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婚男士都有類似的體驗,妻子開始帶孩子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整個人變得敏感易怒,在男人看來芝麻大的小事都能勾起妻子的怒火.....
譚先生和妻子結婚四年,他們是自由戀愛,夫妻感情特別好,去年他們迎來了愛情結晶。
夫妻倆了解過一些育兒知識,知道隔代撫養的弊端,而且自己的孩子就應該自己帶,商量好後,由妻子辭職,在家裡全職帶娃,他上班養家。
剛開始倒相安無事,現在孩子兩歲半,可是現在他越來越發現妻子「不可理喻」,婚姻不僅成了圍城,簡直就成了一座墳墓。
譚先生不理解為什麼妻子不用上班,哪還那麼多情緒,他下班回家,妻子對他不僅沒個笑臉,說話也很大聲,特別是給他打電話時,他好幾次以為自己開了擴音器……
我們從這個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家庭縮影中看到了什麼呢?希望以下文章能幫助更多男性理解」妻子生完孩子後為何像變了一個人「。而妻子們也要理解丈夫的不易。
01
女性為家庭的付出被嚴重低估
男人抱怨妻子不上班還那麼多情緒,這句話中隱含著「妻子不掙錢還那麼多事,「是我養著一家人,而不是她,我比她還累。」
其實相比較男性為家庭掙得的收入,女性在家務和育兒方面的付出被嚴重低估。
對於全職媽媽而言,家庭就是24小時的職場,一般人或許會認為家庭主婦因沒有工作,不需要每天面對主管、客戶及業務上所帶來的壓力,但是全職媽媽來說,日常的家務、育兒問題、婆媳關係、封閉的人際關係等都是一系列的沉重的壓力。
孩子感冒發燒了,丈夫會說:你是怎麼照顧孩子的?孩子鬧著要買玩具,你不買,孩子會說:是因為你沒賺錢嗎?夫妻鬧了矛盾,婆婆會說:我兒子養家不容易,你應該體諒他。朋友約你吃飯,你會說:我帶著孩子不方便,不去了 。諸如此類的」委屈「不甚枚舉,有位作家曾用一句話道破真相:
儘管人們寫了很多崇高的話語讚美母親,但實際上這個角色被賦予了很低的威望。我們的社會崇尚的是金錢權力和成就,而不是哺育孩子。
事實上,母親,並沒有得到她們應該得到的感謝。
雖然妻子表面上沒有掙錢沒有收入,但她其實比你掙得還多,因為孩子如果沒管好,培養的不好的話,我想夫妻倆掙再多的錢,也是徒勞的。
男人們有沒有想過,當你跟妻子說出:「是我養著你」這句話的時候,妻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女人不怕受苦受累,但是怕丈夫的不認可、不理解,怕丈夫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丈夫要認識到妻子離開她的父母嫁給你,生兒育女,這個工作更辛苦、更艱巨、更需要做丈夫的感恩和肯定。
02
女性出嫁後就沒有家了!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女性結婚以後就沒有家了,她的家變成了「娘家」。特別是家裡有哥哥和弟弟的家庭,如果哥哥弟弟結婚了,娘家就更不是自己的家了,回娘家就是「走親戚」。
一切都是熟悉的,但她必須學會抽離。
而嫁給老公後,突然就有了一群沒有血緣的家人,管二十多年從未認識的人叫「爸媽」。從一個懵懂不諳世事的單純小姑娘成長成為一位妻子、一位兒媳、一位母親、一位新家的女主人。這一系列的「蛻變」,可以說是抽筋扒皮的,但男人們可能並不能體會。
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她卻要學會融入。
所以,她如果委屈久了,心裡肯定會失衡的。
03
丈夫要了解妻子真正需要什麼?
話說回來,其實男人們辛苦,妻子也要理解。
男人們最多的埋怨是:「我在外面當牛做馬,回家還要看你的臉色」?
