雞蛋時,逢人便要解釋,為避譏嫌,因此乾脆不吃。其實吃與不吃並不是很嚴重,只不過說明一個人持戒嚴不嚴謹、清淨不清淨而已。西藏佛教的喇嘛吃牛肉、羊肉,南傳、日本的僧人也吃魚肉,對某些人而言,吃未受精的雞蛋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因此,對於認為可以吃的人,我們不必批評他人犯戒;主張不可以吃的人,也毋須刻意自我標榜,或渲染讚美。

四、寺院道場為什麼不食用五辛?

   五辛是味濁之食,寺院道場裡所以不吃五辛的原因,乃五辛氣味渾濁,且易令人生起亢奮、不淨之想。佛教講清心寡欲,尤其道場是香花素果、清淨莊嚴之地,為免擾亂大眾修行,所以不吃五辛。

五、吃植物是殺生嗎?

   殺害動物是斷其命根,動物顯現出來的是心理反應的恐懼,是一種情識活動;摘食植物之後,可以再播撒種子,延續生命,植物所表現的是物理現象,二者不同。

六、不如法的素食觀念有那些?

   素食的意義,在培養慈悲與柔和的性格,因此正確的素食觀念,是素食者必須具備的。一般常見不如法的素食觀念有:不願與葷食者同桌共餐,不肯食用別人所給予的蛋糕、餅乾,排斥使用煮過葷食的鍋盤,造成他人的難堪、不便。甚至有人批評素菜製成雞鴨魚蝦的形狀,殊不知這是為接引初機者吃素,漸離肉食,不造殺業的方便之門。

七、為什麼有的素菜要做成雞鴨魚蝦的形狀?

   素菜做成雞鴨魚蝦的形狀,對於有心素食者而言是一種方便,一方面是為了藉此逐漸適應素食的習慣,另一方面,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素雞、素鴨等可以代替葷食,滿足一般家庭祭品必求豐盛的心態。然而對於修行人而言,素食的精神主要在於培養慈悲心,因此,為了避免遭人譏嫌,製作的形象及味道不宜太像,以免失去素食的意義。

八、日本、藏傳諸佛教國家為什麼不素食?

   佛世時的出家弟子因應當時的風俗習慣、氣候變化,過的是託缽的飲食生活,他們沒有任何飲食方面的禁忌,也不揀選託缽的對象。今日日本、西藏、泰國等南傳諸佛教國家仍恪守佛世時的古風,信徒供養什麼,就吃什麼。這是日本、藏傳、南傳諸佛教國家所以主張不吃素食的原因。

九、長期素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

   古代的高僧大德長期吃素,不但耐力充足、毅力堅強,而且還十分高壽。

   現在許多外國人也吃素,一切生活正常,並不影響工作。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界早已極力提倡減少肉食,因為肉食容易造成血管內積聚太多的脂肪與膽固醇,導致血管硬化和阻塞的病症,而素食則有益清除體內的毒素。因此,吃素不僅不會營養不良,反而有益健康。

