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高分報考古系引質疑:「考古工作者從來都不會成為富有的人」

2020-12-23 界面新聞

按:日前,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因為高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關注,被網友認為「沒錢途」。一些網友認為報考這樣的冷門專業,未來會很清苦,而且工作不好找,留守女孩應該多賺些錢來為家庭分擔經濟壓力。

面對這些質疑,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為她送上了包括書籍、考古周邊、實習機會在內的「考古大禮包」。鍾芳蓉本人則回應稱,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八旬的樊錦詩則委託出版社給她寄去了禮物和信。

考古學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這個專業與我們的想像之間有何異同?劍橋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博士布賴恩·費根長期致力於向公眾傳播考古學,他的《考古學與史前文明》已經修訂至第五版,依然廣受讀者歡迎。這本書專門闢有「成為考古工作者」一章,講述了考古工作的要求和職業發展選擇。布賴恩指出,確實,像網友們預測的那樣,考古工作者從來都不會成為富有的人, 「這個職業會有很多回饋,但之中並不包含金錢。」

雖然考古工作者不一定富有,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獲得令人著迷的工作體驗。當然,在對考古感興趣的人當中,也有很多最終沒有選擇考古作為終身志業,但是他們通過學習考古知識成為了「通識公民」,既能夠了解古代先祖取得的偉大成就,也可以理解考古學的價值及在當今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至於那些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卻對考古非常感興趣的人們,也可以在擔當業餘考古人員,做出貢獻。不論是職業考古人、業餘愛好者,還是那些嫌考古「沒錢途」的網友,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對歷史都有著共同的責任。

鍾芳蓉本人的回應

《成為一名考古工作者 》(節選)

文 | [美]布賴恩·費根 譯 | 袁媛

作為職業的考古學

經歷了作為職業考古工作者的艱辛之後,我就再也不會再在雞尾酒會上向別人講述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了。 一旦說出你是考古工作者,馬上就有人饒有興致地說:「真的嗎!那是多有趣的工作啊!」那些不認識你的人都會這麼說。 他認為你是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的人,總是去遙遠的地方旅行,尋找古老的聖杯。 當你告訴他們你在研究石制工具並且最近三個月一直在搜尋嚙齒類動物的化石(通常都是牙齒),他的目光不再生動並且根本不相信你說的話。 還會出現另一種場景,當她獲悉你的職業之後,眼睛就亮了起來,神秘地提出一系列問題,如「埃及的斯芬克司有1. 2萬年的歷史了是嗎?」「那亞特蘭蒂斯消失的大陸呢?」「它是在巴哈馬群島嗎?」或者還有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問題就是「最新的《死海古卷》寫的是什麼?」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勇士,所以我現在都告訴別人我是一個歷史學家,事實上我也確實是歷史學家。 我的那些盤問者就失去興趣了。

考古學具有浪漫和偉大發現的光環。 你很快就會了解現代考古學通常令人著迷,有時會在遙遠的地方開展研究。 它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並且驚人的發現少之又少。 印第安納·瓊斯式的人格並不是考古學需要的—事實上,考古學從來都不需要那樣的品質。 今天的考古工作者與印第安納·瓊斯毫不沾邊,很可能一直都在學術機構工作。

今天的考古工作者需要進行高度專業化的研究並面臨眾多職業選擇,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成為考古工作者需要哪些品質呢?你們會發現,性格品質和學術資格同樣重要,因為考古工作者從來都不會成為富有的人。 這個職業會有很多回饋,但之中並不包含金錢。

考古發掘 圖片來源:圖蟲

想要成為考古工作者,僅有學術資格是遠遠不夠的。 下面是一些必要因素:

熱情——實際上指的是對考古學和歷史的熱情,這是進入這個領域的基準線。 最好的考古工作者胸中燃著一團火,促使他們籌措資金、克服重重實際困難完成工作。

進行實地工作和其他研究都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因為工作中進展可能相當緩慢,需要從事重複性工作,有時還需要應對棘手的人物。

