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電器國內知名度不高?但它營收5264億,力壓美的、格力

2020-12-16 一人評論

買家電大家首選哪個品牌?美的、海爾還是格力?

經過多年發展,去年我國家電市場銷售規模超8000億元。龐大的市場下,主要有美的、格力、海爾等頭部品牌。

也就是說,現在大眾買家電產品,大概率會選擇這些本土品牌。不過,如果將時間往前推20餘年,那時候國人更青睞日本品牌。

因為當時市面上基本是日本家電品牌,比如東芝、夏普、大金、松下等。今天給大家介紹下松下電器。

資料顯示,松下電器(Panasonic)創辦於1918年,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是一家全球性的電子廠商,從事各種電器產品的生產、銷售等。目前,在全球擁有529家公司,員工接近26萬人。

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松下幸之助,16歲那年進入一家電燈公司工作,正式開始接觸家電行業。

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在公司工作了近7年後,辭職出來創辦了一家小作坊,主要生產電燈燈座等小產品。

從松下電器的發展歷程來看,它的第一次發展轉折點是在二戰的時候,有不少工廠被徵用,生產飛機、船隻等產品。在這期間,其技術得以快速和沉澱。

雖然戰後公司被暫時關閉,松下幸之助也被迫離開。不過在50年代的時候,他來到美國拓展市場。在此後20年間,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

可以看到,在這段時期,松下電器將產品線拓展得極為廣泛,除了家電之外,還涉及DVD播放機、數位相機、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等產品。更是將觸手延伸至電子零件、半導體等領域,規模迅速膨脹起來。

現在回過頭去看,松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當然要歸功於松下幸之助的帶領,但也離不開當時的大環境。即當時日本的工業底子非常殷實,有足夠的土壤催生出像松下電器這樣的龐然大物。

相比之下,我國的家電產業,要在七八十年代才算是開始萌芽。那時候,國內的物資相對貧乏,為了推動各行業的發展,走上了一條技術引進、合資經營的發展道路。

七十年代後期,我國和松下展開交流,不久後松下電器開始在中國展開經營活動。在最初幾年,主要是將產品賣到我國和進行一些技術合作。直到33年前,才在國內設立了首家合資廠。

幾乎在同一時期,夏普、三洋、大金等日本家電品牌,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家電行業的發展。

到90年代的時候,我國本土家電企業開始崛起,千禧年之後這個趨勢更加明顯,一舉反超松下電器等日本家電品牌。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土家電企業之所以能在國內拿下更多的市場份額,主要是因為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在高端市場方面,像大金空調、松下電器等品牌仍然佔據一部分市場。

也就是說,進入我國市場42年時間的松下電器,雖然近年來名聲好像沒格力、美的等品牌大,但至今都經營得好好的。

而它之所以沒有被格力、美的等本土品牌擠出市場,是因為它掌握了不少核心技術。也正是因為有過硬的技術在手,才支撐起高端市場。

大家可能注意到,日本不少企業很多業務都是集中在高端領域,比如大金空調、佳能Tokki、YKK拉鏈等。

為什麼做高端?因為利潤足夠高。

松下也差不多,與其在中低端領域跟我國強勢企業競爭,還不如專注於高端領域。

2018年財年松下電器實現營收80027億日元,折合人民幣5264億元。(沒找到2019財年營收數據)

而根據2020年最新數據,美的去年營收2782億,格力電器收入約2005億,海爾電器營收758.8億元。

經過對比,可以發現松下電器在營收方面完勝我國家電腦頭部品牌。而這也是一家百年品牌該有的成績,這也提醒我國家電企業,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仍需繼續努力。

