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修訂:為嘛「的盧」的「的」從二聲變成了四聲

2021-01-19 水寒說語文1

今天的文章,要為一個非常常見的多音字的讀音問題「糾結一下」,這個常見字就是「的」,怎麼樣,這個字是不是足夠常見,甚至可以說屢見不鮮。在我們現在讀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必然會見到「的」字,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出現,可能會十次二十次地出現。就在這一段話中,就已經有若干處「的」出現了。

那麼,這個「的」字有幾個讀音呢?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四個讀音。

最常見的就是讀輕聲的助詞「的」。

其他的三個分別讀dī,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打的」;dí,比如,我們熟悉的詞語「的確」;dì,比如目的,眾矢之的。

以上四個讀音,大家都比較熟悉,具體到某個語境中,似乎也不難區別。但是,如果我問您,在辛棄疾的名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馬作的盧飛快」中的「的」讀什麼讀音呢?您很可能會一愣。

不但您會一愣,就是語文老師也會糾結,不但語文老師會糾結,就是語文教材也會糾結。

比如,同樣都是部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同樣都是2018年12月第1版,但是在2019年1月第1次印刷和2019年12月第2次印刷中,兩個版本關於「的盧」的「的」注音就不同。

謂予不信?請看下面的兩幅圖片.上圖為部編版九年級下冊2018年12月第1版2019年1月第1次印刷,下圖為2018年12月第1版2019年12月第2次印刷。

前一幅圖注釋的是二聲 dí,後一幅圖注釋的是四聲dì,哪一個是對的呢?您可能會說,哪一個在後哪一個對?

為什麼後面的一定就對,前面的一定就不對呢?而且,即使是後面的對,前面的不對,那修改的理由又是什麼呢?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學習應有的樣子。

我們先在網絡上用常用的工具書「漢典」查一下。

這裡的「的盧」的「的」注音就是四聲,而不是二聲,那麼,是因為漢典中這樣注釋了,於是部編版的教材就這樣修改了嗎?顯然不足為據。因為網絡工具書也有很多時候並不靠譜。

既然是文言中的字,那麼,就應該查一查古漢語的工具書中如何說。

在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必備的工具書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五版)中,對「的」字的解釋如下:

(註:因為原書中這個字正好趕上頁碼變換,所以我用做圖工具把兩張合為一張了)

原來,「的」的最初讀音是dì,本義是「鮮明,鮮亮的樣子」,比如「朱唇的其若丹」(宋玉《神女賦》),「渠荷的歷」(周興嗣《千字文》等等,鮮亮的色彩都可以用「的」來表示。

至於「的確」的二聲,「打的」的一聲,乃至助詞「的」的輕聲,都是後來的讀音。但又不能據此就證明「的盧」的「的」必然讀「dì」。

再查其他的工具書,又透露了新的消息。

在商務印書館更大型一點的工具書《古代漢語詞典》中,有這樣的注釋:「白色。《周易·說卦》:「其於馬也,……為的顙。」在中華書局出版的《王力古漢語字典》中也有這句話的引用。

(註:上圖為《古代漢語詞典》中關於「的」的解釋)

(註:上圖為《王力古漢語字典》中關於「的」的解釋)

兩者的差別在於《古代漢語詞典》認為「鮮明」是本義,而「白」是引申義,而王力《古漢語字典》認為「白」是本義,而「鮮明」是引申義。

不過,不管如何,這兩天本工具書關於「的」的注釋中都透露出來了與「馬」有關的信息來了。

再回過頭來,查一查「的盧」馬到底怎麼的一匹馬。百度百科中的解說如下(有壓縮改編):

「的盧」原為劉表手下降將張武所有,後來張武造反,趙雲斬張武奪馬,劉備想要將這匹他認為「極其雄駿」的千裡馬送給劉表作為報答。但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於是劉表又趕緊找藉口把這匹馬送還劉備。

後來,劉備在遭到蔡瑁陷害,騎著的盧逃跑時,前有寬闊數丈的檀溪,後有追兵,想起來的盧妨主的說法,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哪成想,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後來,劉備把這匹馬贈送給龐統,但是龐統卻無福消受,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從此後的盧馬也失去了蹤跡。

除了三國故事中這段神跡,讓的盧馬名聲大噪之外,辛棄疾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也使得的盧馬的更加聲名遠揚。

說完了「的盧」馬的傳奇故事,回到的盧馬的得名上來。

《康熙字典》中關於「的」的注釋中說:

又馬名。【易·說卦】其於馬也為的顙。【註】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爾雅·釋畜】作馰。

這與前面「的盧」的故事中關於的盧馬的得名相互印證。可見,「的盧」之「的」最初就是「白色」的意思。就是因為這匹馬的額頭前有白色的毛而得名。

《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標註引伯樂《相馬經》曰:「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兇馬也。」

