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膠》是女作家六六的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了講述了一個東北婆婆和一個上海媳婦之間的家庭悲劇。 女主角胡麗娟是上海胡同中長大的嬌小姐,是一個雜誌社編輯,男主角李亞平是東北農村出身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奮鬥,是遊戲公司的IT 男,兩人結婚後過著相安無事的生活。
可是隨著李亞平的父母到來,這對小夫妻的平靜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戰爭頻發,最後終於釀成了悲劇。
看似所有的矛盾都是因婆媳關係而起,我覺得這個家庭中,關係的惡化有三個原因:當初購買房子之初就已經為日後的矛盾埋下了伏筆,後來公公婆婆的到來,令這個小家庭矛盾日益尖銳,最後婆家和娘家人都捲入了金錢關係,令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家庭關係徹底破裂。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三個原因背後都直指了雙方的金錢觀和世界觀的差異。
01房子的事情為日後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雙面膠》中一開始,麗娟和亞平為了房子的首付,找各自家裡請求支援,麗娟的父母豪爽地拿出了13萬,而亞平的父母囊中羞澀,只有區區2萬。
本來麗娟也沒放在心上,畢竟亞平父母在農村,經濟實力擺在那裡,可是亞平一家人的態度卻讓她無法接受,聽著亞平在電話中告訴媽媽房子漲價了,亞平媽媽認為是自己的2萬起了大作用。
所以麗娟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把房子比作股份公司,她和娘家人自然 是「大股東」,亞平家的2萬元充其量也不過就 是一個「散戶」。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可能也就只是夫妻間開了一個玩笑而已。
可是,在亞平以及家人心目中,這套房子就有他們的一半產權,就是因為他們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才導致了後續一系列的矛盾。
在麗娟看來,這套房子她和娘家出了大頭,所以她才最有發言權。
可是在亞平看來,雖然自己的父母只出了2萬,可這是他們傾盡所有了,所以他的內心是非常感恩並看重父母的付出,可是他卻沒有看到麗娟父母的付出,缺少了應有的感恩之心,在潛意識中,他覺得麗娟家生活在大城市,錢來得容易,所以心安理得接受了。
而亞平的父母的心目中這套房子壓根兒就是自己兒子買的,麗娟父母的付出只是微不足道的,而麗娟能夠過上這麼幸福的生活,也是有賴於他們的兒子,所以他們覺得兒子是家中的有功之臣和主要經濟支柱。
房子問題背後,暴露出來的亞平和家人看問題的雙標原則,才是事後一系列矛盾爆發的根本原因。
02公公婆婆的入住,令小家矛盾橫生
小說中,雖然亞平看問題和麗娟的有所偏差,可是尚且能夠相安無事,因為畢竟亞平生活在大都市中,受到耳燻目染,也能夠接受麗娟的一些看法和做派。
可是隨著公公婆婆的入住,亞平再次受到那種陳舊觀念的侵染,雖然他內心並非認同父母的觀點,可是因為愚孝,他不得不屈從父母。
婆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男權的影響,在她眼裡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女人在家裡就是要幹活的,做人家的老婆就是要伺候好家裡的男人,她一直以這個為自己生活中唯一信條。
從火車站出來 公公一如既往地甩著兩隻手在前頭走,留下婆婆拎著大包小 袋,滴裡嘟嚕得腰都直不起來,一路小跑跟著。 在餐館吃飯寧 願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整整一碗麵分給兒子和老公。
她在家裡無怨無悔地做一頭老黃牛,一心就是為了照顧好老公和兒子,這就是她的人生。
當她看到麗娟任意驅使自己的兒子做這做那,心裡感覺到莫名的氣惱。
可是她卻忘記了,麗娟和她有著完全不同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環境,而且麗娟是有著自己事業的新女性,是不可能向她這樣,唯家中的男人馬首是瞻,而且在這個小家庭,麗娟承擔了經濟責任,她不是靠男人養活的小媳婦。
