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產盯上了最好騙的老年人。
據浙江檢查微信公眾號介紹,去年,浙江紹興、新昌兩級公安機關成功打掉了一條「薅羊毛」的黑色產業鏈。
警方通過偵查發現,這些手機號和驗證碼背後的主人竟然都是老年人。其中,330 餘萬臺老年機中「病毒」後被非法控制,受害老年人遍布全國 31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從最下遊的「薅羊毛」團體和個人,到中遊二手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中介商,再到上遊設計製作木馬病毒的科技公司、老年機主板生產商等,形成了一條龐大的黑產鏈條。
更為可怕的是,據犯罪嫌疑人介紹,公司下一步的計劃是向兒童電話手錶下手......
但好在這條黑灰產業鏈上 70 餘名涉案人員已被新昌縣法院判處刑罰。
事件回顧
那麼,他們是如何操作的?
事情還要從 2019 年 8 月說起。
家住新昌縣的小朱給外婆買了一臺老年機,他在網上營業廳給手機換套餐時,發現接收不到驗證碼,但將電話卡裝到自己的手機裡,驗證碼卻能正常接收。
小朱疑惑了,難道老年機只能打電話?
察覺到不對,很快啊,小朱馬上聯繫了警察蜀黎。
接警後,新昌警方展開初查,經過檢測後發現小朱外婆的老年機被植入了木馬程序,驗證碼被木馬程序截獲後發往了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警方還發現這個現象並不是個例,他們相繼檢測了 20 多臺同款老年機,都發現了相同現象。
敢情這還是個黑產公司?
果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啊。
2019 年 8 月底,警方調查到以犯罪嫌疑人吳某為總經理的這家公司,製作了可以控制手機、識別攔截簡訊的木馬程序,並與主板生產商合作,將木馬程序植入到手機主板中。
被植入木馬程序激活的手機有 500 多萬臺,涉及功能機型號 4500 多種,受害者遍布全國 31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2019 年 9 月,警方一鼓作氣,先後在廈門、杭州抓獲利用非法購買的公民個人手機號和驗證碼,進行「薅羊毛」的嫌疑人14 人。同時,通過公安部發起「 2019 淨網行動」集群戰役,對下遊非法買賣手機號、驗證碼等公民信息進行「薅羊毛」的黑灰產進行打擊,抓獲一批「薅羊毛」團夥。
那麼,這些木馬程序是如何被植入老年機的呢?
據警方介紹,老年機價格便宜,成本只有 10 多元,在網上的銷售價格也只有幾十元。這些被做了手腳的手機,只要插入電話卡,主板裡的木馬程序就會運行,向後臺發送簡訊,還能自動攔截驗證碼, 傳輸至後臺資料庫,也就是所謂的「對碼平臺」。
公司由專門人員從事對碼工作,確保每個驗證碼和手機號碼一致,以便進入下一個流通環節,犯罪團夥就可以實時對這個手機進行控制。
而犯罪嫌疑人吳某專門負責木馬病毒和對碼平臺的搭建。
犯罪嫌疑人鄧某,是一家手機主板生產廠家的技術負責人,他們把吳某提供的木馬病毒嵌入到手機主板裡,銷售給手機生產商。
這事就成了。
據介紹,他們生產一塊功能機主板只有幾毛錢的利潤。但是安裝了木馬程序,可以拿到三倍的利益。目前,使用鄧某公司生產的手機主板組裝的老年功能機,激活量超過了 270 萬部。
信息所為何用?
那麼,這些收集到的信息又到了哪裡呢?
