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有心計的人嗎?在與人相處中,你經歷過被被人算計而不自知嗎?那麼你想知道一個人的內心真正的想法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生活中接觸的大多數人,都看不清楚其內心的想法,他所表現出來的只是想要讓你看見的部分,就是我們平時總說的口是心非,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
在《鬼谷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其大概意思是說:聖人在處理事物的時候,善於發現事物存在的規律,把握事物的關鍵,考察事物的發展過程,研究事物的變化以及事物應變能力的強弱,則因才而用、取長補短、有的放矢地處理問題。
其引申的意義為:要想去看透一個人,就要先去了解一個人,從這個人的角度去觀察、衡量,最後找出這個人的優缺點。
我們應如何才能確定哪些人可以做朋友?哪些人可以做同事?哪些人可以做知己?
第一步:「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
觀察一個人的品質如何,探究其有無虛實,我們可以從他的欲望和嗜好去著手觀察,並加以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的志向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活在自己製造的假象中,那要如何穿透假象,看清楚一個人的本質呢?就需要「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一個人在如何偽裝,其本身所具有的習慣是不會發生改變的,鬼谷子告訴我們,要想了解一個人,首先要先觀察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只有面對自己熟悉的日常,才會放下戒心,釋放真正的自己,所以這個時候觀察一個人是最清楚、最本質的。
第二步:「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
觀察其言語,適當地提出質疑,以探知他的真情實意,性格為人。得知對方的情況後,緘默不語引對方暢所欲言,便於自己了解其是否對自己有利。
想要確定一個人與自己是否是志同道合之人,鬼谷子告訴我們,在交談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為人,當與他人交談時,交談過程中我們可以就某件事提出相反的觀點,而對方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就會進行有利的辯駁,適當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之時,防備之心便會降低,我們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是敵是友,是好是壞,是強是弱,從而確定這個人品性如何。
第三步:「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
對他人開放,是探知對方的真情實意,對他人封閉,是為了考驗對方的誠心。
春秋時期,齊恆公任命司馬穰苴去抵抗晉、燕兩國時,司馬穰苴知道自己資望太低,就先開放,讓齊恆公派個使臣做監軍。等到莊賈沒有按照規定時間回合,觸犯軍規時,他採取閉合的方式,不留一點情面,將莊賈按軍規處置,從而在軍中樹立威信。這件事告訴我們開放時要考慮周詳,避免可乘之心;封閉時嚴守內心,不露一絲一毫的破綻。人際關係遇到困惑的時候,不妨讀讀這本書,也許能有不一樣的啟迪
靈活的運用捭闔之道,可以明顯地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認清事物的真實面目,明辨人心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