因為兩人的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加之麗娟的種種行為,讓婆婆感受到了心理上的撞擊,在她的內心世界中,女人服侍男人,天經地義,所以她雖然沒有得到過男人的噓寒問暖,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可是當她看到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居然對另一個女人溫柔備至,她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同時,麗娟的消費理念觀念更是令她瞠目結舌,在她看來,兒子辛苦掙來的錢都被兒媳霍霍了,而媳婦對於婆婆的那種消費觀念也完全不能苟同。
兩個人都無法接受對方的觀念,而作為中間人的兒子卻沒有處理這種問題的能力,先是採取和稀泥,最後漸漸和他母親成為了統一戰線。
於是麗娟很快變成了孤軍奮戰,可越是這樣,越是激起了她無限的鬥志。矛盾日益尖銳,不可調和。
03兩家人牽扯進入了金錢關係,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家庭關係徹底破裂
如果僅僅是觀念和消費理念上的差異,隨著公公婆婆和這個小家分開生活,那麼矛盾就會得到緩解,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許多矛盾也會慢慢消化掉。
可是,由於兩家人之間牽扯到了金錢關係中,使得所有的矛盾在這裡爆發,關係徹底破裂。
亞平的姐姐姐夫的單位要求集資20萬,有高息回報,而且如果不參加集資,可能會面臨著下崗。亞平父母湊了八萬,亞平把自己小家的積蓄兩萬全拿出來,麗娟這時做了一個非常不明智的決定,娘家拿了哥哥準備買房的10萬元。
可是僅僅因為要求寫一個借條,引來亞平和他的父母不滿。
在亞平看來,姐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麗娟就不應該袖手旁觀,他模糊了大家和小家之間的界限,而麗娟雖然和婆婆一家有著各種各樣的矛盾,為了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她挺身而出,不惜到娘家借錢,還拍胸脯打包票。
不得不說亞平一家人太過自私,大姐也集資,弟弟弟媳拿出了全部積蓄,已經仁至義盡了,卻還要求人家回娘家借錢,太過分了。
後來,亞平的父親得了肺癌,父母再次回到上海,所有的醫療費由亞平和麗娟承擔。亞平從單位借了三萬,麗娟又回娘家借了三萬。
亞平的姐姐姐夫沒有承擔一分錢,實在難以承擔巨額醫療費用的麗娟提出,將公公婆婆老家的房子賣掉,卻遭到一片反對聲。
麗娟從娘家借錢回來,卻沒有得到任何感激的聲音,反而因為麗娟工作太忙,沒有去醫院照顧,而得到了不少埋怨。
最後亞平姐姐的工廠老闆捐款而逃了,20萬打了水漂,麗娟怒不可遏,大聲質問婆婆,公公聽到了,一下就背過去了。
上門要債的嶽母與婆婆廝打在一起,丈夫推了嶽母,嶽母中風。媳婦與丈夫理論,與婆婆大罵,婆婆心臟病發作,倒地,丈夫上前掐住媳婦脖子,媳婦差一點點沒命。
麗娟的最大錯誤就是不停從娘家借錢回來,而在亞平和亞平的家人看來,麗娟是自己人,那麼麗娟的家人也是自己人,自己人借自己人的錢,那還算是借嗎?
看起來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委屈和不甘,但是卻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每次麗娟試圖和他們說理的時候,亞平一家子就用情來說事,但真的輪到他們念情的時候,他們又想起了麗娟的種種不是。他們對這個媳婦反而有一肚子牢騷和不滿意。
所以,本來婚姻就因為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必然會有許多矛盾,如果雙方家庭再牽涉到金錢關係,情和理交織在一起,更加剪不斷理還亂。
這個背後依然是雙方的觀念差異,習慣於模糊家的概念,總是不能清楚小家和大家之間的界限,心底還有一種想法就是想法:我窮,就應該得到照顧,反正我弱我有理。
而麗娟呢,每次總是逞口舌之快,將矛盾激化,一次次從娘家拿錢補貼婆家,卻沒有撈到半分的好。
04結語:
《雙面膠》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寫成,六六說,現實生活中的結局比小說中更加悲慘
小說中的結局是亞平失去理智的痛打麗娟,寶寶從二樓摔了下來,兩人離婚。一年後,亞平來報社找麗娟,亞平媽病危,在老太太床前,最終兩人和好了。在兒子媳婦和孫子的送別下,老太太安心的去世了。
而真實事件中的女主角叫吳麗君,她被丈夫暴打後掐死,她的父親當即心肌梗塞,不久便去世。她的媽媽則瘋掉了。
六六回憶說:
「那個殺人犯對著我們咧嘴一笑,說他找上海女人就是為了全家脫貧,現在上海丈人丈母娘不肯拿錢出來補貼他家,還留著上海老婆幹什麼?」
六六聽了嚇得一身冷汗。
也許小說中六六以婆媳兩人和解而結束,也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但願我們都能從這個小說中得到一些啟迪和思考,好好經營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