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為切實做好2020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以及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執行情況的審議工作,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專項部署,並認真抓好落實。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前期開展工作情況
1.充分調研,認真聽取意見。為做好專項審議工作,城建環保工委多次與市生態環境局溝通,研究明確時間節點,提出具體要求。同時,繼續以往專委委員領銜相關工作的做法,明確由城建環保委委員和專業代表小組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對該項工作開展前期調研,提出意見建議。10月下旬,城建環保工委組織部分專委委員、專業代表小組成員赴建德、淳安對年度環境狀況審議工作進行了調研。聽取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關於2020年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匯報,徵求有關區縣人大常委會和政府部門的建議意見。
2.搞好結合,收集掌握情況。結合常委會開展的「十四五」規劃編制意見徵集工作,召集城建環保委委員、專業代表小組成員,專題聽取對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及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建議;結合省人大常委會土壤汙染防治執法檢查,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情況;聚焦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的重點信訪件,由常委會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隊,組織開展落實整改情況專題督查,並對督察交辦信訪件進行匯總梳理,掌握影響生態環境保護的共性問題,為常委會專題審議提供依據。
二、2020年生態環境總體情況
2020年,市政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杭州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的要求,深入推進「八項清零」,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紮實推進「美麗中國」杭州樣板建設。
1.環境質量狀況持續改善
今年1-10月,全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281天、同比增加49天,優良率92.1%、同比上升15.8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市區PM2.5平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4%(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PM10平均濃度49.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5%(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
市控以上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98.1%、同比上升3.8個百分點,功能區達標率100%、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佔比100%、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與去年同期持平。
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基本摸清底數。完成1026個地塊基礎信息採集、180個地塊採樣和檢測。強化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全市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實現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已創建示範小區1698個,佔小區數36.1%,生活垃圾量保持低位增長;完成重點產廢單位一般工業固廢利用處置情況摸底調查。加快提升固廢處置能力,第三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將於年底建成投運,全市工業固廢無害化處置利用率達98%以上。
2.生態文明規劃執行紮實有序
一是將《杭州市溼地保護規劃》納入國土空間編制計劃,制定完成《杭州市溼地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進一步明確「溼地水城」建設思路。實現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管理,提升「雙西」整體管理能力,強化西湖西溪原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二是編制完成《杭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思路》、《杭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為區域內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鄉建設、重大項目選址提供重要依據。三是完善生態空間布局。全市劃定並堅守5594.63平方公裡生態保護紅線,佔國土面積33.2%,面積和佔比均居全省首位。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2020年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立項子項目684個,完成391個,完工率57.1%。我市不斷完善生態制度、持續優化生態經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文化日益繁榮、生態人居得到穩步提升。
3.督察問題整改有效落實
一是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15項整改任務已完成12項,長期堅持2項,另有1項正在整改中(天子嶺垃圾超負荷填埋問題);1591件信訪已完成1589件,2件正在整改實施中(1件為高速隔音屏安裝,省整改辦同意延期,與滬杭甬高速抬升工程同步完成;1件天子嶺垃圾填埋場臭氣擾民問題,整改時限為2020年12月底)。二是第二輪中央督察組轉辦的1157件信訪件(其中重點件15件)全部按時辦理並反饋。截至目前已辦結781件、按時序推進整改376件(2020年前完成279件、2021年前完成82件、2022年前15件)。三是2019年省級督察反饋意見指出的49項具體問題已按時完成整改37項、立行立改2項、整改中10項;交辦的356件信訪已完成343件、13件還在辦理中。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生態環境雖然持續好轉,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環境的嚮往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杭州正處於「後峰會、前亞運、城市現代化」重要窗口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也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對照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的要求,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諸多矛盾和挑戰。突出表現在:
