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夥修腳30年,用腳皮拼出《迎客松》,富豪想出20萬買走

2020-12-26 騰訊網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大多數人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是緣於他們的勤奮,對於一件事情的執著,鑽研,最終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古往今來,腳踏實地一直都是人們成功的基石。安徽有一位小夥,雖然他的職業是修腳工,但他卻非常用心,在修腳行業做了整整30年時間,之後,還用一張萬人腳皮拼出一張「迎客松」,曾有一位富豪想用20萬買下,小夥成功的背後,是與他的努力密不可分的。

古往今來,腳是人們成事的關鍵,人們的出行離不開腳。早在公元前1300年,就有關於足病的記載,同時也有很多偏方。相傳,周文王患病的時候,就有一人用偏方將他的腳病治好,而在《諸病源候論》等書中,也有關於足病的記載。隨著歲月地流逝,在清朝時,修腳漸漸衍生為一個熱門的行業,並且與針灸、按摩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國術」,可見修腳行業地位之高。

這位安徽小夥的祖上,便是修腳師傅,甚至還被慈禧封為「刀王」。據悉,慈禧曾患足病,小夥的祖先便為慈禧修腳,並為其去除了疾病。深受祖輩的影響,小夥年紀輕輕就入了修腳的行業中,不過他與別的修腳師傅不同,由於祖上有手藝和經驗,加之他的心細,所以有不少客人專門找他修腳。他卻有個不為人知的習慣,默默地收集起客人的腳皮,並且拼湊了一幅畫,在當時,引起不小地轟動。

這位小夥名叫魯可水,出生於1974年。魯可水的家中還有6個哥哥和姐姐,因此家裡條件並不富裕。在魯可水10歲左右,父親病逝,一家的重任落在了母親頭上,使他們的家庭條件變得更差,於是孩子們只能夠輟學,外出打工,由於孩子們曾和父親學過一些修腳的手藝,因此便來到蕪湖,踏入修腳行業中。

古時候修腳行業很熱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修腳師傅已不再受到重視,這個行業也逐漸落寞,甚至是被人瞧不起,因此魯家的孩子們也常受到別人的白眼。正因為如此,哥哥姐姐們紛紛改行,只剩下魯可水一人堅持下來。

魯可水的工作,看似卑微,但他卻能將這一工作做到極致。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夠出人才,哪怕是個不起眼的行當,只要努力,就會有所成就,而魯可水也不認為自己的職業低人一等,反而將家裡的修腳手藝繼續傳承,發揚光大。

魯可水在工作中,踏踏實實,認真敬業,修腳的功夫越來越好,很快就成為了店裡的頭號師傅,很多客人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可見魯可水平時有多麼地認真。魯可水看到客人對他的好評之後,也很欣慰。

與此同時,魯可水除了認真修腳之外,生活中還很有情趣,他很喜歡繪畫、書法等藝術,因此如果遇到一些對此有心得的顧客,他便會主動上前攀談一番。在此之後,魯可水想到了一個小小的創意,將客人的腳皮收集起來,製作成一幅畫。起初魯可水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點難以啟齒,因此他沒有向他人說起,直到魯可水去蕪湖參觀繪畫時,突然想到,既然鐵能做成畫,那麼,客人的腳皮應該也可以。

於是魯可水很快就付諸行動,臨摹出一幅「迎客松」,並將客人的腳皮一一貼上去。很快,就製作成了這幅畫,由於客人的腳皮薄厚不一,也使這幅畫更有了立體感。

當然,這畢竟是用人的腳皮所做,魯可水並不知道是否會得到認可,於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這幅畫展現出來。大家看後,紛紛表示這太不可思議了,腳皮竟然可以繪成畫,這幅畫獲得了很高的讚譽。之後,魯可水再一次的認真琢磨,又做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圖」,一時間,引起眾人地熱議,一位顧客甚至想用20萬買下這幅畫作。

錢雖然很多,魯可水卻並沒有心動,他認為這是對家族手藝的傳承,並非是賺錢的工具,因此一直將這幅畫收藏起來。時間地流逝,轉眼間魯可水從事修腳行業30多年了,不僅有經驗,而且還有了自己的修腳店。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只要心懷夢想,無論在什麼行業中都能發光。魯可水的工作雖然是修腳,但他不以為恥,不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卑微。在魯可水的心中,這份工作融入了他的熱情和心血,也印證了那句「360行,行行出狀元」。

參考資料:

