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裝修公司的投訴屢見不鮮,各大論壇家裝板塊「防忽悠帖」更是多如牛毛。眾所周知,家裝行業陷阱多、貓膩多、潛規則多;此前,博洛尼家居總裁蔡明自揭行業黑幕,也僅僅是冰山的一角……
家住蘇州的葛先生正在為了房子裝修的事犯愁,恰好看到蘇州旭日裝飾公司的廣告:比價大行動﹑管理費全免﹑設計費全免﹑三萬款主材比市場最低零售價下降25%,甚至40-70%……這些都讓正在為裝修苦惱的葛先生心動不已。
該公司工作人員邀葛先生到公司詳談,在輪番推銷下,他與該公司籤了一份設計合同。隨後,該公司要求他當場付6000元設計費。於是,葛先生提出疑問:設計費不是全免嗎?該公司則給出的解釋:先付設計款,該筆款項以後會從工程款中扣除。
過了數天後,蘇州旭日裝飾公司稱裝修設計預算方案已經做好,但方案比市場上其他公司預算高出了30-40%。進過詳細對比後,葛先生發現僅水電改造一項就比市場普遍價位高出近萬元。雙方交涉中,葛先生才得知:建材等裝飾材料,該公司要求必須同一品牌;廣告上所謂的「比價大行動」,是指同一品牌的比價,而不是同一種材料的比價。這讓葛先生意識到其中暗藏的「玄機」,所謂的「免費設計」之類的噱頭,只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後期工程中「貓膩」恐怕更是防不勝防。[詳細]
潛規則一:施工隊賄賂派單員接活兒
「為了攬到更多活兒,施工隊往往會花心思賄賂工程總監、討好派單員,至於業主家的施工質量就不那麼重要了」,博洛尼家居總裁蔡明表示,在家裝公司裡,工程總監和派單員往往成為一個管理盲點,他們也成為工長們討好的「大爺」,這暴露出家裝公司的管理漏洞。
潛規則二:變相恐嚇誘使顧客增項
蔡明揭秘稱,施工隊會變相恐嚇,為的是誘使客戶「主動」增項,從而謀取利益。正規的家裝公司都有一套增項的原則,但真正管理起來很難,往往形同空文。
潛規則三:代購主材獲取高利潤
蔡明稱,家裝公司可能利用自己的渠道,從主材商那裡買入低折扣的產品,然後以市場價賣給消費者,從中賺取差價,如果消費者不放心,就喊出「全城最低價」,反正也沒幾個消費者真去比較價格,賭的就是消費者的「懶惰」,另外還有一些產品是特供的,根本沒有辦法比對價格,消費者只能眼巴巴地挨宰。
潛規則四:施工報價不透明
蔡明稱,消費者遭遇的報價貓膩其實是家裝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玩的是文字遊戲。表面看起來套餐裡是什麼都包含了,實則有許多施工環節都未包含在內,而這些環節恰恰是消費者不知道或不會注意的小細節。由於裝修隊針對這些隱性消費也沒有白紙黑字一一寫明,消費者往往只能吃啞巴虧,趕緊掏錢完工了事。
「修改了3、4回的報價單,不會有問題了。」
正式籤訂合同前報價單要修改很多次,最後對方會給業主一個最後確定的樣本。這時一定要注意核實,一些裝修公司或工頭可能會在工藝說明或面積上做手腳。
「逛建材市場,我認識幾家信譽好的。」
有些包工頭十分「認真負責」地陪業主逛材料市場後,不是說這家質量不好,就是說那家價格有詐。業主精疲力竭時,就會不失時機地推薦幾家「信譽較好」的商家。
「您看裝修中期款什麼時候能先付了?」
剛開工沒幾天,工頭總會說要進材料,而且中期工程已經到了,催著業主付中期款。籤合同的時候最好把什麼環節、什麼標準、交什麼錢規定好,免得再生事端。
買房是件大事,裝修是門學問。面對魚龍混雜的家裝市場,消費者「步步驚心」,但仍然屢屢中招。如何能放心消費,獲得滿意的消費結果?這不僅是消費者的困惑,也是正規裝飾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完善立法,加強監管,行業標準化,將是家裝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淘寶網典尚家具旗艦店所購買的家具甲醛超標。兩件家具分別通風2個月和半個月,但味道仍然很重,通過甲醛測試顯示嚴重超標,達到0.9mg/立方米。與商家溝通後,商家稱要找環保局鑑定才可以進一步溝通。[詳細]
經央視315報導後,3月8日即收到鄭州工行西大街支行面談的要求,3月9日鄭州市工行副行長以下至西大街支行副行長兩批6人次到我家,賠禮道歉,聽取意見,賠付罰息58元。[詳細]
近日,東莞陽光網上一個帖子引發網友關注,一自稱為裝飾公司經理的人,發帖曝光裝修黑幕,利用「偷梁換柱」、「偷工減料」坑害業主,賺取超額利潤。
「對於裝修房子,我的看法是買材料跑路是最累人的。可是為了省錢,還是值得。」
裝修公司幫助房主購買裝修材料,材料經銷商付給一些「回扣」,這其實早已不是秘密,大多裝修者也有所聽聞。但是,「吃回扣」竟然高達20%,房主五分之一的錢被「吃」掉,卻是絕大多數人不敢想、想不到的。
從保護購房者權益的角度來看,相關的監督管理制度也有待進一步完善。業內人士建議,一是完善住房裝修標準,包括建材環保標準、室內空間標準;二是引入市場組織進行質量監管,提高檢測水平;三是提高信息透明度,減少「全裝修房」購買者與開發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