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甘肅慶陽市環縣官方邀請21位專家教授走訪慶陽偉赫乳業毛井奶山羊養殖基地。陳飛攝
    中新網甘肅慶陽6月27日電 (侯志雄 高展)麥收時節,甘肅慶陽黃土塬上一片忙碌,梁峁交錯的環縣羊肥草美。
    位於陝甘寧三省區交界的環縣是傳統的半農半牧縣,有天然草場870萬畝,紫花苜蓿留存面積100萬畝,當地村民素有種草養羊的傳統。
    當日午後,在環縣毛井鎮紅土咀村恒基肉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現代化羊舍中,一場關於如何飼養羊只的「爭論」正在進行。
    
    環縣邀請的專家與慶陽偉赫乳業毛井奶山羊養殖基地工作人員交流飼料配製。陳飛 攝
    「這飼草中精料過多,蛋白含量過高,羊吃了後消化不良,會使羊腸道滋生大腸桿菌。」甘肅農業大學教授雷趙民指著羊只投食槽中的飼料對合作社負責人楊文斌說,配料儘量用胺基酸替代粗蛋白含量。
    楊文斌則不以為然,他認為給羊只餵食「精料」有利於「長膘,出欄快。」
    在場的多位專家耐心地和他進行交流,「飼料精粗搭配、注重質量妥善保存、羊舍與草棚布局結構、有效防病」等一系列「新詞」讓楊文斌感覺到,「養羊不是簡單事,科學健康養殖才是關鍵。」
    楊文斌7年前返鄉創業建起了合作社開始「養羊生涯」。他以「戶託社養」模式帶動160戶貧困戶一年參與分紅57萬多元,目前已經繁殖超過3000隻,戶均增收近2萬元。
    25日至27日,環縣官方邀請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隴東學院、甘肅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21位專家教授通過走訪養殖專業合作社,進羊場入戶訪談了解環縣肉羊、奶山羊產業發展情況,為當地羊產業健康高效養殖進行「把脈問診」。
    談及羊產業中飼草供給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陳玉林客觀地指出,環縣飼草業雖有規劃部署安排,但技術支撐尚不到位,草畜配套、飼草配送還需強化。
    看到環縣多個大規模養殖場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毛楊毅說出了他的「擔心」:「要減少疫病防控的風險,養殖產業疫情防禦是重中之重。」
    甘肅農業大學教授胡永浩亦有同感。他表示,「目前,養殖戶防疫意識較淡薄,對潛在疫病風險存在僥倖心理。」他建議,政府層面要出臺政策,採取有力措施,把重大疫病堅決防住,「健康養殖的關鍵是及早應對各類風險。」
    
    現代化羊舍建設更加注重生態。圖為甘肅慶環肉制種有限公司。陳飛 攝
    與此同時,專家們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人才紛紛提出見解。
    陳玉林建議,利用政府、企業、社會三類培訓學校,通過國內外專家合作,與當地技術人員的聯合把機制完善,做強本土技術隊伍,為羊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從2016年起,雷趙民始終關注環縣羊產業發展,自稱對此有專業「情懷」。他的團隊為環縣羊產業養殖模式不斷提供著實操建議,見證了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雷趙民介紹說,現有養殖模式的細節管理亟待完善,如繁殖母羊的高效安全管理,幼齡羊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抓好細節。
    與此不謀而合,毛楊毅也提出建議,對於不同的養殖模式,要依靠當地資源優勢,以區域化發展為主,採取「精細化」的飼養模式。
    在27日舉行的「環縣肉羊奶山羊產業健康高效養殖創新發展大會」上,此次參加環縣羊產業調研的12名專家被聘為環縣羊產業健康高效發展特聘專家。
    慶陽市委常委、環縣縣委書記柴春在此間會上說,「在羊產業發展上,環縣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土洋配方』,科學養殖得到了初步推廣,但距離養得好仍有一定距離。」他說,多年的養殖實踐說明羊產業最大的風險在於防止疫病出現,少發病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此次組成的「環縣肉羊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創建健康維護技術應用專家團隊」將為環縣羊產業健康發展注入「強心劑」。
    柴春表示,要樹立抗風險意識,推進肉羊產業組織化建設,鞏固好企業、合作社、農戶之間的對接關係,防範一些不確定因素對產業發展的衝擊,把群眾的養羊積極性調動起來,打造肉羊全產業鏈,讓更多群眾享受到羊產業帶來的實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