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比學趕幫超 決戰四季度」2020年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繼續進行,江夏、東湖高新、洪山、武昌、青山、礄口一批重點項目亮相。儘管小雨霏霏,氣溫較低,但工地現場,施工人員幹勁很足,場面「熱氣騰騰」。
江夏區
■ 東湖高新國際健康城項目已有6家企業籤約入駐
沿白沙洲大道從武漢城市中心一路向南,江夏區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內,東湖高新國際健康城項目現場,施工正如火如荼進行,數臺塔吊在樓宇間來回起吊,施工建築外側,喜封金頂的橫幅迎風招展。目前,該項目已建成標準廠房5棟,6家企業籤約入駐。
東湖高新國際健康城項目由武漢東湖高新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東湖高新健康發展公司」)投資建設,是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核心啟動區內首批動工項目,佔地約800畝,總投資40億元。建成後,將聚焦生物醫藥、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等領域,引進大健康為主題、產業創新為驅動的產城融合示範項目。
東湖高新健康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李建濤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江夏區全力助推項目落地建設。在施工中,由於周邊在建項目較多,夜間土方運輸車輛曾一度扎推,影響項目出土效率。在了解該情況後,當地相關職能部門迅速協調,安排錯峰運輸,僅此一項,就節省建設工期2至3周。
目前,東湖高新國際健康城在建的一期項目,包含11棟標準廠房、1棟配套樓、1棟全地下式汙水處理站,預計2021年1月全部主體結構封頂。目前,該項目已籤約引進的6家企業,均為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領域,其中兩家為規上企業。
■ 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研發生產中心:總工程進度過半
在東湖高新國際健康城不遠處,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研發生產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同樣熱火朝天。作為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疫情後首批開工建設的生產性項目,該項目15棟標準廠房已全部開工,總工程進度達50%,預計2021年6月完工。
該項目由江夏科投集團下屬全資控股公司武漢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15億元,項目總用地面積231.54畝,總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打造年產值10億元的醫療器械智能化現代化工廠,力求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基地。
江夏科投集團董事長鄭成斌介紹,今年,該項目在江夏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力開工建設,水電氣供應、交通保障及「四證」辦理一刻未耽誤。目前,項目開工4個月,已經進入施工快車道,今年年底將完成大部分建築主體建設。
他說,該項目將為園區入駐的醫藥企業提供藥品研發、生產所需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企業研發、生產成本,提升園區平臺的公共服務質量。此外,該項目還借鑑了全國各地醫藥產業園區既有經驗,廠房多採用L形和H形結構,以最大化匹配各類醫藥生產企業所需。(長江日報記者汪崢 通訊員劉龍騰 歐燕)
青山區
■ 乙烯「三機」改造全部實現國產化
「黨員攻關小組」每天在現場開碰頭會
24日,雖然飄著小雨,但青山區(化工區)白羊佳苑還建社區項目施工現場仍熱火朝天,一期項目正在進行交付前的收尾工作,二期項目正在進行地下室基礎工程施工,700多名施工人員緊張有序地作業。
白羊佳苑還建社區項目擬建住宅71棟,總計7527套,根據建設時序分三期建設。青山區(化工區)群聯、群利、聯豐、賽山、吳橋、何董、後山、清潭8個村的拆遷居民將先後還建安置於此。
目前,項目一期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17棟住宅預計2021年上半年整體竣工交付。為加快推進項目進度,承建公司在保證工程質量、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強化目標計劃的精細化管理,將計劃目標責任落實到個人。
當日中午,長江日報記者在青山區(化工區)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80萬噸/年乙烯項目現場看到,脫瓶頸改造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工地現場到處可見飛濺的焊花、升騰的蒸汽、林立的吊車。據了解,項目已完成施工進度約84%,預計12月中下旬完成主體工程施工。
