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8時30分許,伊旗交管大隊接到群眾報警,報案人稱自己年逾八旬的父親被一輛拉廢品的三輪摩託車撞傷,三輪車離開了現場。事故民警立即趕往現場,根據受害人描述其行徑路線以及周邊廢品收購站分布,民警成功將「逃逸」的三輪摩託車攔截。三輪摩託車駕駛員王某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當民警問起他為何要「肇事逃逸」時,王某一臉茫然,渾然不知自己發生了交通事故
民警立即調取了監控視頻,還原了事情的經過。監控畫面顯示,拾荒老人王某駕駛三輪摩託車沿從S313線駛下後左轉彎駛入蘭札線開始由東向西行駛,超載超寬的廢品掛到了此時正在馬路中間通行的老人馬某,王某並未察覺。「因上了年紀眼睛不好,當時我就觀察前方路況,沒有顧及周邊,也沒注意觀察有無行人在步行……」肇事老人王某說到。
伊旗交管大隊經過現場勘查和調查取證分析認為,拾荒老人王某並未說謊,確實未察覺自己發生了事故。但此次事故的發生是王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未登記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載物超過長度與寬度超出車廂所致,仍需承擔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對此,交警提醒廣大交通參與者,老人出行,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年紀大的老人要儘量避免單獨出行。遇到交通事故不要驚慌,要保持頭腦清醒,記清肇事車輛的車牌號碼、車輛種類、車身顏色及特徵,儘快報警,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小編提示: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報數據,截至2014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2.1億人,佔總人口的15.5%,65周歲以上人口1.4億人,佔總人口的10.1%,明顯高於聯合國10%和7%的老齡化社會標準,標誌著我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隨著城鎮道路的不斷修建、機動車保有量的迅猛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持續快速推進,老年人參與交通越趨頻繁。有關數據顯示,老年人交通事故一直呈高發狀態,約80%的老年人交通事故中,老年人不但是受害者,而且是事故的主要責任者或全部責任者。
現象一:不走人行橫道、跨越隔離設施、橫穿快速路遭遇車禍2010年11月4日21時55分許,湖南省嶽陽縣76歲趙某在嵊義線58km+900m路段橫穿公路時,被一輛從麗水到寧波的重型半掛牽引車撞成重傷,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現象二:騎電動車闖信號燈、在機動車道行駛、騎車搶道2010年10月8日7時許,70歲的金某駕駛電動自行車從村路口駛上公路,與一輛從東陽市虎鹿鎮駛往永康市的攔板大型貨車發生碰撞。金某受傷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16年8月12日晚,我市一位1938年出生的老人駕駛電動車載著另一位老人,在鰲峰東路立交橋(國鑫小區邊上)逆向行駛與機動車發生事故,兩位老人一死一傷。
2010年6月12日21時20分許,1923年3月出生的胡某,需從南往北橫過東陽市嵊義線,看見來來往往的車輛,舉止不定,猶豫不決,導致被一輛從寧波駛往義烏的輕型廂式貨車撞去,胡某當場死亡。
日常出行時,著重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老有所學」,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在關心社會時事和國家大事的同時,也要抽空學一些交通法規,多參加一些社區居委會交通安全學習班,多了解一些交通常識和走路、騎車的基本知識,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交通安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老有所為」,克服交通陋習。老年人的一些不良交通習慣是長期養成的,與目前繁忙的交通形勢很不適應,與文明城市形象不相協調。良好的交通行為既關係到交通文明形象,更關係到自己及其家人交通安全的切身利益。因此,希望老年朋友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克服交通陋習,培養起規範走路、騎車的良好習慣。
三是要「知老服老」,不要大意。要根據自己的生理年齡、身體狀況,量力而行。50歲以上如果身體欠佳,最好就不要再騎自行車、電動車、助動車了,當然要根據各人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有的老年同志經常參加公園早鍛鍊,由於早晨車輛不是很多,但車速往往較快,在過馬路時一定要小心、走橫道線,並且最好等車子通過以後,再小心過馬路,不差一些些辰光。有的老年朋友還在「發揮餘熱」繼續參加社會工作,經常出行的,那更要量力而行,不該騎車就不要騎車,或改乘公交車。有的老人每天要「買、汰、燒」上菜場,經常出門、過馬路,那麼更要注意安全,實在不行,還是要請成年子女陪一陪。另外,在馬路上要自覺聽從我們交通民警的管理、指揮,一定要走橫道線,如果不行的話,可以求助我們執勤民警護送一下,攙扶過馬路。千萬不要逞強,更不要亂穿馬路、爭道搶行。
來源:伊金霍洛交警
領導說了,你點一個
小編能多吃一個雞腿🍗🍗🍗
本期編輯:郭棟
☞你認識叫「國慶」的人嗎?他(她)有一份「福利」待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