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年夏天,勇士隊引入杜蘭特,放走博古特艾澤裡後,球迷們就開始擔心勇士中鋒位置會不會出問題——得內線者得天下,這是深入人心的老觀念,縱然球迷們相信勇士正是打破傳統的那支球隊,但中鋒位置依然觸動著球迷們敏感的神經線,沒有一個名頭響亮點的5號位,心裡總是沒底。
結果,16-17賽季,勇士向世界證明了,他們不需要5號位上擺個黑粗硬,照樣勢不可擋的席捲聯盟。那一季,勇士場均封蓋6.8次,冠絕聯盟,勇士仿佛不需要中鋒一樣可以保護禁區——不管這是不是正確的結論,至少看起來像是那樣。
但17-18賽季,情況好像有一點變化。勇士的防守下滑了,帕楚裡亞的意識流防守看起來跟上個賽季沒有什麼變化,但事實就是進入2018年開始,帕楚裡亞與四大天王一塊首發的陣容,勇士百回合要丟118.7分,而上個賽季,這個數據是97.1。科爾在全明星後把麥基拿上首發,勇士的防守有所改善,但從球隊到球迷都清楚,麥基有非常明顯的局限性,他沒辦法在與火箭這種級別的對手交手時出場。科爾也在不斷做嘗試,拋開功能更核心向,二、四銜接段位置穩固的韋斯特不談,科爾對麥基、貝爾、盧尼、帕楚裡亞的出場時間在不斷做著調整,也多虧異軍突起,成長完全意外的盧尼在賽季中期被發掘,在與鵜鶘和火箭的系列賽裡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能明顯的感覺到,盧尼依然不是最終答案,勇士隊中鋒的選拔賽還選沒有結束。
有掩護、策應、籃板球,但迷之丟失防守的帕楚裡亞
帕楚裡亞是個不太好評價的中鋒——咱們不談那些有爭議的內容,只說技術層面,帕楚裡亞也是褒貶非常極端。一些球迷認為帕楚裡亞一無是處,移動速度緩慢,胳膊短不能護框,終結總是放不進去;另一些球迷則能看到帕楚裡亞的策應、掩護和出色的籃板球能力。
帕楚裡亞是非常典型的靠意識補天賦不足的中鋒,他沒辦法護框,但是靠預判有出色的搶斷數據,靠卡位和迷之運氣也總是能讓籃板球「剛好」彈到他手裡,雖然籃下效率不夠理想,依靠出色的掩護和傳球也能為勇士的進攻做出貢獻。以大樣本看,帕楚裡亞在勇士這兩年並不算拖後腿的球員,他的進攻正負值接近正數——今天的聯盟,沒有射程的中鋒能做到這點已經不容易,而即使今年防守下滑,防守真實正負值還是能排到聯盟84名中鋒的第25。
但勇士還是不得不基本棄用帕楚裡亞,他實在是既不能護框,也沒有換防彈性,防擋拆位置感再好也彌補不了速度的缺失——說起來也很納悶,為何進入2018年前,沒人會覺得帕楚裡亞首發防守問題會大到這個程度,勇士奪冠了可能沒人會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是因為勇士本賽季越來越散漫的整體防守態度更需要一個能擦屁股的中鋒?