關注細節是必要的,因為考古學的大部分工作都十分瑣碎——需要關注石制工具和陶罐的細小特徵,分析計算機數據,花費數周的時間研究歷史的細枝末節。

具備適應能力,或者說適應長途旅行、舒適度差的實地工作和原始生活條件的能力。

部分工作都十分瑣碎——需要關注石制工具和陶罐的細小特徵,分析計算機數據,花費數周的時間研究歷史的細枝末節。

具備適應能力,或者說適應長途旅行、舒適度差的實地工作和原始生活條件的能力。你需要足夠健康來進行長途跋涉並在艱苦的條件下生存。

良好的組織技巧也是必要的,因為大量的考古工作都涉及後勤和組織工作—組織實地工作人員、遺址檔案,甚至還有營地廚房工作。 良好的組織能力是很重要的資產。

文化敏感性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很多考古學上最成功的從業者都曾花費大量時間培養人際關係和與眾多文化組織溝通,這也就是人類學背景對於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

遵守考古學倫理也十分重要。 要想成為考古工作者就一定要做好遵守專業人員道德標準的準備。

幽默感在工作中也是很有幫助的。 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卻至關重要,因為有很多考古學家太拿自己當回事了。 有沒有經歷過花費一周時間寫論文在即將寫完時電腦崩潰而沒有備份文件的事情?實地研究工作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這也是考古工作者需要具備一定幽默感的原因,因為在工作中有時會發現之前的工作全部功虧一簣。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獻身精神和熱情,這會幫助你度過職業生涯中的任何時光。

野外考古 圖片來源:圖蟲

職業機遇

當前並不是做學術考古的好時機,因為工作機會很少而競爭又十分激烈,倒是在政府和私人部門供職的好時機,因為在北美洲,這兩種部門實際上管理和從事大部分考古工作。

學術考古學這個職業領域正在萎縮。 一代人之前,幾乎所有的考古工作者都是學術機構成員或者在博物館和研究所工作。 純粹的學術考古學仍然佔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教育的主體,並且有很多人在進入研究生學校時都懷著成為「傳統」研究學者的抱負。 但是學術職位幾乎沒有任何增加。 它面臨著資金縮減,有些項目還在萎縮。 兩年制的專科學校中倒是有很多學術職位,但它們主要關注的是教學。 幸運的是,有很多人致力於教授他人歷史,這也是考古學中很有意義的一個職業路徑。

北美洲和歐洲很多地方的考古學工作現在都屬於文化資源管理, 並且有很多都是經法律授權的。 這也就是說美國大學中的大多數(當然不是全部)學術考古都是在國外進行的,最常見的地區是歐洲、美索美洲和安第斯山脈地區。 多少年以來,諸如美索美洲等熱門地區中產生的為數不多的空白學術職位通常會引發激烈的競爭,而北美洲的學術職位會有更多的申請者。

1999年,針對美洲考古學家的研究表明只有35%的考古工作者從事學術工作,並且數量越來越少。 道理很簡單:如果想成為學術考古工作者,就要做好準備面對知識過度專門化的問題,並且會在十分擁擠的領域中工作。 並且還需要其他方面的資質,如文化資源管理和計算機技術等。

博物館提供的工作職位十分有限,尤其是純粹的研究職位。 博物館中的工作確實值得擁有但是卻很難得到,這樣的崗位除去學術培訓之外還需要有物品保存、展覽、策展和其他方面的收藏知識。

文化資源管理和公共考古學這兩個領域幾乎是敞開向旨在以管理和保護考古記錄為職業的人提供工作機遇。 學術考古工作者一度輕視文化資源管理的同事們,將他們視作二等智力公民。 反之亦然,我曾經遇到過一些文化資源管理的考古工作者,他們認為學術考古工作者是穿著粗花呢套裝的學術半吊子。 他們之間的這些揶揄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所有的考古工作者都是人類歷史的細心管理者。 在21世紀, 公共考古機構與私營考古公司都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在這樣的領域任職的挑戰性要遠遠大於傳統的學術思考。 為了適應這種現實,未來本科生和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將發生很多變化。

