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和霍華德發生衝突
剛剛,NBA總決賽第五戰結束,洛杉磯湖人隊以108比111憾負邁阿密熱火隊,雙方的大比分變為3比2。NBA總冠軍的懸念還在繼續。
因為此戰可能會決出今年的NBA總冠軍,所以此次總決賽第五戰引發了巨大關注。與總決賽第五戰同樣引發強烈關注的,是央視復播NBA賽事。
眾所周知,去年10月,NBA某隊總經理的敏感言論引發了我國網民的強烈抗議,隨後,央視官方宣布停止轉播所有NBA賽事。到目前為止,停播已有一年時間。
昨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言人就NBA賽事直播答記者問時說,籃球運動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球迷的收視需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體育頻道於10月10日上午恢復播出NBA比賽是正常的轉播安排。在剛剛過去的中國國慶中秋雙節,NBA向廣大中國球迷表達了節日祝福。我們也注意到NBA一段時間以來持續表達的善意,特別是今年初以來,NBA在支援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央視復播NBA賽事的消息發布後,立即引發了網友熱議。據觀察,反對復播的觀點比較多。不少網友指責央視為了賺錢喪失原則,認為應該繼續停播。
我覺得,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央視復播NBA賽事,絕對不是衝著錢去的。作為國家電視臺,央視每年的廣告收入高達數百億元(因為最近幾年央視已經不再公布廣告經營額,所以沒有具體數據),直播NBA所帶來的廣告收益,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況且,這個賽季的NBA賽事,已經進入總決賽階段,最多也只剩三場,即使全程直播,帶來的廣告收入對於央視也可以忽略不計。
質疑央視為錢喪失原則的,不值一駁。
濃眉上籃
第二,我們都知道,央視不是商業電視臺,是國家電視臺,贏利絕不是央視的首要目標。央視播什麼不播什麼,特別是對於如此敏感的NBA賽事直播,並不是央視體育頻道可以決定的,也不是拍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決定復播NBA賽事,肯定是有關方面反覆權衡之後做出的。
第三,我們的鬥爭原則,一向是「有理、有利、有節」。「有節」雖然是最後一條,但是無疑十分重要。
如今早已不是動輒滅國的冷兵器時代,鬥爭已不再是簡單的「你死我活」那種。如今的鬥爭,是一種博弈,在博弈中實現己方利益的最大化。博弈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一種利益的平衡。
博弈是要實現己方的利益最大化,但不是讓對方無路可走。一旦對方無路可走,咱們的利益也很難得到保障。所以,要有節。
在這個時候覆播NBA,有關方面一定是認為我們的主要目標已經達到,到了「有節」的時候。
第四,我們的統戰原則,歷來是要團結大多數,打擊極少數,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就整個NBA來說,對中國友好的球隊、球員、球隊管理者,無疑是佔多數的。30支球隊,數百名球員,成千上萬名從業者,不就只有一個傢伙大放厥詞了嗎?
每年休賽季,都有很多NBA球員到中國來,他們來遊覽,來走秀,同時也是來交流的。他們來掙錢,同時也是在向中國表達善意。
每年春節,NBA都會拍攝祝福中國新年的視頻,各路球星紛紛出鏡,用惹人發笑的中文向國人表達祝福。你當然可以認為,他們的祝福是為了中國市場,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利害關係的朋友,能有幾個呢?實際上,在國與國之間,用利益鎖定的關係,很多時候反而更可靠一些。
第五,如今這個時代,精準打擊比地毯式轟炸更為科學。
NBA今日復播,但是這個賽季也即將結束了。所以,今天的復播,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可以預見,下個賽季央視應該會繼續直播NBA賽事。同時可以預見的是,下賽季央視,以及騰訊體育,會繼續禁播惹起事端的某隊的比賽。
詹姆斯拼了
這是精準打擊策略。
前期,央視全面停播NBA賽事,是地毯式轟炸,表明的是一種態度。以後,單純禁播某隊的比賽,就是精準打擊。
精準打擊策略將取得比地毯式轟炸更好的效果。因為地毯式轟炸固然聲勢浩大,但是難免誤傷,甚至是大面積誤傷。那些明確向中國表達了支持和善意的球員和球隊,也在轟炸中利益受損。如果他們的利益長期受損,難保其中有些人不對中國有所怨懟,甚至從朋友轉化為敵人。
如今改為精準打擊,只打擊敵人,不傷及朋友,可以讓NBA甚至整個美國看到中國人的原則和友善。我們對敵人,堅持底線;對朋友,保持友善——做敵人還是做朋友,怎麼更有利,這不是很明顯嗎?
打擊敵人,保護朋友,我們的敵人才會越來越少,朋友才會越來越多。
大家都知道,在中美關係中,體育曾經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當年的兵乓外交,讓這個星球上的兩個巨人走向了對方,也為我國此後的改革開放、偉大復興埋下了伏筆。
正是因為以上的歷史淵源,所以在中美關係比較微妙的時刻,此次央視復播NBA賽事,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這次復播NBA,當然無法同當年的桌球外交相提並論。但是,持續一年的NBA停播、復播事件,還是給中美兩國的相處之道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桌球外交讓兩位巨人打開了彼此的大門,NBA事件能不能讓兩位巨人找到合適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