反正帕楚裡亞做不到,他在場時,勇士籃筐被攻擊的頻率會下降3.5%——這未必是因為對手忌憚帕楚裡亞的護框而不敢去籃下,更大原因可能是帕楚裡亞一般不執行遇掩護換防,讓對手更容易得到跳投機會——但籃下命中率卻提升了3.9%,帕楚裡亞個人護框命中率是64%,這個數據比勇士其他中鋒都要差。
不管扎扎的掩護、策應、籃板球有多好,勇士都不得不忍痛割愛,在季後賽棄用了扎扎——護框和換防彈性都不行的話,勇士防守策略沒法做,季後賽的針對性會放大防守漏洞。帕楚裡亞倒是有一種能力是勇士其他中鋒難以提供的——他的體重和力量可以扛一些大體型的低位中鋒。但今天的NBA能用上這種能力的場合太少了,很多低位中鋒也偏向輕型、靈活,即使有大漢勇士其他人扛不住的,也可以用夾擊予以應對——比如阿爾德裡奇。
帕楚裡亞的合同到期了,勇士可能不會再續這位喬治亞中鋒了。
強力終結,防守實力難以捉摸的大麥基
除了海嘯三兄弟,大麥基無疑是勇士最具觀賞性的球員——追夢格林高拋一記看起來沒人能夠得到的空接球,大麥基輕舒猿臂,把球匪夷所思的扣進籃圈。麥基胳膊太長,彈跳太好,論吃餅,麥基是聯盟裡一等一的高手,他籃下出手的比例達到了74%,籃下命中率有71%,頻率結合產量,麥基毫無疑問是勇士中鋒終結最棒的一位,即使與餅皇卡佩拉相比,麥基也絲毫不遜色。
更有意思的是,麥基有點勾手能力,還能偶爾來個跳投,甚至在稍微遠離籃筐的位置也能用長臂丟出一些奇怪的上籃,這讓麥基在短兩分區域的終結表現也非常亮眼,他有18%的出手來自這個區域,命中率竟然有51%。
即使麥基的掩護質量並不理想,分享球能力也不達標(以整個賽季的大樣本數據看,麥基對勇士進攻的加成並沒有體現出對帕楚裡亞、五小陣容的優勢),但麥基還是經常扮演勇士的核武器——有些場合,麥基就是最佳解法,比如對手夾擊庫裡,放空掩護人時,麥基的假掩護提前拆配合追夢的二傳分分鐘就把對手打穿了——很少有3~4號位的籃下協防能阻止麥基,總決賽的騎士一定深有體會。
但科爾對麥基的使用依然慎之又慎——麥基有哮喘病,出場時間太長有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毛病,防守端他的問題也不少。麥基與帕楚裡亞一樣沒有換防彈性——總決賽換防詹姆斯有亮眼表現,但一定程度也是因為詹姆斯跳投手感不在線,實際上,總決賽勇士一度在詹姆斯擋拆找麥基時選擇了夾擊詹姆斯——麥基防擋拆的選位也極差,後場籃板保護也沒有帕楚裡亞好。
麥基還是有一些護框能力。對於麥基的護框能力有一些爭議——一方面,麥基的封蓋率的確不錯,拋開小樣本,每36分鐘封蓋能排到聯盟第2;可另一方面,麥基的幹擾球是真的多,防守選位差也導致麥基很多球根本無法形成護框。不過麥基的在場影響力數據還是顯示,他能讓對手籃下出手的頻率稍微降低,讓對手籃下命中率降低2.2%,這點比帕楚裡亞還是強。
以17-18賽季看,勇士用麥基比用帕楚裡亞要好做防守策略——雖然同樣沒換防彈性,但只要對手沒有針對能力特別強的後場持球人,或者無球利用掩護投籃超強的射手,以及空間型內線組合,麥基在籃下的確有一定的效果——季後賽,勇士全力防守,麥基100%集中注意力時,護框效果超出了預期,在麥基護框時,對手攻框命中率只有45.5%。
勇士應該努力留下麥基——也許中產合同不該用在這,底薪合同又顯得不近人情,但勇士的確是最會使用麥基的球隊,沒有四巨頭創造的良好進攻環境,以及勇士鋒線超強的協防和輪轉能力,麥基在其他球隊就未必這麼好用了。
