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面對非洲冠軍奈及利亞男籃,中國男籃雖然拼盡全力,但也無力回天,最終73-86敗下陣來,在那一刻,中國籃協主席姚明的眼眶紅了。應該說,為了本次世界盃,姚明可謂是操碎了心。
一方面,他要關注各賽場的組辦情況,另一方面,他時刻對中國男籃提心弔膽著,你看,在小組賽時,他還坐在看臺上,但到了排位賽,他乾脆跑到了中國男籃替補席後邊坐著,不光給隊員們打氣,還時不時站起來,與球員們進行一下溝通。
在昨晚,中國男籃失利後,他面對記者尖銳的提問,雖然表情是落寞的,但態度很堅決,在記者問道:「比賽失利之後,如果說要有一個人來負這個責任的話,那個人會是誰?」姚明不假思索,堅定地說:「我!」
對於這種敢於攬責的態度,今天,很多媒體人,都表示點讚,但對這個「我」字後面,包含的幾層意思,並沒有深入挖掘。對此,筆者認為,這一個沉甸甸的「我」字,包含著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在主教練的選拔上,考慮的不是很長遠。李楠指導雖然在八一男籃有過輝煌的球員經歷,也接受過系統和專業的教練培訓,但在主教練的位置,確實沒有國際大賽經驗,雖然帶隊取得了亞運會的冠軍,但打歐美強隊,經驗明顯不足,方法明顯不多。
第二,對球員的實力有誤判。中國男籃這12人中,有兩人打過NBA,易建聯的水平沒有問題,但周琦的水平,有點讓他沒想到水的那麼厲害。同時,國內球員在聯賽中表現不俗,但在國際大賽上,這種超級爛的表現,根本不是發揮失常的問題,而是水平真的不行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他一定是看得明明白白的,之前也確實沒想到的。問題的根源,或許,是自己平時對他們表揚的太多,正如前國手王仕鵬所說,因為表揚的太多,所以一個個的都飄著,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在國際大賽中有好的表現呢?
第三,是CBA雖然搞得很火,現役球員中都是從CBA各球隊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表現優秀的,但經大賽考驗後,沒有一個是行得,那麼,沒有外援的CBA到底是什麼水平,這讓姚明不得不重新考慮與審視。
第四,當前這支球隊中,除了易建聯,其他人通過比賽看,都難擔重任。問題是,阿聯已經32歲了,他如果退出國家隊,那麼,這支球隊的水平,可以說,馬上就會淪落到亞洲二流,中國籃球又該怎麼辦?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姚明在比賽中幾次紅了眼眶,可能是以上問題全都想到了,所以才倍感憂慮,因此,在記者採訪時,他才會堅定地說出失利的責任有他來負責。真心希望,中國籃協能夠通過這次失利,痛定思痛,再大膽改革,把中國男籃帶出低谷,從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