如果你對公共考古學和文化資源管理感興趣,你可以選擇在政府部門工作,或者為一些從事文化資源管理的組織效力,這些組織可能是隸屬博物館、專科院校、大學等的非營利組織,也可能是完全由私人操作、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 公司的形式和規模各異,大型公司會提供最好的機遇和職業前景,對剛入行的考古工作者更是如此。 很多公共考古學活動都是通過政府運作的,但是也有一些私人公司專門從事這種工作。 如果選擇在公共部門工作,就可以在很多聯邦政府機構中尋找工作機遇,其中包含美國國家公園服務處和美國領土管理局這樣的部門。 很多考古工作者為各州的考古調查或者其他類似的組織工作。 像俄亥俄歷史協會這樣的歷史協會通常都會僱用考古工作者。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職業路徑,都需要靠得住的學術考古學背景、實地工作經驗和適當的學術資格。 儘管你可能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階段接受了一些文化資源管理和公共考古學的訓練,但是你的大部分訓練都來自工作和在工作中接受的專業化課程培訓。

無論你有什麼樣的職業考古學興趣,我都強烈建議你積累一些文化資源管理實地工作經驗和實驗室工作經驗。

巖石中的化石 圖片來源:圖蟲

非考古工作者的思考

經過多年教授考古學,我已經將幾千人引向這個學科,這之中只有幾個人成為職業考古工作者。 大多數學生在通過我的課程之後選擇了眾多的職業—— 美國陸軍、官員、跨國商人、律師、政客、房產大亨、教師, 甚至還有廚師和糕點師。 我以前的學生中還至少有兩個人在監獄中。 但是他們每個人都知道考古學的價值及在當今世界中扮演的角色,還了解我們的古代先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這是目前為止我所做的最有意義的教學工作,比我給研究生做的大量職業培訓都更重要。

我作為一個初級教師的任務並不是將人們招攬至這個領域—來塑造成群的了解放射性碳測年法和俄亥俄中部山谷或者東西伯利亞考古學的人,而是幫助培養國家科學基金會所說的「通識公民」。 很多學生後來對考古學喪失了興趣,他們發現考古學十分枯燥, 並且與生活毫不相關(這並不是說發現我很無趣)!但可以肯定的是,你聽說過這門課程和它的偉大成就,並最後決定它將以何種形式融入你的生活。 畢竟,這也就是本科教育的目標。

我已經說過,很多人只是學習了一門考古課程就對這門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這個興趣伴隨了他的一生。 如果你也是這種情況,那麼你至少可以一直關注考古學。

考古很大程度需要依賴非正式的業餘考古人員(通常被稱作「業餘職業者」)來進行義務挖掘、參加實驗室和博物館的研究項目。 考古學中很多重要的貢獻是由業餘人員做出的, 他們通常是當地考古協會的成員,參加挖掘工作並關注當地的新發現。 考古學中存在很強的業餘人員學術傳統,尤其是在歐洲。 那裡的很多業餘職業者甚至成為某些專門領域(如古代兔子飼養和某些陶罐器形等)的權威人士,他們還定期在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

沒有志願者的幫助,考古研究就無法進行,無論是地球觀察學會支持的挖掘工作還是器物歸類和演講項目幕後默默無聞的工作。 如果你想定期參加考古方面的義務工作和進行考古學習,可以通過當地高等院校、博物館、考古協會和美國考古學會的分會等組織參加這些活動。 這樣的組織還有考古保護組織,這是由會員資助的私人組織,該組織購買考古遺址並且將之作為永久的考古保護區制定百年的管理計劃。 這個組織購買的遺址有俄亥俄州的霍普維爾冢群和新墨西哥州附近的聖達菲擁有200個房屋的聖馬科斯普韋布洛(你可以通過網站聯絡他們 :http://www.americanarchaeology. com)。

在今天高度專業化的研究和職業化的學術研究中,人們很容易認為業餘人員無法參與其中,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業餘人員為考古學帶來眾多非凡的技藝。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曾經與會計師(整理我的挖掘典籍)、建築師、職業攝影師、藝術家(在實地工作中簡直如同天賜)、珠寶商(為我分析金珠)和刀耕火種的農業專家(他對環境歷史有極大熱情)工作過。 你所擁有的才華是有價值的,所以不要輕易接受「不」。 我將這段給一個同事閱讀,他指出他的一些學生已經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收穫。 他們默默從事慈善活動設置教授職位,資助挖掘工作並資助學生。

