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有云: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樹,你怎麼變為壞枝子呢,何解?

2020-12-23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樹,你怎麼變為壞枝子呢」,何解?

此言出自《耶利米書》,全句是:「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樹,全然是真種子,你怎麼向我變為外邦葡萄樹的壞枝子呢」?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不管是什麼人,自己看自己,和別人看他,總是有比較大的差距,自信的人自我感覺良好,自卑的人喜歡否定自己,基本不會有人能夠達到完全準確的自我認知。

教會也是如此。有的教會常因保持體面的外在儀式和禮拜秩序而沾沾自喜,尤其是當這些可以帶給他們世俗的好處時。

以上都可以理解為基督徒對自我認知和對教會的認知存在較大偏差,為此,聖經中也提出過相應的問題。

在那個科學很落後,發展極大受限,唯有哲學昌明興盛的年代,對於真理的探索以及哲學的重視是必然的,神學的發展受此影響,極易陷入思辨的漩渦。

不得不說,這雖然對神學的發展起了很積極的作用,但卻極大地削弱了基督教的實踐,而實踐恰恰是基督教最為重視的,所以,聖經借耶穌基督之口警告基督徒們不忘初心,不要被世俗所影響,防止誤入歧途,是再明智不過的。

可是,這世界從來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在,隨著科學的日益發達,人們開始越來越講究傳統和理性思維,這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必然,除非未來科學的發展陷入瓶頸,出現增長放緩,甚至停滯,否則理性思維將始終佔領高地。

這時,再一味地堅守著從宗教情感角度解析聖經,只會與現實社會形成越來越尖銳的對立關係,越來越與時代脫節,無法喚起與信徒的共鳴。

說到底,宗教情感與世俗情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存在單方面的壓倒性徵服,這是客觀現實,所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作是如此,宗教也是如此,「接地氣」,永遠是第一步。

至於耶穌基督指責的「真種子,卻結出壞枝條」,無疑是指像羅馬教會這樣與真正的教義背道而馳的教會。

對基督教發展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基督教早期,尤其是公元3世紀至4世紀,羅馬教會不止一次造成了教會的分裂,公開處決和迫害與其觀點不合的基督徒。

也是他們率先與政治攪在一起,使基督教的發展長期受到不該有的政治裹挾,導致了數不清的問題,在後來的發展中,羅馬教會更是在多次不義的戰爭中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

即便如此,他們卻宣稱自己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權,即「完美無缺的恩賜」,確保他們可以準確無誤地行走在福音當中,而在此之前,只有聖徒彼得曾這樣說過。

對於基督徒來說,再沒什麼比這更具欺騙性的了,羅馬教會自稱有聖潔的崇拜,因為他們有著許多所謂的聖徒並且不少教徒的慈善之心被敬虔和慷慨的偉大奉獻所證實。

然而,福音所要求的是聖潔和仁愛,它要求在屬天的心志和順服上效法基督。因此,羅馬教會只有「敬虔的外貌」,卻否認了「敬虔的實意」,更不用說他們宣稱只有他們才能解釋聖經,只有他們才能擁有真理,更是完全違背了基督教的真義。

當敬虔的實意失去時,人們就求助於表面現象,並徒勞地試圖以此來作為他們存在的憑證。

說這些不是要指責某個人,某個群體,就像聖經借耶穌基督之口,說出文章開頭那樣的話語,也並非是要單純地指責某個群體,某個人,你知道的,基督不會試圖解決那些製造問題的人,那不是他的本意。

在一個基督徒的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惑是必然的,這一切艱難困苦都是考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中找到使自己進步,避免走上歧途的知識,才是這些問題和困惑的價值所在,而不是因此去指責別人,使自己淪落至思辨的怪圈中,更不應成為傷害他人的藉口。

