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車》原創行業報導:國內汽車集團一般都會包含合資企業和自主品牌這兩大部分,像一汽集團裡既有豐田、大眾、奧迪等合資板塊,也有紅旗和奔騰等自主品牌。通常來說,合資板塊在集團內部都是佔據銷量及利潤主導地位的一方,自主品牌的貢獻度則不太高,像一汽、東風、廣汽等集團均是如此。
不過時至今日,這般局面也有被打破的例子,也就是說在同一汽車集團裡的自主品牌也有能力反超合資板塊,像吉利集團便是民營企業的典型代表,反之國企方面則有長安汽車。但有意思的是,長安品牌乘用車銷量反超合資板塊的主要原因並非是前者的愈發壯大,而是合資板塊出現了嚴重衰退,因而才顯出長安自主品牌的「突出」。
◆ 合資大腿靠不住
「我們公司內部在2016年底感到冬天要來了,但有一點沒有判斷準確,就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在2018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回憶時說到。事實上,2016年是長安汽車迄今為止的銷量巔峰,其時集團總銷量首次突破了300萬輛,其中長安馬自達勁增28%至19.4萬輛,長安福特增長14%至95.7萬輛,長安乘用車自主品牌也增長了27.6%達128萬輛。
作為對比,那一年長安DS銷量大幅下滑34%,長安鈴木則是延續了自2011年開始的下滑勢頭,2016年繼續跌去4%,顯然那時在長安汽車內部已有了明顯的市場分化現象,只不過由於DS和鈴木的銷量向來不大,對於集團整體表現影響較小,因而不被外界重視罷了。
在經歷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長安汽車從2017年開始出現銷量下滑趨勢,直到當下,2019年長安馬自達銷量同比下降19.66%至13.36萬輛,曾喊出衝擊百萬輛銷量的長安福特則更慘,去年再次暴跌51.3%至18.4萬輛,這與2016年時的輝煌成績可謂天差地別。
自2017年~2019年這三年的滑坡階段裡,實際長安汽車也有所積極改革,其中官方於2017年底提出了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要求以兩年時間來重新梳理品牌、將合資板塊調整到內部管理體系,並且要把舊的、不符合未來發展的版塊全部拿掉,其中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對此改革形容說,「過程非常痛苦。」
在這般計劃之下,就有了2018年鈴木退出中國市場、2019年轉讓長安PSA的50%股權這兩項重要決定。至此,長安汽車也得以將合資板塊的工作重點放在長安馬自達、長安福特以及新晉的長安林肯身上了。
對於長安福特而言,導致其過去幾年銷量滑坡的重要原因在於缺乏全新車型,而如今隨著全新銳際、換代福克斯及其衍生車型福克斯Active的推出,以及後面還有福克斯旅行版、國產探險者等車型將上市,產品線得到豐富的長安福特或將藉此止住頹勢,不過如何將品牌影響力恢復到原有高度則又是另一重要課題了。
與此同時,目前長安林肯已經推出了首款國產車型的緊湊型SUV冒險家,之後中大型SUV飛行家也將國產上市,此舉無疑開啟了林肯在華發展的新篇章,但林肯和福特同樣要面臨品牌力的考驗,這也意味著兩者的發展仍需要些時間才能見成效。
至於長安馬自達也還是令人擔憂,其同樣有著新車較少的弊端,而早前馬自達總部還宣布在未來兩年內除了給現有車型更新換代以外,將無其它全新車型發布,此舉多少加深了大家對其發展的憂慮。
在此基礎上,大概小型SUV的CX-30將是這兩年長安馬自達唯一能推出的新車了,該車搭載2.0L自吸發動機,最大功率158馬力(116kW),最大扭矩200牛-米,三圍尺寸4395x1797x1545mm,軸距2653mm,預計年內投產上市。雖說新車產品力表現還不錯,但官方要想藉此來扭轉銷量下滑的局面也有不少難度,因此今年其銷量表現或許仍不太樂觀。
◆ 自力更生最實際
在合資板塊仍需要更多時間來恢復之際,如今有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將長安汽車止住的,大概就是長安乘用車品牌了。以今年前兩個月銷量來看,長安汽車共售出16.3萬輛,其中長安馬自達佔1.1萬輛,同比下滑了44.6%;長安福特表現稍好一些,僅下滑10%至1.9萬輛;反之長安品牌乘用車累計取得9.4萬輛,佔整體比例已達58%,可見長安汽車要想實現自救還得靠「自己人」。
事實上過去長安品牌乘用車銷量失速的原因,很大程度離不開其老套的品牌印象,具體反映在產品層面就是設計較為平庸、缺乏明顯亮點,這一弱勢在如今自主品牌紛紛提出品牌升級以後尤其顯得突出。
為了解決這般問題,於是造型張揚的長安CS75 PLUS得以被推出市場,該車以碩大的燻黑格柵及扁平化大燈示人,輔以內飾的連體屏設計以後進一步突出了整車質感。憑藉著這般產品力的塑造,長安CS75 PLUS自去年9月上市至年底便迅速售出超過7萬輛,此舉可以說是給「久旱」的長安汽車終於嘗到了一點甘露。
乘著長安CS75 PLUS這道攻勢,長安決心將「PLUS」的做法普及開來,其中後來CS55 PLUS和逸動PLUS均換裝了長安CS75 PLUS的設計樣式,這般舉措在使得整車更加符合年輕人口味之餘,也給品牌作出了足夠的煥新改革。
除去在現有產品上實施「PLUS」做法以外,對於即將推出的全新車型,長安品牌乘用車則是瞄準了高端化定位,其中「引力」系列將成為關鍵舉措,長安UNI-T則是該系列的首款車型。新車有著一副大膽個性的外觀風格,座艙內依舊主打雙10.25英寸的連體大屏設計,另外它還搭載了1.5T+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的組合,最大功率180馬力(132kW),最大扭矩300牛-米,這般產品力足以為「引力」系列開個好頭。
雖說長安品牌乘用車的高端化進程來得並不算早,但看到長安UNI-T這款車型以後,大概外界對官方的高端化嘗試也能抱有較大信心。據了解,「引力」系列將推出4~5款運動型轎車和SUV,未來新系列的市場表現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長安品牌乘用車還在科技領域裡拓展新的跑道,其中在純電動汽車方面將推出三大新能源整車專屬平臺,這三者分別是針對小型車的EPA0平臺、緊湊型車的EPA1平臺,以及中型和以上級別車型的EPA2平臺。另外在自動駕駛領域,官方不久前剛剛才完成了國內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可見長安品牌乘用車在新跑道上的進擊亦是相當充滿了衝勁。
《我有車》總結:張寶林在去年底受訪時曾說到,2019年是長安汽車實現轉折的一年,儘管2020年仍然存在挑戰,但隨著「第三次創新創業」措施的陸續到位,優化效果正在顯現,2020年應該會比去年更好。的確,隨著新推出的「PLUS」車系愈發釋放其市場衝擊力、定位高端的「引力」系列車型開始進入市場,以及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化領域繼續創出佳績的情況下,長安品牌乘用車的發展已然重新步入正軌,毫無疑問它將接過帶領集團發展的接力棒,成為驅動集團前行的核心骨。《我有車》還有更多原創新車/降價行情報導喲,快來獲取第一手買車、用車資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