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梁由之 環球時報
6月20日,英國雷丁曾發生一起大規模持刀傷人案,經過調查,英國政府認為本案很可能是一起恐怖襲擊。不過,隨著嫌犯的姓名和照片披露後,不少網民發現,他的身份背後,可能隱藏著英國情報部門的一次重大失職。
嫌犯哈依裡·薩阿杜拉資料圖,圖源:英國《泰晤士報》
據多家英媒報導,這名在襲擊現場被警方制服的嫌犯,名為哈依裡·薩阿杜拉,來自利比亞。報導指出,哈依裡在2019年曾因「有動機前往海外、涉嫌恐怖主義活動」,被英國軍情五處列入了觀察名單,但在調查其線索後,軍情五處認為其「不存在顯著威脅」,沒有對他採取進一步措施。
《泰晤士報》援引一名英國政府的消息人士稱,哈依裡疑似有精神疾病,還有酗酒、吸大麻的惡習,暫無證據顯示他信仰任何形式的宗教。
嫌疑人上過名單、被認為「沒有威脅」,卻最終製造了這起襲擊,這一消息讓英國民眾感到難以接受,紛紛質問英國官方「為什麼要讓這種人待在英國」?
英國網民對本次事件的討論,圖源:推特
面對洶湧的民意,英國反恐部門一位不具名的前負責人卻表示,在情報部門和有關單位的「監控系統」裡,有約4萬個涉嫌參與恐怖組織、有極端思想傾向的嫌疑人。在現有的條件下,英國「無法從他們中確定誰有威脅、誰會在未來幾天發動襲擊。」
不過,一個新披露的疑點,讓這番看似很有道理的說法顯得搖搖欲墜:據雷丁當地媒體發現,2019年8月,當地有個同樣叫「哈依裡·薩阿杜拉」、年紀也和本案嫌犯一致的人,因為非法持刀、襲擊3人被警方逮捕過。假如這兩次案件的襲擊者確實為同一人的話,所謂「無法預先確定嫌疑人」的說辭,就站不住腳了。
2019年11月底,英國倫敦也曾發生了一起持刀恐襲案。這起案件的兇手烏斯曼·汗也曾因「涉恐」前科,被英國政府要求參加了一個名為「斷念與脫離」的課程(Desistance and Disengagement Programme,DDP)。
烏斯曼資料圖,圖自BBC新聞
這兩起襲擊案中,兇手的作案手法高度類似,兩人都曾因為某些線索,被英國政府部門列為「觀察對象」,並且不同程度地被「上了手段」。同樣的,這些「手段」都沒有阻止他們發動襲擊,造成了英國民眾的慘痛傷亡。
綜合目前的信息我們可以得知,英國政府確實有某種用於偵測恐怖分子的「系統」,而在這兩次襲擊發生前,這個「系統」又失靈了。
近年來,包括英國政府在內的不少西方國家,都曾以「侵犯人權」為由,無端責難我國在新疆開展的反恐政策。可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在英國這套手段下,恐怖活動屢屢發生,日益猖獗;而中國的新疆地區,已經連續40個月沒有發生過新的暴恐事件。
英國政府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該把對「人權問題」的關注,從新疆、香港地區,轉移到如何保護本國民眾的人權上呢?
了解《環球時報》的三觀
原標題:《血案後英國人怒了:怎麼又是這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