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柯文哲近來開闢「新戰場」,預言臺灣多個縣市未來財政將會「苗慄化」,大膽比喻引發苗慄縣長徐耀昌等多位縣市首長不滿。但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鴻薇6日總質詢時批評,柯文哲製造自己減少舉債、努力還債假象,實際上明年臺北市歲計剩餘將創14年來最低,還超支更將達98億(新臺幣,下同);此外,她還批柯文哲為明年選舉亂花錢,非常不可取。
王鴻薇表示,歲計剩餘是市府歷年預算執行後所累積的積蓄,提供給未來年度支出、債務還本的資金調度,等於是市府的「儲蓄金」。根據2015年至2018年市府編列的預算書,柯文哲運氣好,上任前2年都剛好遇到「法令」修改而超收稅額,才得以美化財政收收入;她舉例,去年重新評定公告地價,臺北市平均漲幅達3成,地價稅收入大增,「不然以柯文哲的花錢習慣,市府早就捉襟見肘!」
「柯文哲的還債能力根本是假象!」王鴻薇痛批,臺北市財政局多次發出新聞稿強調柯文哲的還債能力,塑造省錢形象,讓市民相信柯文哲是最會還債的市長,根本是打腫臉充胖子。
另外,柯文哲多次強調不喜歡一次性活動,但王鴻薇指出,臺北市府明年活動卻從年初到年底,例如觀傳局辦理為期1個月的杜鵑花季編列800萬、斥資2596萬元辦銀髮觀光活動,也和重陽敬老禮金一樣是一次性;另外,臺灣地理頻道拍攝的世大運影片,製作費加託播費也要1500萬。她呼籲,市長應重視財政紀律,不要為了明年選舉,放手編預算、放手花錢,實在不可取。
對此,柯文哲否認是為選舉辦活動,且杜鵑花季、陽明山花季、海芋季、白晝之夜等大型活動,未來都會變成每年固定舉辦,也會把資料留下來,變成在地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活動,不是亂花錢。他也強調,超支不會倒98億這麼多。
對於議員所指,臺北市財政局長陳志銘則列舉數據反擊,表示前市長陳水扁卸任後,算計剩餘累積留下354億元;前市長馬英九時代多支出61億元,累積留下293億元;前市長郝龍斌市長再多支出掉62億元,累積留下231億元。
陳志銘指出,柯市長上任首年(2015年底),歲計剩餘增加82億元,致累計剩餘數達313億元;第二年(2016年底),歲計剩餘再增加98億元,致累計剩餘數達411億元。而2017年底、2018年的歲計剩餘尚未累積回去,但去年剩餘已超過411億,因此柯市長首任任期結束,歲計剩餘不可能會低於前一任所留下的231億元。
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