韓愈《進學解》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相關焦點

  • 安徽男子收集腳皮30年,後用其拼出《迎客松》,有富豪出20萬求購
    自然,蒼松也是詩詞中的熱門話題,而且因為松樹壽命長久,所以有不少頗有名氣,如黃山迎客松就是遠近聞名。安徽有一個小夥是修腳師傅,他從事修腳行業已經30年,收集腳皮也有30年,有一次在參觀完鐵畫後突發奇想用腳皮拼出了一幅《迎客松》,後來一富豪欲出20萬求購,卻被這位修腳師傅給拒絕了。
  • 安徽一男子修腳30年,用腳皮拼出《迎客松》,富翁想用20萬買走
    而黃山多奇松,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臥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黃山奇松素來為文人雅士所青睞。迎客松即十中之一。迎客松挺立於黃山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迄今壽命已有800年之久。其形恰似東道主揮臂招攬歡迎來客。學橫塘老先生贊其曰:「黃山迎客一青松,枯乾仙身不老翁。
  • 男子修腳30年,用萬人腳皮拼出《清明上河圖》,土豪欲出20萬買下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缺乏這樣的事例,比如在安徽的一個小夥,專業修腳30年,用上萬人的腳皮「畫」出了迎客松,被富豪得知想要出20萬購買,最後結果又是怎樣? 這位小夥叫魯可水,出生於1974年,是安徽繁昌縣人。魯可水家中是世代修腳的「刀王」世家,在十九世紀末,給慈禧修過腳,治理了慈禧的頑疾,因此被欽此「刀王」稱號。
  • 安徽小夥修腳30年,用萬人腳皮拼出清明上河圖,富豪欲出高價買下
    春去秋來,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魯可水一幹就是30年,給人修過的腳,達到數萬人,漸漸地,魯可水成了當地有名的修腳大師。因為自己是一個修腳師,魯可水很巧妙地將自己的職業和愛好聯繫到了一起,用在客人腳上修下來的腳皮來製作圖畫。可能許多人覺得,腳皮是個髒東西,所以聽起來,這多少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但是魯可水卻是如此幹的,給人修腳是出於愛好選擇,收集客人腳皮也是出於癖好選擇。而要說起這奇特的畫畫靈感來源,話說是出於一次畫展參觀。
  • 安徽小夥修腳30年,用萬人腳皮作《清明上河圖》,被富豪20萬買走
    成功的花朵都需要汗水澆灌,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魯可水便是如此,他在修腳行業中摸索30多年,終於闖出一番天地。 為了不讓這門技術徹底淹沒,魯可水找到當地一個非常有名的修腳師傅,想拜他為師好好學習這門手藝。 在老師傅精心教導下魯可水進步飛快,僅用1年便可獨當一面,與此同時他還自學了古箏,客人在沐足的時候還能欣賞到動人的音樂,30年後魯可水已經成為修腳這個行業頂尖級的大師。
  • 男子修腳30年,用腳皮作畫《清明上河圖》,富商欲出20萬收走
    而在我國安徽,就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修腳手藝人,名叫魯可水,他的修腳經驗豐富,足足有30年的時間,他用他修過的腳皮製作出了《清明上河圖》等作品,沒想到,卻有一位富商想出20萬高價購買,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安徽男子修腳30年,刮下萬人腳皮作畫,因花紋獨特富豪出20萬高價
    正如安徽這個小夥,專業修腳三十年,他就是把修腳作為夢想和職業的魯可水,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然而,在魯可水身上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其實,還要從他的家族開始說起。至於魯可水為什麼能夠成為「藝術家」,主要與他用腳皮畫畫有關。其實根本沒法想像魯可水是如何做到的,但是魯可水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人。而他,也的確是會修腳的藝術家。不得不說,用腳皮作畫也是魯可水創作的特點,與此同時,它也是魯可水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 安徽男子修腳30年,用萬人腳皮作畫,富豪曾想花20萬買下
    值得慶幸的是,十幾歲的少年魯可水已經跟著父親學習過一門手藝——修腳。父親離世後,為了分擔家庭的負擔,魯可水拿起了這門手藝,加入到了修腳行業當中。魯家的修腳技藝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后一路向西,逃到西安時才勉強鬆了口氣,經過長途的奔波,慈禧太后的腳疾發作了。
  • 安徽小夥堅持修腳30年,將客人的腳皮做成畫賣出20萬,後來如何?
    曾經就有一個安徽小夥,他堅持修腳三十年,還將客人的腳皮做成了畫,賣出了20萬的高價。那麼,後來怎麼樣了呢?一起來看看吧。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名叫魯可水,魯可水於1974年出生在安徽繁昌縣的小山村裡,魯可水的家境並不好,因為家裡有很多的孩子,勞動力卻只有兩個,要想讓一大家子人都吃飽穿暖,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 他是安徽修腳師,颳走顧客的腳皮,製作成一幅畫,賣出20萬的高價
    很多人可能都想過以後當一名人民教師、警察或者醫生、畫家,但是有一個人卻與多數人不同,他想要成為一名修腳師傅。很多人對於自己的目標,都在半途中選擇了放棄,可是他做到了,一直堅持下來,並且也做得很好。他做了修腳師傅30年,保留下上萬人的腳皮,還用這些腳皮完成了一幅畫作,據說有一個富豪願意出20萬購買,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個來自安徽省繁昌縣的年輕人,叫做魯可水。