《相馬經》中的這段說法再次印證了「的盧」馬名稱的來歷,和額前的那撮白毛有關。因為「的盧」馬之「的」要解釋為白色,所以,其讀音也應該是四聲dì,因為只有在這個讀音下的義項中「的」才解釋為白色。

以上關於「的盧」馬的得名與教材中對的盧馬的特徵的注釋完全吻合,教材中的注釋應該來自於以上內容。不過,部編版教材在最初注音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音義結合的問題。

馬作為一種常見牲畜,其與先民的關係,比我們今天想像的還要緊密得多得多。我們今天統稱為「馬」,大多數人充其量還因為古代名人故事,知道了諸如「烏騅」「赤兔」「汗血」等有限的幾匹名馬的稱呼,但實際上在《詩經》中,關於馬的不同稱呼,就有幾十上百種之多,今天帶有「馬」字旁的字絕大多數與馬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帶馬字旁的字,也與馬有關。

比如:

以毛色命名的馬:

騂 xīng :赤色的馬。

驪 lí :純黑色的馬。

騅 zhuī :青白雜色的馬。

……

還有一個馬的某各部位特徵命名的馬:

驤 xiāng :後右蹄白色的馬。

馵 zhù :後左腳白色的馬。

魚:兩眼白色的馬。

……

除此之外,還有以品種性質,使用功能等等來命名的馬。

「的盧」馬正是以馬的局部特徵來命名的。這裡的「的」是「白色」,而「盧」通「顱」,就是頭顱的「顱」。前面引用《易經》中的「的顙」的「顙」就是「額頭」,也與「顱」有關,所以「的顙」就是「的盧」。

可能很多人讀到此處,覺得費了這麼大的勁兒去弄清楚「的盧」之「的」到底是讀二聲還是四聲,這個事兒不值得。教材上怎麼注就怎麼讀就是了,只要記住了,考試不丟分就行了。再說了,讀二聲和讀四聲有啥關係,還不都是劉備騎的那匹馬,大家都知道咋回事。

