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澳貿易爭端加劇,澳大利亞和中國合作在南極洲展開醫療救援任務,同時攜手美國花費五天成功撤離1名澳大利亞遠徵者。澳大利亞南極分部主任金·埃利斯(Kim Ellis)將此行動描述為團隊近年來進行的最複雜且最具挑戰性的醫療救援工作,並表示涉及大規模的跨國合作,並且反映出南極洲最美好的跨國關係。
該名澳大利亞遠徵者原本位於澳大利亞南極東部的戴維斯研究站(Davis Research Station),而中國破冰船正前往附近的中國研究站,其直升機被派遣到戴維斯研究站運送澳大利亞人前往內陸40公裡處,以幫助建造能使美國飛機降落的滑雪道。同時間,美國滑雪飛機Basler也正做好準備。正當行動剛要開始時,澳大利亞遠徵者感覺到身體不適。美國飛機Basler從麥克默多研究站(McMurdo Research Station)飛行2,200公裡,到達凱西站附近的澳大利亞威爾金斯機場(Wilkins Aerodrome),成功接到澳大利亞籍醫生。
隨後,Basler飛機就前往戴維斯研究站附近的滑雪道接送患者,並且迅速返回威爾金斯機場,兩地往返行程為2800公裡。澳大利亞A319客機則已經準備好在威爾金斯機場載送該名遠徵者,而澳大利亞目前在南極洲沒有配備滑雪設備的洲際飛機。埃利斯表示,此次行動涉及大規模的跨國合作,在南極洲反映出最美好的合作關係。他也特別稱讚澳大利亞遠徵者們,表示因著他們的勇敢、韌性和技巧,使得偏遠的航線和滑雪場得以建造。
(來源:英國衛報)
經過治療確定,該名遠徵者的症狀與新冠肺炎疫情無關,但當局尚未透露他們的病情,該遠徵者團隊在五天的行動中幸運地遇到了好天氣。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就在此同時坎培拉政府和北京政府正在進行長期的貿易爭端,澳大利亞煤炭船被困在中國沿海,而本周有消息指出,中國還暫停了從新南威爾斯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木材進口,此前當地海關稱在澳大利亞木材中發現有害物質。澳大利亞也因大麥關稅而將與中國貿易問題帶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澳大利亞葡萄酒、龍蝦、牛肉和棉花供應商也正面臨著困境。
隨著中國向多種澳大利亞商品實施貿易進口禁令,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推動可再生廢物出口禁令,新立法禁止未經加工的塑料、紙張、玻璃和輪胎出口,通過聯邦和州政府合作發展國內回收設施,並鼓勵企業使用回收商品。澳大利亞環境部長蘇珊·萊伊(Sussan Ley)指出,他們期待通過中國禁令的教訓,抓緊經濟機會變革回收行業,並減少汙染世界海洋的問題。
埃利斯則補充道:「我們非常感謝在中國和美國在南極洲提供的幫助,因為他們放下自身正在執行的任務來提供我們援助。靠著難以置信的行動能力、專業知識和良好天氣,使得我們能夠在一周內就將患者從南極洲帶回到澳大利亞。」儘管目前看來該名患者與新冠肺炎病毒無關,但南極洲本周早些時候報告了首批新冠確診病例,在伯納多·奧希金斯·裡克爾梅將軍研究基(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Riquelme Research Base)出現感染病情。
據智利軍隊所說,該基地包括26名士兵在內的36名智利公民感染了新冠肺炎疫情。而據統計,包括在南極洲周圍島嶼上工作的相關人員,該地區在冬天擁有1000人活動,而夏天則有500人,沒有任何永久居民。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聯合行動,是在中澳和中美關係冷淡的局勢下進行。除在中澳貿易爭端外,華盛頓則維持其禁止部分中國公司的限制政策。
來源: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