  • 此人是修腳師,刮下萬人腳皮作《清明上河圖》,有人出價20萬買
    此人是修腳師,刮下萬人腳皮作《清明上河圖》,有人出價20萬買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幾千年來,我們國家的文明就是一個令人矚目的高度!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誕生了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職業。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叫做魯可水,他平日裡從事著修腳的工作,但很多人都將他稱為修腳藝術家,甚至不少人送他了一個「魯刀王」的綽號。那麼魯可水究竟是為何受人讚賞的呢?其實魯家一直和修腳有著非常深的淵源,根據魯可水透露,早在數百年前他的祖先就是安徽當地小有名氣的修腳師。
  • 這幅有味道的《清明上河圖》,是用客人腳皮作畫,後被出價20萬
    還有一些人,用各種材質來臨摹《清明上河圖》,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精品。然而,有一個人,他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卻是別具風格,因為製作這幅畫的原料,並非一般的筆墨紙硯,而是從許多人的腳上修腳修下來的腳皮。這幅畫更是有人出價20萬元想要收藏。
  • 當年他收集30年的腳皮,製作出清明上河圖,拒絕20萬賣出後來怎樣
    相信大家對《清明上河圖》這幅國寶級的畫作都不陌生,其中這幅畫也曾被多次「二次創作」,不過其中有一位用「腳皮」花費了一年時間拼湊起來的《清明上河圖》,雖然畫作精美,但也不乏有人稱之為「有味道的藝術品」。而這位師傅是誰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修腳專業戶」魯可水,撿顧客腳皮做成一幅畫,別人出價20萬不賣
    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作畫。——米開朗琪羅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留給大家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多,只要你有技術,而且是一個很勤勞的人,這樣你就可以收穫你想要的人生,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關於修腳如果技術好的話,也會是客似雲來的,「修腳專業戶」魯可水撿顧客的膠皮做成一幅畫,這幅畫看起來還是很精美的,非常具有觀賞的價值,別人出價20萬他都不肯賣。
  • 黃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曉春:10年寫下140餘萬字《迎客松日記》
    作為第19任守松人,胡曉春每年有超過300天駐紮在海拔約1670米的迎客松旁,寫下了140餘萬字的《迎客松日記》。他將守護好迎客松,作為一門值得用一生去參悟的學問。翌年,年近而立的胡曉春接過師父留下的《迎客松日記》、望遠鏡、放大鏡等護松設備,正式「接棒」成為第19任迎客松守松人。師父希望他能一併傳承歷代守松人堅韌細緻、不屈不撓的迎客松精神。「迎客松不僅是黃山的標誌、安徽的象徵,更是不可再生的國之珍寶。對待它,要有耐心、責任心,更要有耐得住寂寞、堅韌不拔的迎客松精神。」
  • 母親走了,我再也不能給她修腳了
    文:珍惜圖:來自網絡母親走了,我再也不能給她修腳了。我拿來矮椅子扶著母親坐上,倒上洗腳涼水和熱水,用手試試溫度,給母親端過去,給母親脫掉鞋子和襪子,母親笑著說她能脫,我說誰脫還不一樣,母親泡著腳時,我就出去買指甲刀了。幾分鐘的時間我就買回來了指甲刀,然後又找到剪子,三姐坐在母親附近準備修剪,我把指甲刀和剪子邊遞給三姐邊說泡會兒再修剪,我就去摘菜了。
  • 修腳
    修腳國外稱護足(每年6月13日-19日為國際護足周),上海稱扦腳,早期四川稱為刮腳。明《外科啟玄》卷七中已有記載,印度、德國、比利時、希臘等均有較早的文獻資料記載。修腳能治好一些醫院也難治的腳病,修腳被譽為「肉上雕花」。  就修腳技藝而言,因地域不同和傳統習慣的差異,全國大體可分為三大流派,一是以北京修腳為代表的,包括華北、東北地區的「河北派」;二是以揚州修腳為代表的,涵蓋長江下遊及廣大南方地區的「江蘇派」;三是以濟南修腳為中心的「山東派」。其中揚州修腳派以技藝精湛、健身除病而獨享盛譽,馳名海內外。
  • 小夥用1.6萬個骰子拼出鍾南山袁隆平上熱搜 骰子怎麼讀,你讀對了嗎?
    小夥用1.6萬個骰子拼出鍾南山袁隆平上熱搜 骰子怎麼讀,你讀對了嗎?時間:2020-11-27 17:53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夥用1.6萬個骰子拼出鍾南山袁隆平上熱搜 骰子怎麼讀,你讀對了嗎?
  • 世界唯一專人守護的黃山迎客松,到底是...
    胡曉春喜歡站在迎客松前向遊客介紹黃山迎客松的情況:樹高10.2米,樹圍2.16米,兩隻巨臂斜出9.6米,樹齡在1000年左右,於199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但僅僅用這些數字還概括不了迎客松,它身上所富含的意義和背後的故事才是遊客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揚州修腳代表了足療界的工匠精神
    即便你壓根不知道揚州擅長修腳,無處不在的揚州修腳店也算為你普及了常識。你能在全國各地看到它的門面。在老城區的拐角,在麵館的隔壁,它暗藏鋒芒,又與本地光景融為一體,一如你遠道而來的知己,正中下懷,為你的一雙老腳捎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