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洋所編制「高精地圖」 填補西太平洋海域研究空白

2020-12-14 中國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申報的「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場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項目榮獲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該項目總結了「七五」至「十二五」近30年來的調查資料與成果,將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圖件的比例尺提高到1:300萬,填補了研究區空白,系統展示了中國海-西太平洋深淺地球物理與構造地質特徵,精細刻畫了地球物理場特徵所反映出的地質內涵,科學揭示了中國海在地質歷史時期的時空演化。系列圖件被綜合部門、產業部門、教育部門和科研院所廣泛使用,為國家發展規劃、生產教學科研等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數據。  

更新海域地球物理圖「中國海與毗鄰的西太平洋存在諸多與地學相關的主權、權益、生產和科學問題,需要基礎地學資料和圖件提供最基本的支撐。為維護我國海洋主權和資源權益,服務於海域劃界,急需符合國際標準的各類比例尺海洋地質基礎圖件。」據該系列圖主編介紹,「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國沿海地區是人口聚集經濟發達地區,不僅有大量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設,而且有防震減災的現實需求,重大工程從選址規劃、工程適宜性和風險評估、建設施工到工程後的穩定性評價、地質災害防治等都需要全程的地質信息保證。」「在科學研究方面,中國邊緣海和西太平洋海域位於歐亞、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亞三大板塊的匯聚、碰撞邊界,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天然氣水合物、富鈷結殼、熱液硫化物和海底富稀土沉積資源,是海洋地學研究的天然試驗場,基礎的科學研究也對區域性的海洋地質基礎圖件需求強烈。」該系列圖主編表示,「然而,自上一代1:500萬中國海域的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在1992年出版以來,已有20餘年沒更新。全海域的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件比例尺小於1:100萬,比陸地基本實現1:20萬全覆蓋低很多,而西太平洋海域的地學基礎圖件幾近空白,這與發達國家美、日、韓、俄羅斯等2000年前後海域實現1:100萬到1:50萬程度的調查和圖件出版有較大差距,也與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不相匹配。」


展示中國海地質與資源信息  

自1996年以來,在「我國大陸架地質特徵及其對劃界的影響」「我國專屬經濟區海底礦產資源勘查」「海洋地質保障工程」等國家重大專項調查的實施,使得我國海域地質調查程度基本上實現了1:100萬覆蓋,部分區域達到了1:50萬比例尺的程度,有的重點區域的調查程度甚至大於1:5萬比例尺。「海洋地質保障工程」安排了系統的1:100萬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工作,至2015年已完成所有外業調查工作。  

自2003年以來,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任務,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等5個部門15家單位的500餘名科技工作人員,耗時10餘年收集、整理我國海域-西太平洋的地質地球物理資料,對貫穿其中的中國海地質過程及資源環境效應等各項內容進行研究,進一步認識大陸邊緣演化與板塊作用的關係,編制「1:300萬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系統展示中國海至西太平洋的地質、地球物理特徵與資源、環境信息,為深化中國海的形成演化機制與礦產資源分布規律等科學問題,維護我國的海洋主權與權益,開發海底礦產資源,減少地質災害等提供基礎圖件。  

提供資源勘查開發基礎數據「該項目成果支撐國家海洋主權與權益維護,服務資源開發部署,促進調查、教學與科研工作。地球物理特徵、構造圖、盆地圖等資料,為國家制定油氣資源勘查和開發等戰略決策提供基礎數據,也為油氣和礦產資源生產部門提供重要參考。如為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政策制定提供基礎數據,為沿海地勘單位海域探礦提供精確基礎新數據。為其他科研項目提供基礎數據,如南黃海盆地與四川盆地對比研究,東海陸架盆地與中國東部陸域中生代盆地對比研究等,對海域盆地形成演化、前新生界發育及構造運動對中、古生界的改造等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認識,為海洋油氣資源新領域、新層位的發現提供了重要的前導資料。」主編告訴記者,「重力、磁力、地質、構造特徵等的圖件和科研成果,還將成為其他生產或研究項目的重要基礎資料。如為深潛器海試期間下潛深度預測、試驗性應用航次中作業選區提供水深、地形和重力異常、磁力異常等數據;為海域國家重大工程路由勘查提供水深、地形和底質類型等基礎數據等。」  

主編介紹,「海域新構造地質圖、地球動力學圖,可為地震部門提供海域地學基礎資料,給地震臺站布設、地震監測等提供重要參考。構造理論、海域地質特徵和地球物理特徵等,可以進入高校尤其是海洋類高校的課堂,作為海洋地質學、海洋地質構造學、盆地構造解析等本科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相關焦點

