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易經》,很多人聯想到的便是算命卜卦、封建迷信,可是這都是偏見,《易經》相對於我們而言,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爻,對應著人生的384個重大選擇。
遵循《易經》中的指導,雖讓不能然我們百戰不敗,可是卻能然我們處於勝率較為大的那一面。
在中國,《易經》自古以來就有"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美譽,得以見得其在大眾心裡的地位。
無論是事業、或是家庭,甚至於是為人處世,《易經》對其都有指導意義。
我們常聽他人講:老實人不吃虧,人善人欺天不欺。儘管做老實人沒錯,可是倘若太過老實,人善被人欺,長期以往只能使人變得懦弱。
因此 ,老師必須有個底線,為此保證我們不受傷害。沒底線的老師是對罪惡的放任。
《易經》忠告:人善被人欺,再老實也要學會這3種狠,否則難成大器。
對自己狠,重重地逼自己一把,也許 就成功了
命運並不是天賜,而是要依靠自己去爭取,倘若踏踏實實地墨守陳規辦事,也許 只是過普通的一生。
一個人倘若對自己心慈手軟,那麼這個人是並不會有出息的。那些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靠著自己打拼拼出來的?
褚橙品牌的創立者褚時健七十四歲高齡還親自上山種橙子,憑著高品質冰糖橙,褚時健成為"中國橙王"。
人這一輩子,吃苦和享福都是等比例的。倘若做事情猶豫不定,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那麼終歸是難成大器,一輩子碌碌無為。
要切記"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別在應當拼搏的年紀,卻過著懶散的生活;別在機遇眼前,遲疑不決。
對另一半狠,學會守住錢財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家庭,一方非常節儉,而另一方則用錢大手大腳。節儉的一方呢,還因為擔憂另一半離TA而去,因此 十分放任這樣的奢侈的行為。
這個TA,有男也有女。要知道,錢不是撿回來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賺來的辛苦錢。倘若一個人太老實,便是被另一半當作掙錢的機器,還有何尊嚴可談。
一個人,唯有對另一半狠,遏制對方胡亂用錢的行為,一個家庭才可以興盛起來。
對小人狠,做一個不好惹的人
一個人太老實,就在所難免被欺負被算計。在單位,老實人常常被欺負,做事情多做多錯,連升職加薪的時機都沒有,還常常被上級斥責。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些心懷不軌的小人,打著"友情"的旗號對你進行盤剝,利用你的人脈、資源,獲得好處後就把你一腳踢開。
更有甚至於使你背鍋,使你有苦難言,人際關係越來越差。
碰到小人,無論你是多麼老實的一個人,都要奮發反抗,要勇於得罪小人,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好惹的。只有把小人從身邊趕走,沒有小人的幹擾,工作才能越來越順,財運才能越來越旺。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命運的垂青,但是更多的是靠我們個人的奮鬥。
如果能懂得社會、職場、家庭的運轉規律,那麼就等於拿到了人生的金鑰匙,做人做事都能順風順水,無往而不利。
而這把金鑰匙,就藏在《易經》之中。《易經》講究天人合一,書中蘊藏的天人之道充分反映了人類的生命密碼和生命智慧。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