1.大氣汙染防治方面:市區PM2.5平均濃度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為23微克/立方米),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名靠後。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中,有關大氣汙染防治的信訪件佔比37.17%,所有分類中佔比最大。大氣汙染問題仍是百姓反映的熱點問題。一是主城區機動車保有量大,尾氣排放對PM2.5的貢獻率高達35.5%。二是亞運場館、軌道交通、快速路網等基建項目量大面廣,全市共有各類建設工地約5000餘個。工地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揚塵汙染問題仍較突出。PM10平均濃度高於嘉興、紹興等周邊城市。三是秸稈焚燒在農村地區還不同程度存在;主城區內大部分老舊小區周邊配套餐飲用房不足,加上日常監管的不到位,餐飲油煙汙染依然突出,投訴不斷。
2.水汙染防治方面:一是部分區域截汙納管不徹底、雨汙分流不到位,有些早期採用截流制方式截汙納管的區域,雨天容易產生溢流,造成部分河道水質波動。蕭山區浦陽江出口斷面、餘杭區五杭運河、淳安縣小金山斷面個別月份水質不夠穩定;受平原河網為主的地理特徵影響,河道水流動性普遍比較差,在剿滅劣Ⅴ類水後進一步改善提升水質的難度較大。二是市區汙水處理主要集中在七格汙水廠,承載能力過於集中,存在安全性風險的問題。城區城鎮局部區域汙水處理能力還有差距,如濱江區汙水納入蕭山區錢江汙水處理廠,該廠目前滿負荷運轉。按照去年開始實施的《浙江省城鎮汙水處理廠主要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我市仍有35家汙水處理廠須在2022年前完成提標改造;部分鄉鎮汙水處理廠存在處理水量不足的現象。三是部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較早,使用時間較長,且早期部分採用無動力方式,處理效果相對較差,仍需進一步提升改善。
3.土壤汙染防治方面: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土壤法)出臺後,對基層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強的技術性, 但是基層土壤汙染專業力量普遍不足,在推動土壤法貫徹執行方面還面臨著監管能力上的差距。二是土壤汙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涉及多個部門,尚未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具體監督管理職責,部門聯動機制有待加強。三是一般用地變更地塊均需要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並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組織評審,所需時間長,土壤調查審查程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流轉受速度。
4.固廢汙染防治方面:一是生活垃圾分類實施後,全市餐廚、廚餘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富陽生活垃圾發電廠採用循環流化床,工藝比較落後;建德生活垃圾還採用填埋作業並面臨填埋場即將填滿的問題。靜脈小鎮建設仍滯後,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填埋作業臭氣擾民問題仍然突出。二是雖然近年來我市先後新建了一批工業固廢、危廢處置利用項目,處置利用能力總量已能滿足需求,但存在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部分工業固廢需要委託外運處置,出路不夠穩定。三是目前全市僅一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且周邊陸續新建了住宅小區,「老廠新居」問題日益突顯。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突出規劃引領,推進「美麗杭州」建設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之年。一是結合「十四五」規劃的編制,積極謀劃好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內容;評價資源環境承載狀態和潛力,明確資源環境短板和比較優勢,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目標,編制好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圍繞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杭州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二是對《「美麗杭州」建設實施綱要(2013-2020年》的實施情況要認真進行總結評估,確保各項指標和任務圓滿完成。同時,編制並實施《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綱要(2019-2035年)》,謀劃好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工作思路,明確生態建設和汙染防治工作重點。三是深化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推動建立千島湖水生態系統保護新體系,加強千島湖水環境研究,強化動態監管。
(二)解決突出問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繼續做好汙水零直排工作,提高截汙納管和雨汙分流質量,做好初期雨水收集試點工作,防止河道水質反彈。進一步優化汙水處理設施布局及管網更新,加快之江汙水廠、城北汙水廠一期、臨江汙水廠二期、錢江汙水廠四期等項目建設進度。加強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和提升改造。二是落實《杭州市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深化能源結構調整,推動國III柴油車淘汰,推進車輛運輸清潔化,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排放源清單。加強PM2.5源解析研究和O3(臭氧)產生機理研究成果運用,提升大氣治理水平。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研究,避免露天焚燒。三是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完善生活垃圾、工業固廢等分類收集處置設施的布局及建設。增加重大環境基礎設施投入,在「十四五」期間啟動一批採用國際先進技術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四是加強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加快推進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建立健全杭州市智慧化土壤環境勘查與修復系統網絡,探索「數字治土」新思路,強化土壤汙染防治,全面提升我市土壤環境質量。五是做好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的整改工作,動態跟蹤監管,強化舉一反三,防止問題反彈。同時,對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督查,加強長效管理,確保整改工作落地見效。
(三)健全體制機制,提升環境治理能力
一要嚴格貫徹執行《杭州市城市揚塵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壓實各部門屬地政府職責,督促各類工地落實落細各項揚塵治理管控措施,加強揚塵精細化管控和整治力度。加大揚塵汙染違法行為的查處和曝光。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製作主城區餐飲禁開區電子地圖,健全落實部門協同工作機制,深化餐飲油煙治理。二要優化移動源汙染治理機制。加快推進國Ⅲ柴油車淘汰和新能源車的推廣,以加強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管理為重點,加快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監管機制,加強油品質量監管和外地柴油貨車監管。三要加強區域協同共治。要加大區域聯防聯控和聯動執法,改善區域空氣品質。深化千島湖流域上下遊合作共保,加強杭黃、杭衢生態環保戰略合作協議,完善跨界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