據介紹,在這條黑色產業鏈上,木馬製作公司的下遊包括了對碼、接碼、「薅羊毛」環節。犯罪團夥利用木馬程序獲取的手機號、驗證碼就流向了這三個環節。
對碼平臺,是手機號和驗證碼的接收平臺,他們要確保每個驗證碼和對應的手機號相一致;
除了使用少量非法獲取的手機號碼和驗證碼自行進行 APP 註冊、刷量獲利以外,絕大部分都出售給了像「番薯」平臺這樣的公民個人信息「批發商」。
這些平臺是這條黑色產業鏈裡的重要一環,在「行業」裡被稱為「接碼平臺」。接碼平臺相當於二級批發商,他們從吳某公司的對碼平臺獲取到手機號和驗證碼,然後再通過 QQ 群銷售給「薅羊毛」的團夥和個人,從中賺取差價牟利。
番薯平臺將接收到的碼進行加價,以 0.8 元到 3.8 元之間的價格,銷售給薅羊毛群體,這個接碼平臺中間要賺取每個手機號碼 3 毛錢的利益。
從吳某公司查獲的後臺伺服器數據可以看到,這些非法獲取到的手機號被用來註冊各個平臺的手機客戶端,包括電商平臺、視頻網站、訂票網站、酒店 App 等,而簡訊驗證碼的內容主要為新用戶註冊驗證碼。
此外,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接碼平臺」往往以接碼軟體的形式呈現,網絡中可搜索到大量接碼軟體。軟體中提供可註冊登錄微博、QQ 音樂、陌陌、探探、滴滴出行等各大網絡平臺的手機號及驗證碼。
其中,微博項目價格有 0.1 元到 3.45 元不等,即藉助該平臺註冊登錄微博帳號時,每收取一條簡訊驗證碼,要支付 0.1 元到 3.45 元不等。
此外,探探帳號項目價格在 0.57 元至 57.5 元不等,西瓜視頻帳號項目價格在 1.15 元或 2.3 元。
更可怕的是,這些接碼平臺實際上還存在著一條黑色鏈條。
經警方調查,東莞市電信運營商兩名工作人員充當「行業內鬼」,利用工作之便為「卡商」提供大量手機「黑卡」。「卡商」再將手機「黑卡」販賣給網絡黑產犯罪人員,網絡黑產犯罪人員使用「酷卡」「貓池」等與接碼平臺對接。
利用「接碼平臺」可以批量接收手機驗證碼的功能,犯罪人員在各熱門手機 App 大量註冊帳號後非法販賣,帳號購買者可以獲取相應商家的首單優惠,或者以消費後不支付、小額貸款不歸還的方式實施犯罪行為,就是所謂的「擼車」「擼貸」「擼餐」等。
而這些團體和個人,利用電商平臺給新註冊的用戶發放優惠券、新人紅包等機會,領取後變現換錢,也有一些人通過註冊的大量帳號在 App 中刷點讚數、刷流量賺錢。
截止案發,這些「帶病毒」的主板,吳某的公司非法控制老年機達 330 餘萬臺,獲取手機驗證碼 500 餘萬條,出售獲利 790 餘萬元。
包括吳某在內的 70 餘人分別涉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詐騙罪。
吳某因犯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 60 萬元,違法所得 616 萬被予以追繳;
童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 8 萬元,違法所得 7 萬元被追繳。
網友熱議
關於此事的結果,大多數網友認為,處罰太輕了,尤其是這起案件還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這犯罪團夥也太缺德了。
也有人針對犯罪團夥的作案手段給手機廠商們提起了建議,希望各大手機廠商能針對老年人做個專屬的手機,畢竟老年人也是個很大的市場。
此外,近期相繼發生了老人無法出示健康碼進站遭拒、94 歲老人被抬進銀行做人臉識別,還有老人不會使用手機支付無法繳醫保等多起「老人被高科技拋棄」事件。
那麼,老年人如何防止被騙呢?誰來保護老年人的權益?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出手了。
11 月 24 日晚,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要力爭在年底前,儘快出臺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
當然,除了在法律方面給予老年人尊重外,技術則能以更加安全的手段給予老年人應有的安全感。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研究所所長杜鵬今日在央視新聞中表示:首先宣傳意識很重要,其次,在技術上也可以有更加安全的手段,比如說將老人的手機與子女的手機相聯繫,同時,在網絡支付上,智能化技術應用上,一方面要加強技術防範,同時更要多向老人宣傳如何操作,減輕老人的焦慮。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參考來源:
【1】https://dy.163.com/article/FSD8QA7O0512B07B.html
【2】https://mp.weixin.qq.com/s/Hw7Igmj4yN3chNloQbP-sg
【3】https://www.toutiao.com/a68986438581800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