   至於有些吃素的人顯得瘦弱、體力不支的樣子,主要是對素食的觀念不正確,或因烹調不當,或因飲食不均,或因生活作息不當所致,並非長期素食所引起。

中國佛教網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微信號

1、「掃一掃」掃描下面二維碼

2、「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輸入「中國佛教網」搜索,選擇

相關焦點

  • 惟賢長老:佛教對中國素食傳統的深遠影響
    佛教與素食(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慈悲是學佛的根本,此根本一斷,即不能發菩提心,也不能證得佛果,可見戒殺和素食,在佛教教義中的重要。 三、素食之風在中國 我在上面談到,素食不只是佛教提倡的,從古到今的哲學家、科學家、人道主義者,許多人都主張素食。而在佛教,根據其教義和修行方法,極力宣傳戒殺吃素,有其獨特的精神,為廣大群眾所崇拜。
  • 佛教飲食符號:素食與齋戒,漫談唐代佛教文化中的特殊元素
    在如今我們的日常飲食中,素食的比例是相對比較少的,人們往往將素食當作一種飲食的調劑,偶爾才會去專門的素食餐廳中嘗試一次。然而,在唐代時,素食是許多普通百姓日常飲食中的一種常態。之所以如此,與佛教在唐代的巨大影響是分不開的。唐代的人們,無論是最高的統治者皇帝,還是普通的百姓,都常常食用素食和進行齋戒。
  • 佛教素食:解密中國寺廟菜餚
    中國寺廟菜的發展,是與佛教傳入中國及其自身的發展緊密相關的,自東漢時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後,飲食習慣也隨之引進,歷經魏晉南北朝的發展,隋唐的盛世,及至明清的普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佛家素食的烹飪,其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多樣,由純素到仿葷,由寺內到市肆相互交融的過程。  中國寺廟菜,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加之能吸收宮廷、民間素食的精華,逐步構成了自己的飲食特色。
  • 清涼文苑 | 林清涼:中國漢傳佛教素食觀疑議略辨
    儘管在中國的漢族地區,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素食與佛教似乎一直就存在著一種無可爭議的不解之緣,但同樣幾乎眾所周知的是,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以及東傳日本的佛教均沒有明確要求佛教徒必須素食,素食仿佛只是中國漢傳佛教的一項不共傳統而已
  • 中國素食走向全球 非洲友人期盼與廣州素食學校合作
    Naikeny對湘菜素食情有獨鍾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廣東訊  2015年10月29日,非洲友人Vimal J. Naikeny與Nidesh Rajkoomar一行到訪廣州素食學校,在參觀學校的教學環境之餘,並觀看了曠泉昌老師及素食廚藝創業班學員的廚藝製作過程,陳品宏執行校長專門與Vimd J .Naikeny等人進行了親切的會談。
  • 素食環保救地球--太原首家素食自助餐廳 福之田
    說到素食,和佛教的關係非常密切       在中國,傳統的素食者多半是出於信仰而作出這個選擇中國佛教協會曾對僧人有過生活上的要求,即素食獨身僧裝從中,可以看出漢傳佛教對素食的重視程度但在南傳和藏傳佛教中,卻沒有相關規定這是為什麼呢?
  • 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九大看點
    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將於11月14—15日舉辦,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的一次盛會,本次活動有九大看點,不容錯過。高規格本次活動由廣東省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廣東省佛教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佛教中國化研究基地、香港佛教聯合會、澳門佛教總會聯合主辦。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戒晟法師等佛教界代表將出席活動。
  • 佛教徒的素食觀
    素食理念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實踐慈悲。今天把這篇文章推薦給大家。--加措活佛、 很多人都說,佛教和素食主義有緊密的聯繫。真的如此嗎?事實上,很多佛教徒並不是素食者。佛教徒必須遵守五戒,但是很多佛教徒並未遵守第一條戒律——「不殺生戒」。吃肉會造成對動物的殺戮,這顯然與五戒的第一條戒律相違背。
  • 寺院裡的素食都長啥樣?‖ 附各寺素食鑑賞
    中國素食文化淵遠流長,從古至今,中國素食分為三大源流1、遠古時期的修煉養生素食;2、中國化佛教素食;3、全真派道家素食
  • 論素食
    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崇尚非暴力主義(ahimsa),尤其是耆那教徒不傷害生物甚至會過濾飲水、戴口罩,以免飲入或吸入蟲子。耆那教徒擔心不慎踩到昆蟲,還禁止從事農作,只好在都市裡經商。  佛教戒殺生關係著輪迴果報;儒家不忍殺生,連萌芽中的草木也不忍摘折,是從仁心出發。許多我服膺的心靈都很慈悲:達文西開始他嚴格的素食生活後,常在城裡買籠中鳥到鄉間野放。