當然,如果有球隊為麥基開出高薪(比如中產),還是祝福麥基,希望麥基去掙錢——麥基也不年輕了,生活始終大於籃球。
希望之星,全能小戰士——喬丹-貝爾
貝爾賽季初的傑出表現,一度讓人以為勇士正印中鋒位置的爭奪將很快失去懸念。但貝爾受傷復出後,驚豔的表現沒能延續,到賽季中後期更是被盧尼超過,季後賽前兩輪完全調出輪轉。好在貝爾在西決的表現尚可,總決更是反超盧尼獲得更多的出場時間,他在未來勇士的輪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可能性還是相當高。
跟勇士其他中鋒相比,貝爾屬於全能型:
他能策應,會傳球,助攻率達到了15%,比帕楚裡亞的14.1%還略勝。掩護質量不如帕楚裡亞,但是比麥基和盧尼略好點;
身體素質勁爆,終結能力比帕楚裡亞和盧尼要好,但限於體型不如麥基,雖然常規賽不管是籃下頻率、籃下命中率還是真實命中率,貝爾都跟麥基旗鼓相當,但貝爾的回合佔有率、每36分鐘得分都要低於麥基,除了因為貝爾比麥基傳球的傾向更高,主要還是麥基能把一些高難度的終結球放進去,貝爾有的情況就只能選擇再做一次處理給隊友,或者隊友乾脆不敢給貝爾傳類似的高難度空接;
貝爾的大防小能力不如盧尼,但也不是做不到,庫裡本賽季第一次受傷期間,勇士擺出死亡五防陣容貝爾就是中鋒,那時候他的換防能力還挺值得信賴,後來球迷們發現他挺吃晃的,但到了季後賽貝爾這方面有些改進,大防小的效果可以接受;
貝爾還能護框,但跟傳統意義上大中鋒鎮籃下不一樣。當貝爾在場時,勇士籃下被攻擊的頻率反而上升3.4%——這不奇怪,貝爾在場勇士5號位會執行換防,無限換防的防守體系比有個大中鋒蹲籃下更容易被對手攻擊籃筐,而且貝爾自己換防後也容易被對手突破攻框。但貝爾在場時,對手籃下命中率會降低5.1%,他去籃下協防的積極性和能力相當不錯,不管是常規賽還是季後賽,他的護框效率都在勇士排名第一,季後賽他護框32次,對手只進了14球。我們肯定沒辦法把貝爾當籃下大中鋒看待,但把他看做一個類似追夢或KD的側翼去籃下的協防點,貝爾完全可以勝任。
以發展性和全面性看,貝爾必然是勇士5號位未來的重要人選——他算得上換防彈性、護框、策應、終結兼備的現代化內線,只是現在還不到火候,尚需成長。除了進一步練好大防小,把掩護質量和掩護意識進一步提升外,貝爾還需要開發一下自己的射程,他新秀賽季投了少量中距離,準星還不錯,中距離命中率竟然有47%,當然,這個量少到還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貝爾如果可以在下個賽季把這方面更進一步,練就一手穩定的空位中投,戰略價值上就有更進一步的提升——三分球那是後話了。
意外之喜,凱文-盧尼
勇士糾結了一個賽季的中鋒問題,隨著盧尼賽季中期的突然爆發,得到了一點點緩解——雖然問題依然不少,但盧尼起碼幫勇士度過了第二輪和西決。
盧尼的招牌買點當然是他的換防彈性,大防小能力的確可圈可點。常規賽,場均出場時間只有13.8分鐘的盧尼,卻執行了89次防守面框單打,在勇士隊僅次於110次的追夢格林,可見科爾對盧尼大防小能力的信任。到了季後賽,盧尼21場比賽裡竟然就防守了73次面框單打,排名季後賽所有球員的第2位。
當然,想一對一防住燈泡組合,對任何內線來說都是極為艱難的任務,盧尼盡力了,效果一般,但也可以接受,起碼勇士在盧尼一對一單防時,不願投入過多的協防資源,這已經是相當程度的肯定。
