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學生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考試,也是國家選拔人才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可以說是我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轉折點,許多學生的命運就從高考開始發生改變。若是我們能在高考當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就能進入名牌大學。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若是自己足夠努力,未來還能繼續讀研讀博。若是自己高考成績不如意,只能選擇復讀或者進入專科學校,還有一部分學生高中畢業之後就進入社會打工。高考後不同的結果,足以改變每一位考生的人生。
今年各個省份的高考成績已公布,各省狀元也都陸續被公布。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我們能通過網絡在第一時間就獲得高考相關的信息。尤其是一些高考狀元分數高達600多分,甚至還有700多分的同學。對於這些同學來說,自己的人生起點已經領先了一部。進入名校會遇到更多優秀的人,學校的學習環境,文化氛圍也會促使我們更加努力去過好自己的人生。然而這些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很普通,處在一個很一般的分數。甚至還有很多同學高考成績很不如意,如果在填報志願方面不能下足功夫,很可能還會出現落榜的情況。
本科線與專科線的錄取分數已經公布,對於那些高出錄取分數線許多分的學生自然不用太擔心,但是這幾類考生所面對的情況嚴峻,最讓人頭疼。看看到底是哪幾種學生?
1、高考落榜的同學
雖然近幾年各大高校開啟擴招,專科提檔線也降低了不少。但不是所有人的分數都能夠達到錄取線的。有些同學因為自己本身的基礎很差,再加上學習也不夠努力。所以高考成績很差。一般這類學生本身就無心學習,高考落榜後自己也沒打算繼續學業,反而想進入社會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但是父母卻不這樣想,作為父母一路上經歷了多少生活的苦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多讀書。哪怕是讀一個技術學校也比高中畢業就去社會上打工強。因為家長們深知沒有學歷進入社會有多苦。這類同學也是讓父母操不少心。畢竟在現代社會,僅僅是高中學歷,就連一份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
2、正好在錄取分數線上下的同學
高考成績在錄取分數線上或者是比錄取分數線多幾分的同學面臨的情況最尷尬,填報志願很讓人頭疼。比如有些同學成績正好比本科線多幾分,如果自己填本科學校,因為自己的分數不夠,很可能會滑檔。最後不僅本科學校沒資格去,還可能連專科學校都沒能被錄取。如果自己填一所專科學校,又會覺得不甘心。畢竟本科與專科之間的差別較大,對於未來就業有很大的影響。這類同學填報志願是最苦惱的,所以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做大量的數據調查,查閱相關的資料。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填報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本科院校,專業服從調劑。這樣能增加自己被本科院校錄取的機率。同時也要填報專科院校作為保底,就算是沒能被本科院校錄取,自己也不至於會滑檔。
3、本科分數隻差幾分,到底該不該復讀?
本科與專科不僅僅是學歷上的差別,畢業後就業,未來讀研考證書都有很大的差別。有了本科學歷,我們可以直接讀研,就算畢業後找工作憑藉著本科學歷也能夠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如果自己的能力夠強,還可以考公務員,進國企。但是專科學歷找工作有很多限制,考公務員學歷不夠。就算有些崗位專科學歷可以報名,但是競爭太過激烈,專科學歷實在是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而這部分考試成績離本科只差幾分的學生,若是上一所專科自己肯定心有不甘,特別是有一些本身有實力上本科,但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沒能發揮出自己真實實力,沒被本科院校錄取的同學更是懊惱。所以擺在他們面前的就兩條路,要不就復讀,復讀一年如果自己足夠努力,高考發揮正常,能夠考上一所不錯的本科。要不就只能去一所專科院校,選一個不錯的專業就讀。至於到底該如何選擇,這得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4、高考發揮失常的同學
高考對於我們很重要,但並不是每一位同學在高考場上都能保持樂觀的心態,有的同學因為心態承受能力較弱,高考場上又很容易出現情緒緊張的情況。所以高考最終的成績遠不如平時考試的成績。這種情況也是最讓人揪心的,寒窗苦讀多年,自己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十分努力,最後的結果卻不盡人意。
這種情況下,自己也很難以抉擇。如果選擇復讀,自己也不確定復讀一年後能否獲得如意的成績。但是不選擇復讀,自己又覺得不甘心。畢竟按照自己正常的水平明明可以去更好的學校。
若是考生們遇到以上這4種情況是最讓家長頭疼的,畢竟人生最艱難的就是選擇,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就意味著我們要走不同的道路。在做出選擇之前,我們沒辦法去判定哪條路是正確的,哪條路是錯誤的。所以每做一個選擇前,我們一定要慎重。多詢問他人的意見,查閱相關的資料,再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決定。這樣才能降低我們後悔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