其實不然,我們對一件事,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語文老師的教學尤其如此,不能只是簡單直接地告訴學生一個字讀什麼,甚至也不能只是告訴他們去查工具書弄清楚某個字讀什麼,而要引導他們學會正確使用工具書,學會掌握漢字的路徑和方法,由此深入體會關於學習一個漢字為什麼非要至少做到音、形、義三結合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最新部編版初中語文7-9年級教材梳理,值得收藏!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訓練教材主題活動任務活動與寫作七上有朋自遠方來1、學習交友之道;2、自我風採展示活動寫一段自我介紹的文章。1、試著寫一篇小說;2、為小說續故事;3、穿越時空,與小說人物對話。九下歲月如歌—我們的初中生活1、成立編委會,做出分工;2、搜集資料,創作文稿;3、編輯加工,裝幀製作。以文字為老師、同學「畫像」;用文字刻畫集體群像。
  • 部編版一年級知識點「一」字的變調
    2、讀四聲 yì 的情況:「一」在非四聲(去聲)音節前念去聲( yì )例如以下情況都讀yì :  一條 一年 一團 一頭 一直3、讀二聲 yí 的情況:「一」在四聲(去聲)音節前念陽平(yí)例如:一夜 一會 一半 一切 一位 4、讀輕聲 yi 的情況:「一」在重疊動詞中念輕聲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名師出品):第七單元質量評估卷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且必須要堅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學科的學習更是如此,它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期間需要學生和家長共同努力。因此,即使一份製作精良的複習資料,如果你不去堅持使用,那麼也很難起到效果。
  • 「下載」部編版一年級至六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寒假可以預習起來!
    杭州公辦初中會崛起嗎?公辦初中提質強校方案徵求意見,教育局力挺公辦初中!獲取杭州升學教育資訊寒假馬上開始了,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家長準備好輔導孩子預習新知識了嗎?今天給大家搜集到了部編版一年級至六年級的語文下冊電子課本,快快下載好,寒假帶著孩子預習吧!
  • 教材又出錯,《木蘭詩》的「唧唧復唧唧」不可能是嘆息聲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木蘭詩》幾十年後,重讀這篇初中課文,少年往事,一齊湧上心頭,令人恍兮惚兮,不知今夕何夕。正是:歲月擲人去,忽焉老將至。對鏡覽朱顏,韶華如水逝。重溫《木蘭詩》,只因語文教材中,對"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有了變化。把原先的織布聲,改為嘆息聲。從情感上言,我選擇原說,從考據上論,我認同新解,但若刨根問底,二者均非《木蘭詩》的本義。
  • 教育部:2021年將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全學科教材修訂工作
    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教育部24日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實現了普通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目前已覆蓋20個省(區、市),將在2022年前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
  • 統編初中語文春季教材的29個問題答疑
    第一期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答疑出爐啦! 人民教育出版社微信平臺日前發布是第一期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答疑,各位編者一共為大家解答了29個問題。
  • 語文教材增傳統文化知識 專家:有益於學生成長
    法制晚報訊 北京市教委近日發布《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意見》指出,小學和初中語文將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如古詩詞、漢字書法、楹聯等內容,通過不同形式豐富學生閱讀經典的渠道。  中小學增加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複習資料,老師:吃透成績遙遙領先
    今天我們為大家提供一份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分類複習資料,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通過提供的偏旁部首,把知道的帶有這些偏旁部首的字寫出來。通過做這些練習題,能夠加深學生對字的偏旁部首和結構的認識。
  • ...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
    2020年秋季起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五個不變今年秋季學期起,我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全區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其他學科課程設置不變
  • 小學語文教師使用統編新教材,一定要注意這3個問題!
    我想這是基於兩個方面:一是能夠基於學情,考慮到了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難點在哪裡;二是對全套小學語文教材、年段特點、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和這篇課文的編排意圖有充分的了解,能夠準確地把握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比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在「修訂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第二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部分提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明確提出「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概念。高中課程標準的這些新理念、目標要求,已經體現在了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之中,如「五位一體」「四個自信」等相關內容的落實。
  • 初識格律和平仄四聲
    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 為什麼讀「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千騎qí卷平岡」,語文教材回應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就算很多人不喜歡這樣讀,不過時間久了,相信大家也會慢慢接受。只是,為什麼類似漢字的讀音又沒有改?比如,「千乘之國」的「乘」,讀音「shèng」,是名詞,意思是「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新華字典依然有兩個讀音「shèng」和「chéng」。
  •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破陣子》
    [譯文一]   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八百裡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熟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很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博得天下生前死後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髮人!
  • 詩詞中古韻的四聲標註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什麼不同?
    舊體詩四聲與現代漢語四聲是否有區別?有何區別?當然是有區別的。古代四聲是分為「平、上、去、入」,而現代漢語四聲則是「一、二、三、四」,這四個聲調有對應,但又不完全對等。因為古代四聲是基於當時中原發音總結而成,隨著元朝兵馬南下,將中原口音的漢人和知識分子趕到南邊,北方口音逐漸成為發音主流。而普通話實際上就是在當時的北方口音慢慢演變而來。音調不同,對漢字四聲劃分的標準自然就不同了。
  • 「不」讀二聲還是讀四聲(4—8年級學生閱讀)
    ——選自《現代漢語詞典》第105頁 「不」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也是使用頻率極高的,這個只有四筆的字,在我們的字典中就有三百多個詞語,很多看似與這個字不相關的字,其實也是由這個字引申而來! 字
  • 最新部編版: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知識大全+練習題,建議收藏列印
    最新部編版: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知識大全+練習題,建議收藏列印在初一語文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養成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那麼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霸老師教同學們按照不會的詞義,學生要學會結合書下注釋,理解重點字詞的含義,並積累這些字詞,為以後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部:基礎一定得牢固。同學們在讀文言文的過程中,要學會讀、想、查、摘、記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好的掌握文言文。
  • 興國縣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舉行
    客家新聞網訊 鍾國平 曾楠  凌小兵報導:12月6日至10日,由縣教科體局主辦,興國縣教師進修學校與縣教研室共同承辦的國家菸草專賣局援建項目——興國縣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如期開班本次培訓為第一階段,為期五天。來自初中各校的語文骨幹教師及聞樟工作室的成員共42名教師參加了培訓,培訓方式為線上主題學習與線下課例研討。
  • 語文教材越改越難,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溫儒敏教授為何喊冤
    語文教材變化之二:加大閱讀篇目,重視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中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著重體現「大語文」觀,既注重體現語言文字的基礎工具的作用,更注重它「立德樹人」塑造靈魂,提高人文修養的作用,因此儘可能多的設置了一些對人生極有啟發的名家名篇,引導學生去接觸更廣袤的文學世界,從閱讀中體會人生真諦。
  • 高中思政、語文和歷史新教材就位,部分省份今年將啟用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8月8日,教育部下發通知,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教材已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核通過。今年秋季起,部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高一年級開始使用新教材。根據教育部安排,使用新教材的省份,從高一年級開始使用《2019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教學用書目錄(根據2017年版課程標準編寫)》中的教材。該目錄顯示,語文學科主編為溫儒敏,包含必修(上、下冊)與選擇性必修(上、中、下冊);思想政治科目主編為張異賓,包含三冊必修與四冊選擇性必修;歷史科目主編為張海鵬、徐藍,包含必修(上、下冊)與三冊選擇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