  • 青島啤酒:青啤王子海藻蘇打水填補了國內海洋大健康飲品的空白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14日訊,有投資者向青島啤酒(600600)提問, 尊敬的青啤董秘您好。作為青島的長期股東,最近和朋友們品嘗了青島的蘇打水,紛紛表示不想再喝第二口了,為什麼會有這麼難喝呢?
  • 中國科學家填補紅樹林截汙能力的研究空白
    中國科學家填補紅樹林截汙能力的研究空白金羊網  作者:李鋼 周惠宇 徐曉璐  2020-07-01 進一步加深了對紅樹林中毒害物質累積和循環規律及其對鄰近海域生態環境影響的科學認識
  • 海洋論壇▏南海海洋地磁固定觀測站建設初步研究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研究深入,為了開展全球性的,實時的,永久性的地磁觀測,主要地磁研究強國倡議並成立國際地磁臺網(Intermagnet),國際地磁臺網在全球擁有150個陸地島礁臺站和5個數據中心(GIN,分別位於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其中我國的長春、北京、肇慶、蘭州、烏魯木齊5個地磁臺站加入了國際地磁臺網在;另外,日本在西太平洋海域5580m和5690m水深設置了兩個海底地磁觀測站,具體位置見圖
  • 海洋動物「戀」上青島,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 專家懷疑是...
    」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遊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 近年來,青島近海海域頻頻出現鯨魚、江豚、海獅等大型海洋動物,與青島海洋環境的改善和漁業資源的恢復有很大關係。
  • 青島西海岸新區智慧海洋管理平臺啟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畢海虹、記者安然、殷曉旭報導 12月18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智慧海洋管理平臺正式啟動,實現了海洋綜合管理的「可視、可控、智能化」,以及海洋信息多部門共享共用。「青島西海岸新區智慧海洋管理平臺打破了海域使用、漁業養殖、漁船監管、防災減災、綜合執法、應急救援等傳統管理信息之間的界限,初步實現近岸海域可視、可探測,具備海上越界分析報警、漁船圖像智能分類識別、漁船違規行為分析報警等智能化功能。」
  • 日本研究人員提新海洋探測技術:利用黃貂魚繪製海床地圖
    據稱人類對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也要比對海底的了解要多,為此,科學家們正在開發各種各樣的技術來幫助填補這一空白。其中一項新技術是利用深海鰩魚來探測海底,它甚至還可能可以為所需的硬體提供動力。資料圖截止到現在,約80%的海洋仍未被測繪到,所以人們對擴大對海底的了解有著極大的興趣。
  • 海洋貿易與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研究方向為太平洋史、美國史、世界近代史。  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採用的是一條相對固定的跨太平洋往返航線,由西向東的航行一般是循北緯40~42度之間的海域;從阿卡普爾科返程馬尼拉的航行則循東北信風和北赤道洋流,沿北緯10~13度海域橫跨太平洋,經關島至馬尼拉。
  • 史學專論|王華:海洋貿易與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採用的是一條相對固定的跨太平洋往返航線,由西向東的航行一般是循北緯40~42度之間的海域;從阿卡普爾科返程馬尼拉的航行則循東北信風和北赤道洋流,沿北緯10~13度海域橫跨太平洋,經關島至馬尼拉。
  • 填補國內海洋數據產業空白 華錄山東總部基地項目一期封頂
    正在緊張建設的華錄山東總部基地項目(青島藍谷產業項目),包括總部基地及國家海洋大數據產業基地,將打造華錄集團在山東省乃至華北地區最大研發中心、創新中心、文化中心。承建方濰坊昌大建設集團青島公司經理楊成國介紹說:「進展最快的一期工程兩個樓座已經實現主體封頂,47#樓計劃2021年1月份主體封頂,一期工程計劃2021年12月30日竣工;二期工程也有一個樓座實現主體封頂,45#-1樓正進行主體七層施工,45#-2樓正進行主體8層施工,二期工程計劃2022年6月30日竣工。」
  • 高精地圖的應用與發展
    先明確一個概念,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地圖,用來查詢定位或導航的,例如騰訊地圖、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並不是高精地圖,它們的用戶群體與使用方向與高精地圖不一致,其製作流程也與高精地圖並不一致。 如何定義高精地圖? 一般來說,亞米級以下精度,都算是高精地圖。
  • 中國海洋科學家 | 海洋原生動物學家鄭守儀
    回國後,鄭守儀來到首都北京,受到了熱情接待,隨後她被安排到位於青島的海洋生物研究室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尚屬空白,研究資料缺乏,鄭守儀通過多方努力,短期內收集了大量有孔蟲的參考資料,開創了我國現代有孔蟲研究工作,這項工作在世人眼裡是枯燥乏味的,但鄭守儀卻在這微觀世界裡樂此不疲,她要爭分奪秒,儘快填補我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並追趕國際領先水平。