相關焦點

  • 「百年老店」松下電器,今被中國家電品牌壓制,營收卻多好幾倍?
    現在說起我國的家電品牌的話,大家肯定會首先想到的就是格力、美的這些近兩年比較火的大品牌,我國的家電行業現在一直發展得非常好,其中格力因為「董小姐」的親自代言在國內的知名度飛速的提高,大家也記住了那句讓人記憶猶新的廣告語:好空調,格力造。
  • 低調的日本家電巨頭:深藏中國42年,在格力美的身後,年入4800億
    然而,隨著中國家電品牌的逐步發展,海爾、格力、美的等品牌企業迅速崛起,不斷更新迭代,搶佔市場份額。我國家電企業憑藉高性價比、優良的售後服務等優勢贏得了眾多國內消費者的讚譽和青睞,但近年來,這些日系品牌卻逐漸「悄然」在中國「銷聲匿跡」。而在這些「衰落」的日本家電品牌中,最知名的當屬松下。當時,松下是許多中國消費者的首選。鼎盛時期,松下成為中國知名品牌。
  • 鄭重看股:格力電器優勢指標失守 空調市場份額被美的反超
    格力電器已經被美的集團反超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格力電器優勢指標失收還是讓市場大吃一驚。財報顯示,格力電器營收下滑近3成,淨利潤下滑53.73%,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下滑127.45%。反觀美的集團,營收和淨利潤的下滑幅度維持在10%以內,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下滑15.52%。
  • 國內最大的空調集團:超越格力電器,它一天可以賺走8000萬
    近些年來,隨著家電行業的蓬勃發展,空調成為了我們解暑或者是抗寒的利器,而國內空調市場也逐漸呈現千億規模。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空調巨頭們的日子並不好過。根據奧維雲網發布的數據,2020年冷年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額規模為1600億元,相比於2019年下滑了18.2%。而在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也失去了自己「空調一哥」的地位。
  • 營收輸給小米、多元化屢戰屢敗,格力電器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去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營收1258.89億元,同比下降18.8%;淨利136.99億元,同比下降38.06%;美的集團同期實現營收2167.6億元,同比下降1.88%;淨利220.18億元,同比增長3.29%。
  • 低調打敗格力,它一年營收高達2782億
    低調打敗格力,它一年營收高達2782億推薦語:提及我國的空調界的第一大牌,或許多數人第一印象總會想到董明珠的格力以及海爾等近年來風頭正勁的空調企業。但實際上,在中國空調市場,還有一個空調品牌正在逆襲,近年來銷量一度超越號稱「世界第一」的格力,輕鬆拿下出口量全國第一的寶座,它就是美的。
  • 格力電器現狀堪憂:空調業務被美的超越,董明珠「尚能飯否」?
    但是,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空調行業,兩大白電巨頭格力、美的上半年業績雙雙下滑。其中最慘的應該就是空調界「扛把子」格力電器,上半年不僅業績遠遠弱於競爭對手美的,連它的股價都讓它的投資者逐漸對它失去信心,市值更是較美的差了1700多億。
  • 美的、格力、海爾,家電三巨頭財報分析,誰更有投資價值?
    無疑,有這樣一個明星似的董事長,格力電器也能少花很多廣告費。 海爾成名最早,張瑞敏更是老一輩的企業家。海爾是中國家電企業第一家進世界五百強的企業。由於海爾長期的知名度積累,一舉一動也會成為媒體焦點。但由於在空調行業逐漸落後于格力、美的,海爾的利潤水平遠不如廣東雙雄。
  • 從三大白電企業競爭史看格力電器股價大漲
    對於青島海爾來說,最終發展的結果便是,儘管冰箱、洗衣機業務市佔率居前,但是產品總體泛而不精的特點導致其整體營收和市值表現均不盡如人意。(詳見【深度】中年海爾)與青島海爾不同,格力電器堅持差異化競爭,依靠單品參與市場競爭。某種程度上,格力電器就是空調的代名詞。目前,空調業務貢獻格力電器的營收比重超過80%。
  • 格力電器:當「渠道改革」遇到「壓貨模式」
    消減的渠道利潤,部分會讓利於消費者,部分或回歸工廠成為工廠利潤,從而增強格力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格力長期堅持的高質量控制和廣告宣傳形成的高品牌力有望延續,格力空調也將維持對其他品牌的高溢價水平。格力當前估值較低,但是公司的強產品力和品牌力、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強管理層執行力都有力提升了渠道改革的成功概率。公司未來業績改善空間較大,當前是較好的布局時點。
