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科技部通過官網發布最新完成的我國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情況分析報告。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R&D經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經費總量接近2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071.8億元,增速11.8%,經費總量及增長速度位列世界第二。
與高速增長的科研投入相比,國內科研採購缺乏有效監管、服務手段,市場惡性競爭頻發,給科研生產安全埋下隱患。為此,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如《關於進一步優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等,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使用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4月10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陽光採購管理平臺宣告上線試運營,受到行業廣泛關注。項目一期將實現供需雙方的需求對接、資產管理、物流管理等功能,全面提升科研物資採購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標準化水平,助力科研採購工作和決策工作從「業務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採購亂、監管難、核算難」等行業痛點將宣告結束。
七大創新建平臺,打造史上最嚴品控體系
中檢院「陽光採購管理平臺」基於大數據、物聯網、網際網路等新技術,以「信用信息+交易大數據」為核心,逐步實現對科研供應鏈管理全流程的智慧化賦能。據平臺技術負責人介紹,中檢院陽光採購管理平臺的建設在以下七大方面實現創新:
模式創新:平臺創造性地將電商模式與院內ERP融合,構建網際網路時代的線上採購、線下配送、供應鏈精細化管理的新型科研物資供應鏈管理體系。
交易大數據:改變傳統、單一的供應鏈運行模式,基於交易大數據資源池,產品數據資源庫,逐步推動試劑採購、業務運行、資產管理數據的深度融合。
信用信息庫:構建信用供需體系,通過供應商資質、交易行為、評價行為等持續建設供應商信用信息庫,進一步形成供應商信用模型,推動構建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採購管理機制。
領導駕駛艙:基於多元異構大數據,構建物資採購綜合管理中樞,實現市場機制與系統科研的有機結合,提高庫存周轉效率,實現「零庫存」。
六重品控體系:通過準入審核、全供應鏈、產品驗貨品控等六重防護,打造史上最嚴科研物資品控體系。平臺採用「一物一碼」新模式,配合採購交易大數據挖掘及可視化展示,實現採購交易全流程監管追溯及商品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
供應鏈金融服務:建立金融支付系統,全面連接人、貨、物;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緩解供需雙方資金壓力,縮短帳期,推動資金快速流轉。
專有冷鏈物流體系:平臺不僅解決管理難題,與之配套的冷鏈物流、倉儲、配送等定製服務將打通科研保障工作的「最後一公裡」,服務科研一線的實際應用。
推進陽光採購全國一盤棋,樹立行業示範標杆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初,中檢院與國藥國華旗下北京國勢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啟動中檢院「陽光採購管理平臺」的項目開發工作,推進落實《「網際網路+」招標採購行動方案(2017-2019)》,深入實踐科技領域「放管服」工作。項目承擔單位國藥國華相繼承擔「國家醫改監測平臺」、「北京市藥品陽光採購平臺」等國家級、省市級重大智慧醫藥信息化建設項目,在醫藥信息化建設領域具有深厚的行業積累。
通過階段性測試及檢驗後,項目二期將推出採購大數據挖掘及可視化展示、領導駕駛艙、基於物聯網的可視化智能倉儲管理、在線電子合同籤訂、在線招投標管理等子系統模塊,充分滿足用戶功能擴展及升級需求。本項目將於今年六月完成交付,通過成熟技術和多維創新,國家級供應鏈管理平臺樣板工程呼之欲出,科研物資陽光採購全國一盤棋大勢將定。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