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體育總局會同人社部共同頒布了新版《遊泳救生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與國際通用標準更加一致,並且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增加了很多新內容,對遊泳救生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總局人力中心已將製作好的新版視頻培訓教材下發地方省市,方便各遊泳救生員進行知識更新,以適應更高標準,提升遊泳救生能力,挽救民眾生命。
此前的舊版標準是在2009年發布的,已經沿用了10年以上。隨著社會發展,遊泳救生員職業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更加能反應救生員工作實際,跟上時代發展,按照人社部《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技術規程》(2018年版)要求,2018年8月,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啟動了遊泳救生員國家職業標準修訂工作,共計召開6次會議對遊泳救生員國家職業標準修改進行討論和審定,涉及15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共計24人。同時,赴北京、廣東對遊泳救生員工作現狀、鑑定中存在問題展開調研,為新標準的修訂奠定實踐基礎。
與舊版相比較,新版《標準》增加了救生浮標赴救的內容,同時完善了自然水域遊泳救生標準。在這次對於遊泳救生員職業標準的修訂過程中,就自然水域遊泳救生中的基本技術、赴救技術、現場急救技術、場地設置與管理以及培訓與考核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補充,也能對遊泳救生員提供更具操作性和實際性的參照和指引。對
心肺復甦搶救順序的修改也是本次的亮點。修訂前,遊泳救生員普遍反映心肺復甦操作流程與紅十字會和醫院操作流程不一致,修訂過程中,職鑑中心針對此邀請了衛生計生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北京協和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急救協會等心內科、急救科相關專家參與討論和審定。一是參照《歐洲心肺復甦指南》(2015版)、《美國紅十字會心肺復甦指南》(2017版)和《淹溺急救專家共識》,二是根據臨床實踐,最終確定了溺水者的心肺復甦順序和流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