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寅初和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嗣良到廠調研。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了新晉的全省24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列。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企業集聚高層次人才、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有效載體,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設立對企業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增強技術創新性,提升企業業界知名度,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福洋生物藉助「人才之梯」,打造生物製造領域「矽谷」,多項創新榮譽加身。 2016年,福洋研究院成立,是全市首個省級註冊的民營研究機構,也是全省首家生物製造領域工程研究院。
去年,公司參與研發的「糖醇生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今年,公司通過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第五批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近日福洋獲批「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福洋公司董事長張雷達坦言,正是由於將技術創新放在首位,重視科研人才,多渠道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才使得公司多項技術國際領先。
隨著「科技進步」,公司行業影響力也迅速「爆表」,葡萄糖酸鈉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位。去年公司實施了玉米澱粉生產項目,項目關鍵生產設備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德國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全部建成後,澱粉生產規模躍居全國十強,將成為魯北地區最大的玉米綜合深加工生產基地。
「引進一個「新團隊」搶佔一個「至高點」
福洋生物引進了包括楊勝利、沈寅初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5名正高級以上專家學者,這些站在行業創新體系「塔尖」的高級專家們,成為福洋創新發展的「科技導師」,帶領企業研發人員共同研究。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如何獲得眾多「國家級」科技大咖的青睞?「福洋生物在發酵領域有良好聲譽,對技術合作真誠,對技術進步渴望,所以都願意跟他們合作研發,共同推進產業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寅初說。
福洋在緊盯行業專家的同時,積極引進專業院校畢業生,研發人員引進主要側重與公司有合作的高校研究生,即專家團隊成員或所帶學生為公司招聘員工的第一選擇,這種團隊式的人才引進,為福洋公司輸送生物製造領域前沿項目,從供給側搶佔行業前沿陣地提供了人才支撐。
「建立一所「研究院」 樹立一個「風向標」
近日,在福洋生物製造工程研究院看到,技術人員正在加緊研究。「圍繞葡萄糖酸鈉生產,每噸生產成本降低300-400元,僅此一項,每年為公司節約5000萬元。」平原縣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趙偉說。
2016年,平原縣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生物製造工程研究院。該工程院是全省首家生物製造領域工程研究院,也是德州市首個省級註冊的民營研究機構。
該研究院主要為相關企業提供生產線設計、信息、研發、實驗、檢測、新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等全方位服務。同時匯集了華東理工大學、中科院微生物所、齊魯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山東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生物製造領域的高校、科研單位、生產型企業的專家、教授30餘名。
「研究院通過匯聚業內頂級專家,形成了強大的科研團隊,這將孕育領域內多個尖端科研項目,能夠助推德州市乃至山東省進一步改變現有產業格局,引領行業發展。同時,通過有償的轉移轉化,可以為依託單位山東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輸送生物製造領域的前沿項目,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山東福洋生物製造工程研究院秘書長趙偉說。
研究院規劃三年內力爭規模達到60餘人,努力承擔3至5項國家級課題研究,為全省生物發酵產業相關企業提供10項重大技術或科技成果,對全省20—30家以上行業內企業提供有效的服務。營造全省生物發酵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以科技力量推動生物發酵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目前,福洋研究院全面投入運行,儲備了酶製劑、異VC、澱粉基新材料等多個新產品。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學研結合是生存法則。研究院的成立,使我們有平臺、有人脈、科研成果專享,形成了企業獨有的競爭優勢。」談起民營企業創建工程研究院的初衷,張雷達如是說。
「開啟一個「孵化器」孕育一批「新精英」
初冬時節,在福洋生物研發中心看到,科研人員正在緊張忙碌地工作著。「今年的一項重點研發課題就是澱粉系統升級改造,我們正對後續工藝進行優化完善。」山東福洋生物製造工程研究院秘書長趙偉說。
2017年,福洋生物研發中心確立了一個重要研發課題——對澱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公司計劃投資2.8億元,將使整個項目年新增產值14億元,利稅1.8億元,各生產線實現智能化控制,生產成本控制均達到行業新低。
藉助高端人才助力企業轉型「蝶變」,在福洋生物公司已不是第一次。 2007年,福洋生物引進第一名高材生——廈門大學化學系碩士趙偉,成立了福洋生物研發中心;2009年之後,在趙偉的牽線搭橋下,福洋生物與華東理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分別建立聯合實驗室,攻關發酵技術,當年實現葡萄糖酸鈉項目落地量產,年創造經濟效益3億元。
2011年,福洋生物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平凱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完成葡萄糖酸納示範及863有機酸在線監測等試驗項目;2015年,福洋生物先後與中科院在北京建立聯合實驗室,主攻澱粉科研項目產業化;2016年6月福洋研究院註冊成立後,成為全市首個省級註冊的民營研究機構、全省首家生物製造領域工程研究院。
在高端智力的幫助下,福洋生物公司先後參與實施國家863課題2項、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專項1項,先後申請國家專利7項。近年來,福洋生物工業總產值連續3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7年實現總產值12億元,利稅1億元。1-10月份,福洋實現銷售收入11.3億元,上繳稅金4700萬元。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福洋生物葡萄糖酸鈉產能及技術處於國內首位,主要得益於人才。今後,福洋生物的出路仍是發揮高端人才推動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引導產業邁向中高端,實現競爭力整體提升。」福洋生物董事長張雷達說。 徐卓 李莎莎 何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