為緩解乙烯原料不足和調整乙烯下遊產品生產結構,中韓石化於2018年10月開始進行乙烯脫瓶頸改造,計劃將乙烯產能由80萬噸/年擴大至110萬噸/年。
據改造項目部副經理劉建介紹,本次改造項目增幅大、難度高,在全國大型乙烯改造項目中屬於首次。「裂解氣壓縮機組、乙烯製冷壓縮機組、丙烯製冷壓縮機組是乙烯生產的核心部分。我們的『三機』改造,設計、製造、安裝,全部實現國產化。」
為搶抓工期,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項目組成立「三機黨員攻關小組」,每天在施工現場開碰頭會,現場發現問題現場解決,當天的事情當天處理,安全、質量、進度同時抓。
中韓石化董事長劉家海說:「項目改造完成後,預計每年增加工業產值60億元。將對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基礎材料的支撐。」
(長江日報記者覃柳瑋 通訊員彭亞楠 孫振東 王琳 付松)
洪山區
■ 華僑城歡樂天際項目城市展廳
建成開放兩月接待遊客上萬
24日,長江日報記者在華僑城歡樂天際項目現場看到,廣場區的兩棟塔樓主體結構已施工至6層,千餘名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中央區的城市展廳已建成開放,充滿藝術感的外觀吸引來往市民駐足拍照。
武漢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褚雲宏介紹,該項目於去年開工,疫後率先復工復產,高峰期2400多名工人同步施工搶抓工期。作為項目的展示區,武漢高鐵商務區城市展廳於10月建成開放,已接待遊客上萬人,成為武漢文化藝術新地標。
「城市展廳施工難度不小,比如外立面的玻璃幕牆共有788塊玻璃,每一塊形狀大小都不同。工人們晝夜奮戰,從開工到建成僅用了5個月。」褚雲宏說。
城市展廳內,一樓正在展出《國家地理》雜誌「世界的第一個瞬間」影像首展,二樓設有閱讀空間,作為共享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未來,市民能在此體驗豐富的文化活動、探索新型生活方式。
「武漢高鐵商務區是世界看武漢的『第一眼』,華僑城歡樂天際項目作為亮點功能區,將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助推武漢高鐵經濟加速發展。」褚雲宏說,目前,喜來登酒店、法國水秀等多家知名品牌達成入駐意向,正在洽談引進5家總部企業、100家規模企業,預計2024年建成後,納稅過10億元,帶動就業超萬人。
■ 融創智谷二期即將建成運營
區領導「一對一」幫包服務園區企業
在位於三環線與文化大道交會處的融創智谷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兩棟白色的高層辦公樓已封頂,室內裝修及設備安裝完成95%,室外配套及景觀完成85%,即將建成運營。
作為武漢市中心城區最大的高科技產業園,融創智谷建成了智慧創新、互聯創業、金融創投三大運營服務體系和眾創孵化聯盟體系,覆蓋了從孵化器到加速器,再到產業園的中小企業成長全鏈條。
「洪山區領導『一對一』幫包對接,主動上門了解需求,幫我們引進優質企業,並為園區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融創中國華中區域副總裁薛勇介紹,武漢裡得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入駐園區後,企業高速發展,年產值達5億元。為支持企業上市,洪山區幫包負責人收到企業用地需求後,積極與區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不到2個月就為企業提供了工業用地119畝用來建設裡得電力產業園。眼下,裡得電科正在籌備上市科創版,預計2021年完成上市。
記者了解到,目前園區入駐企業284家,包括6家上市掛牌企業、32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瞪羚企業和1家國家級技術平臺。根據遠期規劃,融創智谷項目整體投入運營後,預計吸納10萬人就業、年產值約200億元、年納稅20億元,將成為人工智慧產業積聚、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新高地。
■ 碧桂園·碧樂城項目3個月實現封頂
將建設新興數字農業產業為主的產業園區
24日,天空飄著冷雨,碧桂園·碧樂城項目建設現場卻熱火朝天,數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
碧桂園·碧樂城作為洪山區今年首批疫後經濟重振項目,自8月開工以來,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9月,樁基施工和土方開挖外運完成。10月,項目全面進入建築主體施工階段。目前,項目商業1號樓已封頂,外立面基本完工;商辦建築2號樓已建設至5層;5000平方米的室外城市展示面已經成型。
「政府給予我們很大支持,建設、規劃等多部門每周上門服務,解決了周邊高壓電纜拆改、水電場地協調、證件手續辦理等關鍵問題,幫助我們全力衝刺。」項目總經理何鋒說。
據了解,碧桂園·碧樂城項目將建成集特色商業街區、多元辦公集群、高端人才公寓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重點發展生物育種、微生物產業等農業科技領域院士經濟業態,建設以現代農業科技、農產品孵化等新興數字農業產業為主的產業園區。
(長江日報記者陶可禕 通訊員李濤)
本版策劃統籌:趙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