但是,除了換防彈性,盧尼其他能力就很難值得稱道了。他有非常不錯的臂展,但沒有身高,運動能力平平,護框能力只能說比實際觀感要好,難言出色,也許靠防守經驗的進一步提升,這方面還有提升的潛質。
盧尼最大的問題在進攻端。他的籃下終結效率看著不錯——他的籃下命中率只比貝爾低一個百分點,但這是因為在勇士可以有不少扣空籃機會撐起來的,而且盧尼距離籃筐稍微遠一點的終結能力幾乎沒有,這點遠不如麥基、貝爾和帕楚裡亞。盧尼的回合佔有率在勇士最低,真實命中率也只有58.8%(很多人覺得帕楚裡亞的終結能力差,實際上,帕楚裡亞能造不少罰球,罰球率在勇士排第2,配合不錯的罰球命中率,他的真實命中率竟然有61.2%,綜合的終結效率還是比盧尼好很多——對了,盧尼的罰球命中率只有54.5%),他又不像貝爾那樣,可以把一些放不進去的球轉化為助攻,盧尼的助攻率排在勇士倒數第二,只比楊少俠高。他的掩護質量一般,跳投也沒有好到科爾放開權限,進攻端可能唯一的亮點就是進攻籃板,但也沒有好過帕楚裡亞和麥基。
勇士的中鋒群體,大概只有盧尼自己是拖進攻的——盧尼的進攻真實正負值在這四人裡是最低的,與火箭的系列賽也能比較明顯的看出盧尼進攻的問題。
盧尼不是勇士5號位未來的最佳人選——除非他練就一手遠射——但短期內,這是個比較穩妥的安全鎖,起碼他證明了自己在季後賽環境裡對陣機動性內線、外線超級持球人派的上用場,這對勇士就相當重要。勇士沒有執行盧尼的球隊選項,這有點可惜,現在留下盧尼勇士要面臨競爭了,以勇士能給出的薪水和盧尼可能的市場行情看,勇士要做好失去他的準備。
勇士這賽季一直處於5號位合適人選的糾結選擇中——未來他們依然會處於這種糾結中,勇士的5號位都是底薪球員或者新秀,能力上有缺陷實屬正常,勇士現在手裡有一個中產合同,也未必會用來引入中鋒。
實際上,在今天NBA的大環境下,想找到一位完美適配任何場合的中鋒,本來就很難——換防彈性、護框、射程、籃下終結、策應能力、掩護意識...諸多優點放在一塊,你發現能用的中鋒可能就是濃眉和霍福德,顯然,勇士搞不到的(湯追換濃眉恐怕只是理論上的假想)。
勇士幸運的是,他們17-18賽季雖然一直沒有最佳人選,但中鋒類型上還算齊全,遇到各種場合派出相應的球員即可。我們不能過多的對勇士中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勇士畢竟已經有了四巨頭。籃球比賽也有非常現實的規律在裡面,比如勇士這樣習慣執行換防的球隊,籃板球就要比大中鋒蹲坑的球隊差,被攻框的頻率就不會低,這不是球員問題,而是策略問題,需要勇士有所取捨平衡,最終反映在防守效率上——勇士季後賽是防守效率聯盟第一,這就足夠了,而勇士靠的就是拿出相應的球員應對相應的球隊,所以,勇士在中鋒問題上最佳的答案應該是:
勇士不需要一位場均出場30分鐘,適配所有場合的超級中鋒——不現實;
但勇士面對各種情況,要有相應的球員可以使用;
每一位中鋒都可能在某一段時間被棄用,但要做好隨時上場的準備,在勇士沒人可以搞特殊;
四巨頭能力很強,可以與各種類型的中鋒搭配,但就算腦洞如麥基,勇士的中鋒也不會做越權的進攻選擇,這是前提。
所以,夏季補強上,不管是護框+強力終結型,還是策應+射程型,最終的結果應該是勇士把需要的類型補齊,同時勇士沒有付出過多的額外代價——勇士不會花太多錢在這個位置,也不願帶來額外的風險。只要能滿足以上條件——至少你得有滿足以上條件的強烈意願和表態,那麼不管誰來勇士都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