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風神回饋 硬該由你——東風風神AX7硬核品質挑戰」激情上演重慶,風神AX7攜手「陸地航母」東風猛男同臺競技,挑戰極限。風塵AX7的硬體核心質量挑戰設置主要包括酷炫汽車舞蹈、兩節汽車拔河、極限側傾和汽車跳躍,旨在展示風塵AX7在安全、質量和駕控方面的成就。
與「猛士」拉鋸戰
第一個挑戰是東風風神2020AX7與東風軍工「猛士」的拔河比賽。AX7配備了符合國家6b排放標準的1.6T發動機,傳動系統匹配了愛信第三代6速手動自動變速器。底盤方面,該車採用歐姆龍第四代轉向控制器,底盤在歐洲豪華品牌底盤專家評測指導下進行調整。提高了駕駛質量。制動系統採用TRW天河制動卡鉗,100公裡滿載制動距離為37.15米。
相信任何一輛民用汽車直接面對總重量超過6噸的軍車東風蒙石,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然而,來自同一所學校的東風風神AX7卻被自己的力量所肩負。在寶馬TVDI核心技術的支持下,東風風神AX7可以在瞬間以1750rpm的低速產生250Nm的峰值扭矩,以147kW的最大功率、570Nm的峰值扭矩抵禦東風夢思。
當然,對於一個AX7來說,無論是動力加速器還是強加速器,都很難把它拉下來。然後,用兩個AX7來對抗強者。這一幕有一些轉折點,至少當他們處於僵持狀態時,他們可以稍微拉回強者。
別忘了,即使是兩臺AX7加起來僅有3.2l排量和20萬的價格,而蒙氏6.3l柴油機的扭矩和88萬的價格也無法與兩臺AX7相比。所以更不用說那些真正能在拔河中拉全力以赴的勇士了,這兩個AX7可以讓勇士們有點吃力,甚至拉勇士,這足以證明AX7的非凡力量。
限制側傾顯示
戰後,東風風神AX7向側傾極限發起了激烈的挑戰。挑戰開始時,原本穩定的東風風神AX7開始在專業平臺上逐漸傾斜,直到它變成一個陡坡傾斜50°的普通人站不住,東風風神AX7依然安如磐石。面對來自不同角度的側傾極端挑戰,東風風神AX7不僅測試結果遠遠超出普通平民汽車的水平,而且離不開表現戰士。
作為一種軍用車輛,東風蒙自是能夠徵服各種路況的陸路交通領導者。作為「猛士」品質傳承者,東風風神AX7的50°側傾極限更讓在場的人感到意外。
這一極限數據的取得,得益於東風風神在歐洲豪華品牌底盤專家的指導下,推出了AX7成熟的前麥弗遜+後雙橫臂獨立懸架和調教精緻底盤,不僅在抓地力和通過性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但也使它能夠應付更大的地面下降。特別是在色變高速轉彎的情況下,底盤的精確信息反饋還可以讓駕駛員更自由地控制車輛,為其操控性能增加另一個代碼。
當然,在實際駕駛過程中,我們甚至很難完全不可能遇到50°的坡度。當作者曾經的試駕是以越野聞名的路虎汽車之一時,坡度最多為26°。當時,副駕駛的感覺幾乎就在地上。然而,對於SUV模型來說,在極端道路條件下能夠獲得如此大的傾角是更安全的。
你可能不使用它,但你知道它的終極安全水平,使你感到安全,這當然是令人放心的。
原始「飛車」
既然是挑戰,那一定更刺激。東風風神的第三個挑戰是擺脫地心引力,跨過一座跨度7米的斷橋,這對東風風神AX7的超馳性能、動力性能和車身硬度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它需要做的是在交叉後2米寬的平臺上完成精度「著陸」,並保證經過兩次高強度挑戰的車身無順完好無損。你應該知道風神AX7的重量已經達到了1.6噸,這完美地反映了底盤的剛性和整車的硬度。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似運行幾分鐘,卻需要多年的技術積累和一系列的生產標準。眾所周知,東風風神天生就具有軍事素質,一直是質量、安全和動力的代名詞。其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有一套嚴格的體系標準。風神AX7是集大成在風神品牌下的作品。這一挑戰進一步向外界展示了東風風神鐵血堅韌的一面。相信大家對吳京導演的《戰狼2》電影中風神AX7的精彩場面印象深刻,這是風神品質的最好體現。
結論:早在一年多前,筆者就有了試駕剛剛上市的新風神AX7。當時,我覺得風神AX7在內外部選材「不計成本」、底盤與動力的匹配度和質感上,有著不輸合資品牌的實力。
一年後,這個核心的挑戰證明了風神的真正力量,這已經足夠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