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至如期而至
「冬至大於年」
那年,在陝西師範大學裡的你
是不是吃過餃子呢?
12月22日下午,「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陝西師範大學專場活動舉行。
夢回長安
再徜徉於母校的林蔭道
還能聽到琅琅的讀書聲
食堂裡飄來的美味
或許還在
去看看
當年踢足球、打籃球的操場
也許一切還歷歷在目
……
陝師大牽掛著每一位學子,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1944年,國學大師黎錦熙先生,著名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先生等參與籌建了陝師大的前身—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如今,建校70多年來,學校秉承「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優良傳統,「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已發展成為國家培養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幹部以及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譽為「教師的搖籃」。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出席並講話。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錢永剛,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出席。
陝師大黨委書記程光旭致辭並發表校友回歸振興大西安倡議,校長遊旭群介紹學校基本情況並為「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院」揭牌。市委副書記韓松,市領導趙敏、楊曉東、韓寶生、王勇、徐明非、王歡暢等參加。
這次校友回歸活動,陝師大校友們帶回來32個籤約項目,總投資162億元,項目涉及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會上進行了集中簽約。
陝師大是「教師的搖籃」,貢獻大、大師多、發展快,建校74年來,為國家、為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大西安發展輸送了眾多人才,我們深表感謝。
在致辭裡
王永康三次為陝師大老師、
校友們的好故事點讚
小布與您分享
——
傑出校友聶新勇,創造了20多個產業項目的投資、併購和重組,企業獲得成功。但他不忘回報母校,向母校陝師大捐贈1億元人民幣。
陝師大新勇學生活動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說:「支持教育是一個造福萬代的事情,特別是支持母校發展,是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校友餘彬晶,2012年畢業,2011年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去年,他參加「最強大腦」,並晉級「最強大腦名人堂選手」。他不僅是最強大腦,還是創業達人。
在校期間,他和發小創立了上海創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今年,這個初創企業與阿里巴巴、騰訊等大企業一同成功入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百強。
陝師大與西安相融共生、共同成長,西安的發展為學校創造了難得機遇。
希望廣大校友視母校為永恆的「精神家園」,視西安為永恆的「第二故鄉」,積極支持西安的建設與發展,實現母校、西安、校友共贏新發展。
傑出校友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上海眾合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聶新勇進行了發言。
他們為母校點讚,他們為西安鼓掌。
母校的培養讓他們受用一生,時時刻刻聽從母校的號召。母校教書育人,立德傳承,不斷地在創造文化、科學生產力,這是一所偉大的大學。
漢唐文化的核心就在西安,科教實力雄厚,西安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偉大的城市塑造偉大的大學,偉大的大學支持偉大的城市。
項目籤約儀式結束後,我市與陝師大各屆校友代表座談。
西安將支持陝師大「雙一流」建設、開展產學研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等,並就持續深化合作提出建議:
►一是發揮師範特色和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優勢,攜手建設「一帶一路」教育中心。
►二是推動創新創業,攜手打造「一帶一路」創新創業之都。
►三是挖掘好利用好西安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攜手打造文化旅遊支柱大產業。
►四是用好眾多對外合作交流平臺,攜手建設對外交往中心,促進西安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五是共同建設「書香之城」和宜居宜遊城市。
會上,王永康為遊旭群頒發市政府科技顧問聘書,為康震和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杜文玉頒發市政府文化顧問聘書。
校友代表們
在座談會上的精彩發言
小布帶你一起看看喲
——
一座城市不僅需要硬實力,也需要以文化為主的軟實力。我們將發揮優勢,在西安打造中華禮儀文化街區。
杜春文
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陝師大的校友,又是陝西本地人。我認為,西安是一座有特色的城市,建議拉長西安的長處,補齊短板,並注重發揮文化和科技的長板優勢,突出人才強市戰略。
感謝母校和西安的支持,我們公司是在西安成長起來的,我們主要從事交通一卡通等方面的業務。西安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將聚焦大西安,積極參與西安智慧交通的建設。
我是師大歷史專業的校友,我們公司的核心是著作權,曾策劃參與引進鍾書閣書店,旨在為文化教育保駕護航,充分發揮教人育人的作用。希望能夠支持體驗式安全應急演練課程的推廣項目。
很高興參加百萬校友回歸活動,我們公司倡導增值教育,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們和母校籤訂了合作協議,聯合開辦優質學校。建議西安更加注重開放創新,打響大西安優質教育的這張名片。
我是陝師大85級學生,轉眼間30多年,西安變化很大。 西安城市特點是以文化、旅遊為主的,建議在旅遊文化方面 樹立標杆;重視發揮人才智慧的優勢。
我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在教書育人的一線工作。建議放開人財物的管理權,進行試點辦學;義務教育配套學校要和城市的發展相適應;並考慮出資購買民辦基礎教育服務等。
「愛上大西安
畢業不分離」
正如康震教授一樣
向世界講述著大西安的故事
忘不了母校
忘不了青春的記憶
西安感謝所有校友的
關注和支持
文:馬彥龍 | 圖:李欣
編輯:談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