  • 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平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動
    12月18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了智慧海洋管理平臺啟動儀式。該平臺在全國率先打破海洋數據「信息煙囪」,實現海洋管理「一張圖」,建成海洋綜合管控「藍色天網」,是國家海洋局認可的「全國第一個海洋綜合管理平臺」。
  • 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平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動
    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平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動】12月18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智慧海洋管理平臺正式啟動!本次啟動的智慧海洋管理平臺打破了海域使用、漁業養殖、漁船監管、防災減災、綜合執法、應急救援等傳統管理信息之間的界限。同時它還初步實現了近岸海域可視、可探測,具備海上越界分析報警、漁船圖像智能分類識別、漁船違規行為分析報警等智能化功能。
  • 2020青島「海洋公益嘉年華」啟動
    9月19日上午,2020「守護美麗岸線,我們共同行動」暨「友善青島·藍色時尚」海洋公益嘉年華活動在城陽啟動。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自然資源部海洋諮詢中心副主任向友權在主辦方致辭中表示:「集體的力量是無窮大的,我們應通過淨灘聯合行動,引起更多人認識海洋、關心海洋、保護海洋的共鳴,營造出一種保護海洋、人人有責的氛圍。」
  • 填補西海岸新區空白,青大醫療集團北京天壇醫院工作站伽瑪刀中心
    6月28日,青島大學醫療集團北京天壇醫院工作站伽瑪刀中心在青島大學醫療集團慧康醫院正式開診。青島大學醫療集團北京天壇醫院工作站伽瑪刀中心引進有國內最先進的頭部伽瑪刀,是青島首臺頭部伽瑪刀;同時還引進了大醫集團最新款跨越式的體部伽瑪刀,是全球第一款具備圖像引導精準治療的伽瑪刀設備,也是臨床中最先應用SBRT治療理念的放療設備。
  • 填補青島空白!山東港信期貨有限公司獲證監會正式批覆
    這意味著時隔二十多年之後, 全國重新開閘設立的第一家期貨公司落地青島,青島市在法人期貨公司方面實現零的突破,填補了青島市金融領域的法人期貨業態空白,是青島發起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攻勢的重大戰果。港信期貨註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業務範圍為商品期貨經紀,由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島上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
  • 三種出現在青島海域的南方海鮮
    我國有4大海域中,和青島沾邊兒的只有黃海,有些物種可以通吃南北海域,有些則局限於南方或北方,沒有「遷徙自由」;但隨著近年的環境變化和氣溫升高,中國近海許多物種都出現了向北擴散的趨勢
  • 午休丨要有多努力,才能在世界地圖上留名?
    " 地理大發現 " 的時代也是地名爆炸式增長的年代遠涉重洋的航海家們發現和考察了未知的海洋與大陸也贏得了為其冠名的殊榮於 1728 年通過了白令海峽證實了亞洲與美洲間沒有陸地相連維他斯 · 白令白令的探索線路亞歐大陸最東點俄羅斯傑日尼奧夫角美洲大陸最西點美國威爾斯王子角兩者之間所隔的狹窄水道
  • 日本或將福島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海域會受到影響嗎
    近日,日本宣布,將在10月底前正式決定,福島核電站第一號機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屆時, 123萬噸核廢水,將從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續長達30年。 其實早在之前,根據韓國SBS電視臺報導,福島周邊6個近海縣市,約128萬噸可能受核汙染的海水,被注入韓日來往船隻的減搖水艙,並在到達韓國海域後排出。
  • 銀西高鐵填補我國高鐵建設技術多項空白
    銀西高鐵開通在即。屆時,從西安乘火車到銀川的時間將縮短11個小時。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首條串聯陝甘寧革命老區和穿越黃土高原地帶的高速鐵路,銀西高鐵的多項技術創新,填補了我國高鐵建設技術的多項空白。「銀西高鐵是我國一次性建成裡程最長的有砟高速鐵路。有砟軌道具有地形地質條件適應性好、投資少、建設速度快、行車速度調整空間大等優點。」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銀西高鐵設計總工程師馬文輝說。據介紹,銀西高鐵設計速度為250km/h,預留有進一步提速基礎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