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品咖啡還未普及之前,咖啡界有三大特級咖啡:牙買加藍山咖啡,夏威夷柯娜咖啡,印度尼西亞貓屎咖啡。其中,藍山咖啡與夏威夷咖啡並稱為「咖啡界的皇帝與皇后」。
牙買加是位於加勒比海的一個島,牙買加的藍山位於西加勒比海(海拔2256米),藍山咖啡的獨特風味與藍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是密切相關的。
藍山位於北緯25度的咖啡帶,有富含氮和磷的肥沃火山土壤,終年多雨,溼度高,早晚溫差較大,非常適合咖啡的生長。
藍山咖啡的發展史
1.1720年,法國海軍軍官迪克魯以美人計迷惑法國凡爾賽宮植物園的植物學家,盜走了幾株鐵畢卡咖啡的樹苗,搭船不遠萬裡將咖啡樹苗運送至加勒比海的法屬馬提尼克島,試種成功。
2.1725年,英國一總督看到咖啡未來的經濟價值,便從法屬馬丁尼克島購買了七株鐵畢卡咖啡的樹苗,栽種在牙買加東部的藍山附近,由於氣候適宜,管理得當,咖啡很快遍地。
3.牙買加是一個極小的咖啡生產國,每年咖啡產量最多只佔世界咖啡總產量的0.01%左右。
4.市場上假貨叢生,有大量「藍山風味咖啡」迷惑消費者。
5.牙買加優質的藍山咖啡使用桶裝,普通級別的藍山咖啡使用布袋裝。
藍山咖啡的風味特點
藍山咖啡曾經也是「精品級別咖啡豆」。韓懷宗老師在其著作《精品咖啡學》中是這樣描述藍山咖啡的風味:
酸香柔和,帶有太妃糖甜香,最迷人的是有一股脫俗幽香,類似蓮藕湯的清香。活潑的酸香入口前三秒是勁酸,接著果酸升華為青椒香,繼而為杉木香氣,再轉為巧克力甜香,風味振幅很大,暢快過癮。
這種風味,即便是現在的「海島型」咖啡,也很少見!搜索了國內幾家有名的精品咖啡店,對於藍山咖啡風味的描述:
酸度柔和雅致,奶油質感,餘韻感持久,平衡感強。黑巧克力風味,口感精緻,平衡,中等醇厚度,甜感高。入口絲滑,香氣濃鬱,整體酸甜度與醇厚度平衡感極高,榛果巧克力風味明顯。很好奇的是,藍山咖啡國內的旗艦店,對於店內售賣的藍山咖啡,竟然只有杯測分數而沒有風味描述。(精品咖啡豆杯測入門成績是80分以上,80分以下都可以視為「商業咖啡豆」)
所以整體來看,目前藍山咖啡的風味走向:酸度與醇厚度較為平衡,烘焙程度以中度或者中深度烘焙為主,凸顯咖啡的巧克力以及奶油糖風味。相比之前,「酸甜感」降低,烘焙度加深。
牙買加咖啡並非都是「藍山咖啡」
1.「藍山咖啡」是需要官方認證的
1800年-1838年間,牙買加每年咖啡的產量可達到7萬噸,是當時世界上較大的咖啡產國之一。但後來,隨著中南美洲咖啡的崛起,藍山品質一再下降。即便當時藍山咖啡頭號買家——加拿大也因為品質連年下降而放棄採購。
1944年,牙買加成立國家咖啡水洗處理廠,負責藍山咖啡與處理過程,讓藍山咖啡的品質有所迴轉。並由政府領頭制定藍山咖啡的分級制度,只有符合規範的藍山產咖啡才給予官方「藍山咖啡」的認證標誌。
2.牙買加藍山咖啡的分級制度
官方認證的藍山咖啡,種植海拔在1000-1600米之間。如果低於1000米以下,即便也是栽種藍山咖啡,也不會頒發藍山標誌的,只能以「牙買加優質咖啡」或者「牙買加精選咖啡」銷售。
3.藍山風味咖啡≠藍山咖啡
1980年,日本資助牙買加咖啡業並引進半水洗的咖啡果膠刨除機,導致每年藍山咖啡總產量的85%以上出口銷往日本。
「物以稀為貴」!隨後一大批寫著「藍山風味咖啡」的咖啡豆隨處可見,只有官方認證藍山咖啡1/4的價格。
但實際是:這些咖啡豆並不是藍山咖啡豆,也不是牙買加的咖啡豆,而是使用一種或者多種風味相近的其他國家/產區的咖啡豆混合而成。
牙買加咖啡與夏威夷咖啡是「海島型咖啡」最有代表性的兩種咖啡豆。兩者的共同的特點有:售價高、產量少、成本高、都需要官方進行認證。夏威夷島柯娜咖啡雖然價格較高,但品質很好,多次獲得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年度優質咖啡」的稱號。
牙買加咖啡的品質早不如昔,在咖啡圈內的口碑也越來越差,但價格卻是居高不下,1g的基本在1元以上。所以,在購買藍山咖啡時:1.看清楚是「藍山風味咖啡」還是「藍山咖啡」;2.詢問是否是「官方認證」,以免花大價錢買到了仿冒品。
隨著咖啡品種、處理方法的不斷改進,接近或替代藍山咖啡的咖啡豆也越來越多,除了夏威夷島的柯娜,還有中美洲的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以及聞名咖啡界的巴拿馬瑰夏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