  • 總營收2782.08億 網友:拳打美的腳踢格力不是夢
    雖然這部動畫只是海爾集團的品牌形象,但對照目前的海爾集團的現實情況,在A股上市的海爾智家和在港股上市的海爾電器不就是這對「海爾兄弟」嗎? 最近,關於海爾集團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港股海爾電器(01169.HK)私有化併入A股海爾智家(600690.SH)聲音再起、海爾電器市值突破800億港元、海爾智家半個月市值暴漲超460億。時隔多年,那個曾經家喻戶曉的「海爾兄弟」又要重出江湖了?
  • 美的與格力空調差距這麼大,原來玄機在這裡……
    美的集團2018年董事會的經營評述,幾乎未涉及到公司存在的問題,顯然,這份評述既不全面也不深刻。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7.87%的增速不僅大大低於2017年的51.35%,亦大大低於競爭對手格力電器的38%,只有機構對美的集團15%營收預期增幅的一半。為什麼營收突然放慢?美的方面並沒有給出解釋。
  • 為何美的大股東減持套現56億,張磊也退出美的?格力更具成長性
    從排名來看,美的集團的成長速度最快,世界500強排名也在提升,而格力電器世界500強排名相對下跌,美的的市值今年持續突破新高,目前已經突破6000億市值,而格力電器市值只有4000多億,與美的集團市值差距超過2000億。
  • 三大白電巨頭業績大PK:美的實力領先 格力突飛猛進(附圖表)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從家電企業來看:據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前10家家電A股上市企業總營收為4864.55億元,上半年淨利潤為348.01億元。從家電A股公司營收情況來看,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美的、格力、海爾以及TCL。另外,位列排行榜前9家企業營收均超100億元。在淨利潤方面,10家企業2018上半年均實現盈利。
  • 格力與美的「瑜亮之爭」:掌門一個張揚跋扈一個秀外慧中
    與2015年格力營收大跌是受天氣、庫存影響不同,美的2012年營收劇降是公司主動戰略調整的結果,這次調整決定了美的如今的模樣。方洪波曾在一次受佛山市政府邀請的內部演講中介紹,2011年到2012年,美的關閉了30多個品類,賣掉了與家電不相干的業務。此外,家電業務中低毛利的產品也關閉了,當時佔美的總收入30%的低毛利、低單價產品全部砍掉。
  • 海爾智家市值差美的一個格力,兄弟能否挑戰格力美的?
    海爾智家從家電行業領頭羊,逐漸落後于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兩位"小老弟"。截至11月16日收盤,美的集團市值為6278.33億元,格力電器市值4019億元,而海爾智家市值僅為1890億元,不足美的的三分之一。有網友調侃,美的與格力之間,差了一個海爾智家。對於此次合併,業內人士認為,有望增厚海爾智家利潤,但短期內難以超越格力和美的。
  • 三大白電巨頭上半年營收淨利穩增 格力增速領先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凌紀偉) 格力電器、青島海爾、美的集團於30日晚間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三大白電巨頭總營收達3243億元,利潤總額306億元。從營收和淨利增速來看,格力電器在三大上市公司中表現最佳。
  • 格力:路在何方?
    首先,格力是一家為數不多的好企業,這一點突出表現在它的盈利能力上。以最近二年的利潤為例,2019年,格力電器淨利潤雖然同比下降5.84%,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6.72億元,這個數字甚至比大多數彩電企業當年的營收額還高。
  • 格力電器:牽手高瓴,擁抱高維產業戰略思維與資源
    但2019年龍頭的價格競爭節奏不一,美的在上半年率先進行降價促銷,格力未曾跟進的背景下,收入端和市佔率提升迅速且顯著。自2019年11月起,價格戰由格力進行主導。格力聚焦促銷單品,將價格壓至成本邊緣,行業參與者雖有動機跟進但經營壓力較大。目前價格武器仍是龍頭最常用且最具優勢的武器,在同等價格下品牌力的優勢較易得到凸顯。
  • 大灣匯華山論劍終極系列-格力電器
    格力、美的市佔率合計70%左右,行業格局清晰時龍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利潤率。2、行業天花板高,滲透率還有提升空間:目前中國空調百戶保有量,相當於日本八九十年代水平(百戶保有量對比:中國城鎮128,農村53,日本280左右),國內行業天花板遠沒有到,仍有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