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書法:從筆畫到結構,就是這麼簡單!

2021-03-01 行書書法教程

一、點的寫法


行書點的筆法變化比楷書豐富,它在楷書的基礎上增加了動勢和遊絲.以斜點為例,其筆法為:順鋒入筆,略頓,蓄勢後向左下出鋒成鉤。例如「深」紅色箭頭所指。

左點出鋒,順勢帶出右點,兩點之間筆斷意連,顧盼有情,聯繫密切。斜點:順鋒入筆,略頓,回鋒輕收,注意形態上與下一筆呼應。

二、橫的寫法

行書橫的筆法在楷書橫的基礎上增加了動感,尤其當多橫組合時,更強調彼此間的變化及映帶關係。其筆法為:順鋒入筆,轉鋒右行,回鋒輕放。

行書無論短橫與長橫筆法均相同,即:順鋒入筆,轉鋒右行,回鋒輕收(有時蓄勢出鋒成鉤)。

行書豎的用筆與楷書相似,也分為懸針豎和垂露豎。其區別在於:行書豎畫有時不如楷書豎畫挺直,有時還出現遊絲和出鉤,這些都是為了加強動感及與上下筆之間的聯繫。

逆鋒入筆,轉鋒後向下行筆,至尾端回鋒輕收。兩筆長短、直弧、位置高低均有差異。

行書撇分為回鋒撇與出鋒撇。與楷書撇比較而言,行書撇更多曲折變化,且增加了回鋒出鉤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為了加強與上下筆之間的承接映帶關係。如:「形」字,紅色箭頭所指。

順鋒入筆,略頓,回鋒蓄勢後向左下出鋒,短促而有力。順鋒入筆,轉鋒下行,微弧,至尾端戛然止筆,有回鋒之意而無回鋒之筆。

行書捺分為出鋒捺、回鋒捺和以點代捺。對具體的筆畫而言,又有輕垂、方圓、長短、徐疾等變化,主要以體現行書的流動感及與上下筆之間的聯繫為原則。如:「春」字,紅色箭頭所指。

順鋒入筆,向右下行筆,運筆遒勁果斷,頓筆後向右漸提筆出鋒。此捺與楷書寫法一致。

行書桃的筆法比楷書更為豐富,這是為了加強與上下筆之間的承接關係。另外,由於有了曲折變化,行書挑的運筆速度也不如楷書挑那樣短促。如:「總」字,紅色箭頭所指。

順鋒入筆,向右下頓筆,回鋒蓄勢後向右上行筆,提筆出鋒。注意與下一筆的映帶關係。

行書鉤的筆法與楷書相似,但頓筆的動作不如楷書明顯,常常是回鋒順勢出鉤,還需順勢映帶下一筆,以體現行書流暢的特點。如:「忍」字,紅色箭頭所指。

折彎筆行至尾端,回鋒蓄勢後向左出鉤,轉角處應流暢、自然、含蓄。臥鉤:弧線行筆至尾端,回鋒蓄勢後向左上出鉤,轉角處流暢、自然、含蓄。

行書的轉筆與楷書轉筆一致,也以圓轉、自然、流暢為原則。行書折的筆法與楷書有異,其轉角不如楷書顯著,極少出現圭角,也體現了行書的流動感。如:「賢」字,紅色箭頭所指。

轉:筆法為邊轉筆邊行筆,應寫得圓轉、流暢,一氣呵成,忌猶豫不定。折:橫筆至尾端,折鋒下行,無明顯的頓筆與顯著的圭角。

疏密是指根據筆畫的多寡安排空間,筆畫多處使其更密,筆畫少處使其更疏,以疏襯密,以密襯疏,使疏密形成強烈對比,造成「寬可走馬,密不透風」的生動效果。如「懷」字:左疏右密。

收放是指根據偏旁、部首形態的差異,而在大小、寬窄、長短上作誇張處理,造成部首之間大收大放的強烈對比,增加生動多變的趣味。如「陵」字:左收右放。

向背常指左右兩部分(或作為主筆的兩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左右相向者,兩主筆(部首)拱向外側,結體顯得飽滿;左右相背者,兩主筆(部首)拱向內側,結體顯得瘦勁。如「國」字:筆勢相向。「國」字左右豎筆略向外拱,造成筆勢上的相向,使整個字顯得雍容、飽滿、渾厚有力。