但是男人們站在老婆的角度想想,妻子真正需要的除了你掙的錢,還有什麼?她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對孩子的撫養分擔,她需要她老公不僅是老公,還能承擔起孩子父親的角色。
男人工作之餘花更多時間交朋友、拓展自己的人脈關係固然重要,但是對家庭來講,比這更重要的是,一家三口在一起共享生活,共享的意義在於——一起體驗感受。
老公在外打拼,老婆在家帶孩子,兩個人基本沒交集,各忙各的,女人不問津男人的工作,男人不問津老婆在家的辛苦和狀態。
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主角金智英的丈夫鄭大賢真心愛她,會早點下班分擔一些家務,已經算得上體貼,但仍然眼睜睜地看著妻子受困於育兒、工作和家庭關係上的種種問題,「變成了另一個人」。
為了生孩子,金智英辭掉了工作,每天做大量的家務,還要兼顧與婆婆和丈夫的關係。她想要重返職場,卻發現學歷和積累多年的職場經驗在加班文化濃厚的韓國職場根本無法通行,只有彈性上班的雪糕店願意僱傭自己。
也就是說妻子在家帶幾年孩子後,社會或者職場已經很難接納她了,她為家庭付出的同時,她的社會價值在一點點損耗,而隨著孩子長大,她在家庭的價值也慢慢在「貶值」。
對男性而言,從自己身邊母親,妻子,女兒,女性朋友和同事的處境中意識到女性受到的壓迫,去尋找「為什麼寶珠會變成魚眼睛」的答案,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04
社會分工結構決定了家庭結構
如果同時僱傭男性和女性,企業必須建立託兒所、食堂等服務部門,確保雙職工家庭的後代能順利成長為合格的勞動力。
相比起來,顯然是以稍高的工資只僱傭男性,將家務和育兒責任轉嫁給女性做家庭主婦的成本更低。
在缺乏公共服務保障的情況下,按照傳統性別分工負責家務和育兒的女性難以兼顧工作,就成為了劣等勞動力。男性較高的薪酬雖然能承擔一個家庭的開銷,但相應地必須做更多的工作體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彼此的「累」是一系列精神上的無奈和生活「壓迫」導致的後果。
05
未出嫁是顆無價寶珠,婚後就成無光的」死珠「了
有時候我們會開玩笑,結婚生娃了,到哪兒都得帶著拖油瓶,單身或沒娃的朋友可能還會嫌棄呢。
「魚眼睛」一詞出自《紅樓夢》第五十九回,原文中,榮府的小丫鬟春燕轉述寶玉對女性的看法:
「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發生轉變的那個人或許是自己的姐妹和同學,或許是自己的母親和妻子。她們曾經靈動俊秀,身上有難以言喻的魅力,但若干年過去,不知怎麼就失去神採,「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
我們好好想想,自己是否也是」悲劇「的一部分。
彼此理解是經營婚姻的基礎,而打敗婚姻的其實更多的是重複的無聊與日常的瑣碎,很多人走進婚姻時會理想狀態地想:我要找一個人給我幸福。
但是我們要跟一個人過好幾十年呢,早晚有一天會相看兩生厭。
不論男女,都不能把幸福指望在另一半身上;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自製幸福」的能力。
對對方的期望值太高,婚姻經營起來就會很累。
物質幸福也許是相對簡單就能實現的,我們更需要關注對方和給予對方心理上的幸福感:支持、理解、重視、最好還有寵愛。
試試把「你不開心,我就不開心」這種思維模式切換成「我理解你不開心,我哄你開心」。
我是@虎妞說,本文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往期原創文章精彩內容推薦:
人大代表建議「產後抑鬱診療費納入生育險」有人承認你痛不是矯情
拒絕為單身女性凍卵:不成為妻子,就無權成為母親?
《82年生的金智英》——對於男女平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雞獎影后詠梅:沒做過母親,卻把失子之痛表達的痛徹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