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數碼發燒友都對線材有極深的怨念,由於線材的特性,它們總是會以各種詭異的方式打結、纏繞、肆意侵略你的桌面空間,使你努力構建的簡潔桌面瞬間打破。為此,人們苦苦找尋各種代替線材的方式,滑鼠鍵盤可以無線、耳機也可以無線,那麼充電無線,也就幾乎成了一個桌面最終的最終課題。
AirPower的構想幾乎是完美的,根據蘋果畫的「餅」,AirPower可以通過多個線圈的堆疊來完成整塊充電板的電力供應,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同時為多款設備充電。同時,當iPhone加入充電行列中時,其內部會與iPhone進行通信、識別,並通過內置的處理器將充電板上其餘的充電設備的電量展現在iPhone上,其展示範圍甚至覆蓋到AirPods耳機本體。
這一設計讓AirPower不僅僅是一塊充電板,更是一個無線充電的中心,蘋果設備在此集散,iPhone則對它們進行實時的電量監控。不過也許是發熱問題難以解決,抑或是戰略重心的轉移,AirPower已於早些時候被蘋果官方宣布擱置。雖然中間不斷傳出AirPower可能復活的消息,但是近日知名爆料人JonProsser表示,AirPower項目已經徹底終止。
其實這也並不是一個讓人意外的消息,因為蘋果已經在iPhone12系列上開始推行MagSafe。蘋果一向喜歡在產品中使用磁鐵,磁鐵可以讓設備與設備的連接變得精準且無感,並且如果設計出色,牢靠的磁鐵也可以在用戶需要的時候輕鬆分離。這一點在老款的MacBook產品上已經成為經典的設計元素,蘋果通過磁吸接口內部的設計,讓MagSafe的連接變得牢靠,同時通過特定的方式又只需單手就能輕鬆取下。
雖然新MacBook已經不再配備MagSafe接口,但新的MagSafe借著iPhone12成功轉世。在iPhone12系列上,新的MagSafe可以通過磁吸的方式向iPhone提供功率為15W的無線充電,相比於非MagSafe的無線充電提升了整整一倍。
等等,為什麼都是無線充電,MagSafe就能達到15W,普通的無線充電卻只能達到7.5W?
首先,MagSafe通過磁吸來固定充電模組,而根據拆解圖,iPhone12系列的無線充電線圈就位於MagSafe對應的區域,因此磁吸時可以完美地將線圈對齊,減少電量損耗。另外,蘋果可能在MagSafe上使用了私有的協議,當iPhone接入帶MagSafe功能的設備時,iPhone上會顯示一個專有的動畫,可以推測iPhone12內部會對MagSafe配件進行序列檢測,識別到正確的序列才會進行15W的充電。
但是速度絕對不僅僅是蘋果使用MagSafe的唯一目的,實際上,目前的無線充電技術已經遠遠不止15W,安卓陣營裡幾倍於15W的無線充電方案比比皆是,蘋果更深層次的目的應該是引導用戶選擇MagSafe。
目前MagSafe充電器在蘋果官網售價為329元,這個價格遠超市面上的普通的Qi協議無線充電板,如何支撐這高昂的價格,速度的差異就是最好的方法。用於通過購買帶著私有協議的MagSafe充電器,就可以為手機帶來雙倍的無線充電體驗,這樣一對比MagSafe就更加具備選擇的意義。此外,大部分的iPhone用戶都會選擇佩戴手機殼,而MagSafe功能同樣需要手機殼的支持。至此,我們僅以充電一個需求出發,每一個使用MagSafe的用戶都會需要購入兩個配件,配合MagSafe的其他應用(如官方正在售賣的磁吸卡套)將會為蘋果MFi配件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收益。
蘋果引導用戶使用MagSafe的另一個目的或許是為了布局無孔手機。毫無疑問的是,MagSafe在體驗上相比於有線以及普通無線充電肯定是要更好更加無感的,它支持用戶像有線充電一樣邊充電邊使用手機,同時充電的開啟與關閉又如同無線充電一般無感。但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還為它實現了低信息量的傳輸,即通過手機殼改變手機內部的壁紙主題。這是蘋果對於無線傳輸數據的一次嘗試,也是無孔手機普及所要面對的最主要問題。AirDrop雖然是一個極其完美的無線傳輸方案,但當手機關機或是故障時,它並不能實現刷機。
此前採用純無線充電的AppleWatch在更新新版固件時就已經提示無法回退系統版本,因為沒有線纜可以對其進行刷機,因此蘋果如果真想讓手機無孔化,那麼如何通過MagSafe進行有效的數據傳輸將是一個比較重點的課題。
由此可見,蘋果已經明顯地將充電的重心轉移到無孔化以及MagSafe上。因為不論從戰略角度還是盈利的角度,MagSafe都要比單賣一個AirPower更具意義。因此我們回過頭來看AirPower,在蘋果滾滾向前戰略部署之下,這塊傳統無線充電板的終極產品似乎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