  • 素食的意義及好處
    ☉其實吃素食是很健康的有些人是為了還願而吃素食☉還有些人是吃初一、十五的也有...。不然就是宗教關係而吃素食;如慈濟、佛教,還有一貫道(我們屬於這個)我不太會用說的來表達(因為我怕有說錯話)只好用打的或用網路上素食分享,來讓朋友瞭解~。
  • 和韓國交流素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韓國寺院素食特別演講開始前,一段精美動人的影片帶我們走進了韓國寺院素食的世界。韓國佛教文化事業團局長 圓鏡法師 致辭。韓國佛教文化事業團是大韓佛教曹溪宗屬下的機構,是專門負責推動寺院生活營、寺院素食等傳統文化的大眾化及世界化事業的機構。
  • 昆明15塊錢的素食自助餐,佛教的特殊紀念日還可以免費吃到齋飯
    畢竟10多塊錢的自助餐,主要是素食餐廳,而是50塊錢以上的自助餐,菜品自然非常的豐富。聽說這種既便宜又好吃的自助餐,是有一群信奉佛教的人開的,而在佛教的特殊紀念日時,在裡面還可以吃到免費的齋飯。像這樣的餐廳,在昆明就有一家。佛教大家都知道,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這樣在紅塵中開起的餐廳,其實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 首爾素食生活
    韓半島屬於水稻種植文化圈,由於山地偏多的地理特徵和長期紮根的佛教文化,自古以來以素食為主的飲食文化也根深蒂固。活到80歲的朝鮮皇帝英祖帝的長壽秘訣也是得益於素食習慣。雖然在首爾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品嘗到齋食,但是有一家大韓佛教曹溪宗直營的寺廟食品專賣店「缽盂供養」,在這裡可以品嘗到多種多樣用數千年來寺廟流傳下來的烹飪方法製作而成的傳統寺廟齋食。還可以品嘗到用寺廟裡直接生產的新鮮食材,加上傳統方法5~20年以上發酵而成的傳統醬料、天然醬料製作而成的適合各個季節的美味佳餚。
  • 比滿漢全席還要好吃的素食是怎麼樣的!
    吃素是福 第三站 西林素齋在佛教傳入國內之前,漢地就存有素食之風,《黃帝內經》等古書中記載了古人「養、助、益、充」的飲食觀念,提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並將素食視為一種美德。來寺廟拜佛,在西林吃一次素齋是個不錯的選擇。
  • 釋恆懿法師(贊佛寶爐)素食養生傳遞正法
    曾任第一屆深圳市福田區政協委員、第三屆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總商會常委、深圳市中級法院陪審員兼廉政監督員、深圳市佛教協會一、二、三屆常委。汕尾市佛教協會常委、汕尾市佛教功德慈善會秘書長等社會職務。恆懿法師(贊佛寶爐)生平智慧釋恆懿,禪源居創始人,恩師上本下煥和尚慈悲咐囑【正法眼藏】;師伯上意下昭和尚授記;師叔上仁下祥和尚授記;創建禪源居擔任住持;大力推廣健康素食,中國素真大師(飛雲禪院)宗教慈善基金會會長、飛雲禪院住持;斯中社會文化合作協會中國佛教首席大和尚;印度加爾格達中華玄奘寺主持大和尚
  • 從「海鮮酒樓」到「圓通素食」,深圳最大的素食館結業了
    4月22日,一紙公告讓深圳不少素食愛好者們禁不住惋惜。在深圳寸土寸金的車公廟,新梅園圓通素食城一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存在。這個佔地3000多平方米,超150種素食選擇的素食餐館如今燈火昏暗。從海鮮酒樓到素食館,營業二十年,它最終走向了結束。
  • 科普:泰國佛教-九大聖僧(簡介)
    泰國佛教九大聖僧之名享譽全泰、家喻戶曉,儘管不同人述說的有關傳聞都不一樣,但有一點相通的就是:聖僧之力,法力無邊!乃至整個佛牌圈至今都極為推崇。即使每位聖僧一生修行之路不盡相同,各有千秋,不過都以修行的極致為目的,且都發過大願幫助世人。其超強的修為,時至今日都無法超越。
  • 愛吃素食的人,會得到這6個好處,你也愛吃素食嗎?
    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比較喜歡吃素食,甚至有些是完全的素食主義者。吃素食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不僅可以控制體重,保持一個好的身材,還能防止三高疾病出現。不過長時間吃素食的話,也會因為營養攝入不均衡引發一些健康問題,所以人們的飲食儘量葷素搭配,不過一定要做到多吃素,少吃肉食,素食相比於肉食更有利於健康。
  • 試問素食何處好?
    再比如……其他的不說,光從佛教來說,也和這座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佛教傳播的道路就是以長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後來經過無數祖師的努力,佛教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到了隋唐時期,佛教成宗立派,大乘八大宗派中,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出在長安,古道場更是一座連著一座,記得有一句詩詞是這樣描寫寺院的宏大:騎馬關山門。從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