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國王:一位想長生不老,一位落井成仙,還有一位閻王都巴結
生活中總是少不了攀比,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話,說的是「人比人會死,貨比貨會扔」。在普通人的世界裡,他們不會有過分的要求,有的人可能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了,若是能在自己放假的時候到外地旅遊,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是,在有錢人看來,旅遊這樣的事情就成了在尋常不過的事了,他們所追求的是生活品質。人的欲望總是無止盡的,若是大家能夠抑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便能過的輕鬆一些。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僅存在於現實生活中,《西遊記》中也屢見不鮮。若是一個普通的凡人,他什麼本領都不會,遇到妖怪之後,下場只會有一個,就是死亡。若是很牛的凡人呢?
結果就大有不同了,他們可以想方設法把妖怪鎮住,甚至是降服妖怪。接下來筆者就來跟大家講一下《西遊記》中有哪些厲害的國王。
第一,比丘國王。
比丘國王年紀很大,但他卻有一顆年輕的心,儘管自己擁有無盡的財富,他都不怎麼在意,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夠返老還童。人的生老病死不是無法避免的嗎?
比丘國王為什麼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年輕下去呢,這不是違背自然規律了嗎?原因是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王后,便是玉面狐狸。比丘國王想要和自己的王后雙宿雙飛,長長久久地生活下去。
每個人都是這樣,一旦自己的欲望不容易實現,就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比丘國王也不例外。為了實現自己的心願,他聽從了白鹿精的建議,竟然要全國上下貢獻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子的心肝做藥引子,幫助自己長生不老。
大家不妨想像一下這個場面,一千多個孩子全部關在籠子裡,等著被挖心,但又無力反駁,只能躲在籠子裡面哭泣。
這樣的場面太過於殘忍了,而孩子們的悲情,其實也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比丘國王權勢之盛。幸運的是,孫悟空師徒及時趕到,制止了這一切,把一千多個孩子解救了出來。
第二,烏雞國王。
烏雞國王樂善好施,喜歡齋僧,也正因為他有這點功德,被如來佛祖親自點名前往靈山當羅漢,可是前來宣旨的文殊菩薩卻被烏雞國王泡在水裡三天三夜。
文殊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豈能受這個冤枉氣,一怒之下,他派自己的坐騎青獅精扮成終南山道士,將烏雞國王推進井裡,就此烏雞國王就在御花園的水井裡整整呆了三年。
正所謂「伏兮,禍兮,禍福相依」,誰都沒有想到烏雞國王這次遇難,竟意外收穫了一段緣分!在孫悟空路過烏雞國的時候,看到烏雞國王有難,便仗義相救,但只憑他一個人的本事是遠遠不夠的。
無奈之下,孫悟空只好求助於太上老君,向他要了一顆九轉還魂丹,還親自送給烏雞國王一口清氣,才把烏雞國王救回來。
大家要知道,九轉仙丹不僅能救命,還能度人成仙,所以在不久的將來,烏雞國王必然會位列仙班,可以說烏雞國王也是因禍得福吧。
第三,唐王。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以後,唐王李世民雖然勵精圖治,但他卻寢食難安、心事不斷,這是為什麼呢?無非是唐朝立國,以及之後的玄武門之變中,死亡的人數太多,不斷有鬼魂騷擾李世民。
特別是,有一次李世民居然被黑白無常抓進地府中,一般人進了地府心中定是充滿恐懼,但李世民卻很有膽量,甚至閻王都開始巴結李世民。
我們來看一下《西遊記》原著裡面是怎麼說的:唐王被帶上閻羅殿,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
這是什麼意思?平日裡在地府作威作福的閻王爺,居然會主動巴結李世民,還為唐王還陽打下了伏筆。看到這,我們不禁會問,閻王為何要巴結唐王呢?
原因在觀音菩薩身上,此時觀音菩薩正在長安幕後策劃,而早就被佛派控制的地府,都在觀音菩薩的掌控之中,就連閻王巴結李世民,也都是觀音菩薩提前安排好的。不久之後,李世民便同意讓唐僧西天取經,當然李世民也因此多得了二十年的壽命。
以上就是《西遊記》中比較厲害的國王,大家還知道哪些呢?不妨和筆者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