相關焦點

  • 基督教講章:我是葡萄樹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要不先知怎麼說:從萬古以來,你名稱為「我們的救贖主」呢?羅8:29說:「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感謝主! 各位:「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告訴我們上帝是「本」我們是「末」。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是「神人」關係;祂是創造我們的「神」,我們是祂創造的「人」。
  •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
    約翰福音15章5節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親愛的朋友,當我們即將進入行動管制令的另一個周末時,我們在家裡與信徒保持聯繫,這裡有一些偉大的名言和思想來激發我們的信心。「沒有素質的講道,不會讓人感到被冒犯;既不會讓聽道者對自己不滿,他也不會去挑戰傳道者。」
  • 《教會5》教會是他的身子,你們是他的枝子
    我們打開聖經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翻到一起讀: 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約翰福音15章5節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 聖經有云: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何解?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聖經箴言》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何解?因此,生出驕傲的情緒是不應該的,因為聖經教導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傑出,在基督徒的體驗中更卓越的人,必定是錯誤的。他根本不是傑出的聖徒,而是生活在驕傲、偽善精神的幻象中的人。」這樣的人通常只具有基督徒中最低的悟性,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箴言》中會有文章開頭的那句話了吧?
  • 作多結果子的枝子
    2 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3 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4 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5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 將臨期默想|耶穌的友誼07:葡萄樹與枝子(完結篇)
    福音書描述了這樣一個你將會樂意與他為友的人。 福音書也肯定,在耶穌道成肉身2000年後的今天,我們與他的友誼仍然是可能的。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發現了自己與耶穌的友誼,並且在聖誕節慶祝他的誕生。 耶穌的行動有很大的價值,使得那些在耶穌時代的人很有受益。他的行為也是有象徵意義。
  • 聖經解密:無花果樹——以色列的滅亡與復國預言
    葡萄樹對它們說:『我豈可停止出產使神明和人歡樂的新酒,而行走飄搖在眾樹之上呢?』 而聖經用荊棘代表罪人,被詛咒的族類。這四種樹在不同的地方,組合到一起,按著代表的意思,表達了許多奧秘美麗的畫面。(馬可福音 11:13-14,20 和合本2010)於是,耶穌用比喻說:「有一個人在葡萄園裡栽了一棵無花果樹。他前來在樹上找果子,卻找不到, 就對園丁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棵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到。把它砍了吧,何必白佔土地呢?』
  • 讀書筆記——「金牛犢事件」和「真葡萄樹的比喻」
    二,金環和裝飾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出埃及記 32:2 和合本)百姓聽見這兇信就悲哀,也沒有人佩戴妝飾。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告訴以色列人說:『耶和華說:你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我若一霎時臨到你們中間,必滅絕你們。
  • 聖經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何解?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聖經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何解?此言出自《以弗所書》,在說這句話時,還有個前提,那便是「存敬畏的心,彼此順服」。那什麼是「彼此順服」呢?簡而言之,「當像智慧人」。這句話來自《聖經》,意思是要做一個肯思想的人,跨出腳步前必先思考一番,說話之前先考慮一下,做一個受思想、悟性、深思熟慮管理的人。
  • 彌勒村民400多棵葡萄樹被砍!誰下的狠手?
    今年長勢喜人眼看就要收穫,卻有兩畝多遭到破壞,其中包含大玫瑰、水晶、維拉沙等多個品種,已經全部套袋。估算損失三四萬元,一家人的盼望成了泡影。村民 蔣少宏:為人還是好呢。因為他平時就是裝修房子,他從來就不會得罪哪個。記者:那是不是他那些鄰裡關係處得不好?村民 蔣少宏:處得好呢。
  • 無花果樹 |《聖經》中為何提到60多次?
    神曾藉著撒迦利亞先知預言:「……我必使我僕人大衛的苗裔發出……當那日,你們各人要請鄰舍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亞三8、10),此後,許多虔誠的猶太人,經常聚集在無花果樹及葡萄樹下,研討彌賽亞國度來臨的美景。當腓力告訴拿但業:他已經找到了彌賽亞,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深知:彌賽亞一定是大衛的後裔,祂應來自伯利恆或耶路撒冷。因此他回答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
  • 原創小詩:我在橋上等你
    我在橋上等你從上一年等到下一年一年又一年我在橋上等你從昨天等到今天美麗的彩虹像一座橋我在橋上等你從天晴等到雨歇因為我相信等待的人我在橋上等你我在時代的橋上你在未來的夢裡>你也在我的心中我在橋上等你,你快來吧。
  • 「我恨你,我憑什麼要饒恕你?」——論饒恕和新性情
    他要求人饒恕仇敵,接納不可能接納的事,這怎麼可能呢?這樣的要求是令人驚訝的,也是令人沮喪的。我們可以仰望和讚嘆神饒恕的偉大,可以對神高山仰止,但是如果讓自己效法,則是令人沮喪的高山仰止。登山寶訓的高要求是人難以企及的,饒恕仇敵的命令是人難以企及的。饒恕人是不可能的,不定罪得罪自己的人,不苦毒是不可能的。不報復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