爭讓是指偏旁、部首之間根據筆畫的長短、多寡而作位置的挪讓,使相互之間揖讓有禮、顧盼有情,增添整個字團結和氣的氛圍。如「謝」字:左右互為爭讓。

參差是指偏旁、部首組合時不作整齊排列,而是左右或上下略加錯位,以避免呆板,增添靈動、生氣,使整個字在險絕中求得平衡。如「微」字:左中右參差。「微」字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但三部分並不排在同一水平線上,而是做明顯錯位:中間最高,左旁其次,右邊最低,形成左中右參差,化呆板、平庸為靈動、神奇。

欹正是指部分偏旁、部首或局部作傾斜、欹側處理,又能傾而不倒,平中寓奇,增加字的變化和意外的奇趣.如"崇"字。

相關焦點

  • 從筆畫到塊面,就是這麼簡單!
    五、捺的寫法:行書捺分為出鋒捺、回鋒捺和以點代捺。對具體的筆畫而言,又有輕垂、方圓、長短、徐疾等變化,主要以體現行書的流動感及與上下筆之間的聯繫為原則。如:「春」字,紅色箭頭所指。八、轉折的寫法:行書的轉筆與楷書轉筆一致,也以圓轉、自然、流暢為原則。行書折的筆法與楷書有異,其轉角不如楷書顯著,極少出現圭角,也體現了行書的流動感。如:「賢」字,紅色箭頭所指。
  • 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
    很多書友以楷書為入門基礎,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本應書法情性的書體,在自己手中卻怎麼看都彆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的書寫訓練有所幫助。
  • 這一結構變化是王羲之行書的典型特點,學王字書法必懂
    文/一者行書與楷書在書體結體上差別不是很大,甚至有行楷這一說法,但是在書體結構變化上區別會很大。書寫楷書要求結構處理疏密均勻,不可過分誇大筆畫空間,相應的書寫筆畫時要求筆畫均勻,楷書書體中橫畫較多的字,如「重」字的各橫畫之間,「順」字豎畫之間分布十分均勻,目的保證字的重心穩定。
  • 毛筆書法行書字體作品賞析
    毛筆書法行書字體1行書風格多樣,就結構來說,各種風格的行書有其個性,又有共性,即他們的行書結字都有基本的規律可尋。其中和諧、變化是統領行書結字規律的最內在規則,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側」、「疏密勻豁」等都無不源於和諧、變化的需要。學習掌握好行書基本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欣賞、臨摹、創作活動。下面我們以米芾的行書為例加以說明。  1、大小長短  首先我們要整體把握字形的大小長短。
  • 米芾行書單字筆畫結構集中分析、精準訓練,這樣細膩入微真是少見
    今天由楊衛磊博士帶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米芾的幾個單字的結構和用筆,具體怎麼去寫,寫的時候注意什麼?請看正文!「洞」、「庭」、「帆」!楊衛磊行書教學示範「洞」的三點水的第一點和第二第三個點相連,整體呈向左偏的曲線,第二個點往左側突出,然後再往右下走到右下方以後,提筆上去,和「同」的第一筆相連,「同」的右半部分筆畫的輕重變化是最重要的,然後是中間的一個短橫和下面的口的連帶關係一定處理好
  • 行書書法字帖大全
    行書書法字帖行書的練習方法  描寫、盲寫之前,先仔細領會每一筆畫不同的運筆方法。要求一筆寫成一個完整的筆畫。學習行書要點  一、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鉤的筆畫要先頓筆再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儘量擺脫和忘記。打個比方,如果把楷書比作武術套路的話,那麼行書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從頭開始,講究的是流暢。硬筆行書主張書寫流暢,字形大致上合乎規範,這就是好的行書。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 它不像楷書那樣工整規範。行書筆畫較楷書稍放縱, 點畫之間往往以纖細的遊絲牽連, 結構隨字賦形, 多據上下文需要而誇張變形, 布局參差錯落, 生動活潑。另外, 行書書寫簡便快捷, 比草書易認, 適合社會實際工作需要。還有, 行書少有森嚴的法度規則, 創作比較自由, 能充分發揮書寫者的個性。因此行書有很強的實用性, 又有較強的藝術性, 適合追求個性發揮的青年學生需要。
  • 行書書法:149張圖教你標準行書筆法結構
    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明代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為形象的描述:「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 行書字帖教程:行書筆法結構標準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 楷書與行書的差別,筆畫順序不同,你知道嗎?
