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趣頭條資訊(ID:qtt686)
文|鄭合鑫
如果你玩弄時間,時間也會玩弄你。
2019年4月24日,《復仇者聯盟4》(以下簡稱《復聯4》)在中國首映,劇中雖以穿越為主線,但其通過量子領域利用皮姆粒子進行空間劫持的方式,結合到劇情之中,根本經不起推敲。比如皮姆粒子彌足珍貴,每次只能傳回一人,滅霸如何傳來了整個軍隊?鋼鐵俠的響指毀滅了滅霸和他的軍隊,卻唯獨跳過了卡魔拉;穿越回過去,但不能改變過去,美國隊長為何還會回去和愛人結婚······
情懷消費過後,理性逐漸回歸。苛刻的網友們開始向《復聯4》的劇情發起了挑戰,截止至發稿時,豆瓣評分也從最高的9.3分,下降到了8.8分。「如果你玩弄時間,時間也會玩弄你。」這句話是《復聯4》中鋼鐵俠的語錄,似乎開始了現世報。即便如此,也敵不過11年21部漫威電影積累下的影迷熱情,僅用了3天20小時52分,就打破了國內最快破20億電影的記錄,此前的記錄來自《流浪地球》創造的5天21時55分。
《復聯4》作為最終篇,其實在前幾部電影劇情中,已經做好了鋪墊,對這一次穿越也早有預兆。《蟻人2》電影開篇就解釋了蟻人為何沒有參與《復聯3》,劇情時間線明明在《復聯3》之前,但是上映卻安排在了《復聯3》之後,彼時就有網友猜測,通過量子空間實現穿越或是《復聯4》的一大伏筆。
《蟻人2》中,皮姆博士為了救回自己的妻子,打造了量子領域通道機器,成功之後,初代黃蜂女曾說過量子領域裡除了時空漩渦要躲開,還可能會引發穿越。《復聯4》中,這種說法就得到了印證,蟻人逃離量子領域後,便去找復仇者們分享自己的發現,但是技術上,鋼鐵俠其實早在獨自研究,蟻人的回歸為他的研究提供了啟發,成功實現突破。通過穿越回到過去,復仇者聯盟集齊了6塊寶石,復活了被滅霸殺死的無辜者,也消滅了滅霸和他的軍隊。
穿越劇情有釐頭
穿越劇情已經是較為老套的電影敘事方式,《復聯4》中甚至還吐槽了一些穿越的電影,比如《回到未來》等。《回到未來》上映於1985年,當年以1900萬美元的成本贏得了2.106億美元的最終票房,是當年北美票房冠軍,是穿越類電影的鼻祖。
各類小說中,也對穿越劇情饒有興致。最早的穿越小說是馬克·吐溫1889年成書的《康州美國佬在亞瑟王朝》,從而打開了穿越文的潘多拉魔盒,隨便打開一個讀書APP,搜索「穿越」都能出現大量相關題材小說。而對於最早的穿越小說國內網友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應該是東晉的《桃花源記》。文中有證,起初漁人「忽逢桃花林 」,又誤入「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的桃花境,告太守復尋此地,「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從文章看來,假設漁人誤入的是平行空間,當是穿越小說無疑。
穿越題材經久不衰,在觀眾眼中,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但在物理學家眼中,卻是傾盡一生研究的未知領域。從科學角度來講,穿越並非難以突破,在特定條件下,穿越是有可能發生的。愛因斯坦相對論中認為:當人類在宇宙飛行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時,人類就能實現從現在去到未來的願望。
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相信時光旅行,還建議人們接受四維空間的概念,他舉例:當人們駕駛汽車時,向前直行和向後倒車是第一維,向左或向右轉彎是第二維,在山路上爬坡和下坡是第三維,時間是第四維,時間旅行意味著要穿越第四維度。
霍金還認為,在時間和空間的每一個角落裡,都存在通往未來的通道,物理學家們將其命名為「蟲洞」,只不過他們太小,我們看不到。物理學家們發現:任何物體都是有縫隙的,時間也存在著縫隙,時間也有細微的裂縫和空隙,比分子、原子還要小的空隙被稱作「量子泡沫」,而蟲洞就存在於「量子泡沫」中,而這些真實存在的時空隧道只有10的負33次方釐米大小,人類很難通過。科學家曾大膽設想截獲一個蟲洞,然後放大數億億倍,讓一個人或是一艘飛船通過,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這種想法還無法實現。
科學界還對時間旅行存在一個「祖父謬論」:如果可以回到過去,在祖父生你父母之前把他殺了,因此你不能出生,更不能回到過去殺你的祖父。這一悖論經常被一些穿越題材的電影來驗證邏輯性。《復聯4》中,美國隊長不只和過去的自己打了一架,還回去和愛人結婚,顯然不合邏輯。
量子科學無邊界
不只是《復聯4》引用量子領域,回顧多部經典的科幻電影,都將量子技術作為重要線索,比如《原始碼》、《哥本哈根》、《量子啟示錄》等等。而在現實生活中,量子力學也是現代物理中可以和相對論比肩的重要概念。
語義上理解,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而量子力學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最早是在20世紀初,由馬克斯·普朗克、沃納·海森堡、埃爾溫·薛丁格等一大批物理學家共同創立的,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研究和發展,量子力學究竟離我們還有多遠?其實,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探索》雜誌在線版曾給出真實世界中量子力學的一大應用——電晶體,電晶體幾乎是所有現代電子設備最基本的功能需求。
1930年,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尤金·華格納及其學生弗裡德裡希·塞茨正是基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發現半導體可以作為導體和絕緣體而存在。十年後,貝爾實驗室科學家製作和改良了世界首枚電晶體。
中國航天報也曾發表文章《量子力學在現實世界的十大應用》,文章中列舉了包括電晶體、能量回收、原子鐘、量子密碼、「量子骰子」、雷射器、超精密溫度計、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量子傳輸共十大應用。可以說大到軍工、航天,小到手機、計算器都應用了量子力學。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力學中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叫做「量子糾纏」,類似於雙胞胎的心電感應。日前,「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院士團隊製備出12個超導比特的量子多體糾纏態,刷新了世界紀錄,首次實現了保真度90%、產生效率59%、提取效率62%、光子不可分辨性90%的糾纏光源,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量子確定糾纏光源,對量子通信的突破具有重大幫助。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阿特·厄科特說過:「誰控制了信息,誰就控制了世界。」量子通信是確保信息安全最有效的手段,當信息通過量子加密之後,將很難被竊取,這是資訊時代的一次重要革命,而中國正開始掌握主動權。
《復聯4》中因穿越而出現的劇情爭議,顯然是編劇挖下的坑難圓其說,而量子世界還有著無數未知可能等待去探索,科學無邊界,科幻電影中描繪的未來,正是科學家明天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