    書寫楷書時,要求一筆一畫,且有規定的筆畫順序,而在練習行書時,常常會連帶筆畫,改變了楷書的筆畫順序,使得書寫更加快捷,字勢更趨於變化,現將行書常用的連筆方法和筆順變化列出,便於學習。 1、虛連法 筆畫之間不相連,卻有連帶之勢,即筆斷意連。
  • 楷體書法的筆畫細節和所表達的情感,你認為兩者誰更重要?
    這就是顏真卿楷書在筆法上最為細節的部分,試想,如果不注重這些細節,顏體能這麼精彩而「風於百世」嗎?或者有沒有顏體這種自成一派的書體都難說!所以,楷體書法是要注重細節的,而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筆法的細節,書家的不同面貌首先應該是從筆法的細節中表現出來的。
  • 硬筆行書間架結構,10個技法,掌握技巧練字更高效
    大家好,我是三口書法的作者,今天我分享的內容是:硬筆行書間架結構10個技法。  要想把字練好,除了基本筆畫練好外,行書的間架結構也是非常重要,今天分享10個間架結構的書寫技法。三口書法,硬筆行書間架結構,第一法:橫畫傾斜。
  • 現代行楷書法的技術好帖,筆畫書寫的技法演示,快速提升書法水平
    行楷字體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就說過,我們曾經做過一百個人的問卷調查,大多數表示若是練書法的話首選的字體就是行楷。由於行楷是介於楷書和行書之間的一種衍生字體,它同時兼具了楷書和行書的特性,故而很多的喜歡行楷,也是因為行楷字體的特殊性,比楷書更流暢,比行書更加好認。
  • 張萬忠書法行書作品欣賞
    行書是介乎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它不象草書那樣難寫難認,又不象楷書那樣嚴謹端莊。所以古人說它「非真非草」。它的特點是運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簡化了楷書的筆畫,改變了楷書筆形,草化了楷書的結構。總之它比楷書流動、率意、瀟灑,又比草書易認好寫。那麼當代書法家誰的行書作品比較好呢,下面筆者向全國讀者推薦一名行書作品國禮書法家,張萬忠書法行書作品賞析。
  • 【龍靈書道】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有很多書友留言說:寫行書很難,運筆不夠自然。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總的來說,行書的用筆具有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了解這些特點,寫起來便自然多了。
  • 田英章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標準教程
    基本筆畫是漢字組成的基本要素,不懂得基本筆畫的形狀、形態和行筆方法就根本不能談論書法。點畫就是零件,零件不合格,或是低劣產品,位置放得再合適也是不行的。基本筆畫的練習與把握,是一個書家終生為之奮鬥的事。好與壞都是相對而言的,不要指望筆畫練好了就可以永不,更不可脫離結構去練筆畫。
  • 22個高難度的木字旁漢字,左右結構行書的書寫示範,學行書必藏
    書法常用的字體為楷書、篆書、隸書、行書、草書,不論是這五種書體的哪一種都離不開漢字的結構,漢字的結構又分為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以及獨體字。簡單的說漢字的結構就是筆順的先後,其實就傳統社會來講,筆順就是為了寫得方便,按照正確的筆順寫,更容易寫快寫好,比如「出」「必」,按照正確的筆順,第一筆是中豎和撇,寫好了整個字就正了,尤其是行草書,筆順寫錯了字都是錯的。最近開始練書法才發現自己好多字的筆順都是錯的,你的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要是當年老師死糾筆順的話,我十有八九會厭學的。
  • 一部完整的行書字帖,行書筆法及結構標準教程
    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 談談書法的筆畫與結構有什麼關係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其藝精湛絕倫。它是以漢字為基礎的書寫藝術,筆畫與結構如同手足,相互依存具有特殊的意義。淺談書法藝術點畫在一個字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字寫得好不好、規範與否與它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筆畫是組成漢字的基本元素。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行書之「行」,張懷瓘解釋為「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行書,大體保留了楷書的字形,部分吸收草法,使之像草書那樣適當減省、連帶,既便捷易識,又活潑灑脫,富於生動之美。還是以「書法三要素」為框架做一簡單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