很多人對歷史很感興趣,這在各處旅遊時就體現出來了。 他們本科階段獲得的考古學背景使他們可以參觀世界各地的著名景點並知曉它們的來歷,也可以欣賞到古人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我的文件中有很多來自鮮為人知的地方和著名景點的明信片和信件,其中有一張來自巨石陣的明信片寫道:「謝謝你向我介紹考古學,在學習了你的課程之後我才能更加了解並欣賞巨石陣。」這張明信片對我很有意義,因為僅靠專業人員,沒有對歷史感興趣的廣大民眾的參與和熱情,考古學是無法生存的。 面對迅速消失的無價和有限的資源,我們都是管理者。

我們對歷史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無論是專業的考古工作者、業餘的職業實地工作人員、感興趣的遊人,還是不感興趣的市民對歷史都有共同的責任。 無論是萬神廟、吉薩金字塔、卡霍基亞還是中國秦始皇的皇陵都是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這段歷史可追溯至冰河世紀,長達250萬年。 這是寶貴而獨特的人類文化成就遺產,我們必須要加以珍視並傳遞到下一代的手中。 管理員這個詞有些過度應用了,但是我們不僅是歷史的管理員,也是海洋、森林和各種自然資源的管理員。 考古學有一個重要但是與眾不同的特徵: 一旦破壞,這些資料將無法再現;它們就永久性地消失了。 專業的考古人員在應對這些歷史資料時要遵循嚴格、詳細的道德規範,但是在最終分析階段,為後世人保存歷史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

世界考古遺址受到多方面的損害:工業發展、採礦、農業、尋寶者、器物收藏者和職業盜墓者。 需求遠遠大於供應,因此哪怕最普通的古器物在國際市場上也能賣到很高的價錢。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敞開供應資金來對古蹟進行適度的保護。 考古遺產豐富的埃及、瓜地馬拉和墨西哥等地即使對最著名的遺址保護也面臨重重問題。 只要收藏者有購買這些古器物的需求,只要我們崇尚物質、追求個人財產,考古遺址的破壞就不會減弱。 世界很多地方防止破壞考古遺址的最基本法令才剛剛確立。 不過,現在有很多人經過專科和大學課程的學習或者通過與考古學工作者或歷史接觸了解到保護考古遺址的重要性,這些人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希望。 如果有數量足夠多的非專業人員影響到公眾對待考古遺址的行為和態度及器物收藏者的道德規範,我們的後人也就還有可以研究和欣賞的考古遺址的希望。

我成為一名考古工作者感到很開心,經過很多年的實地、實驗室和教學工作,我對歷史的熱情仍未減退。 我遇到過很多了不起的人, 他們通過應對複雜的研究問題將我的職業生涯帶入意想不到的發展方向。 但我最珍視的是站在考古遺址或者荒廢的工事中及飽經風霜的建築物前的時刻,歷史生動地出現在眼前。 我很幸運,因為我曾經歷過很多這樣的時刻:冬季第一場暴風雪之後站在梅薩維德宮殿之前,冰錐從樹上垂下,甚至都可以聞到古代普韋布洛人燃燒木頭的煙味,聽到狗吠聲;在英國雲層覆蓋的工事中,甚至可以聽到羅馬軍團進入戰場的喊殺聲;在南加利福尼亞的沿海貝冢上, 可以想像獨木舟在晴好的夏日夜晚駛來的場景。 在落日、雲和光及一閃而過的念頭中,這樣的場景突然出現,令人感慨頗深。 這是彌足珍貴的。

無論我們是專注的科學家還是隨意拜訪某個遺址的遊客,這樣的歷史都是十分私人的。如果考古記錄消失,所有偉大的成就、偉大成功的瞬間和人們早已遺忘的悲劇也將一併消失, 我們的後人就永遠也無法從我們的祖先那裡學習經驗或者享受強大的歷史感召力帶來的滿足感。 我們有責任為我們的後人保護這樣的遺產。

《考古學與史前文明:尋找失落的世界》[美]布賴恩·費根(BrianFagan) 著 袁媛 譯雅信|中信出版集團 2020-7-10

本文書摘部分節選自《考古學與史前文明:尋找失落的世界》一書第七部分,經出版社授權發布,較原文有刪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專家不樂意了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專家不樂意了 來源:央視 時間:2020-08-03 08:33:53 近日,湖南耒陽高考生鍾芳蓉676分以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女生能實現考古夢嗎?
    考古系現在女性也很常見。驕陽下,女生們跟男生一樣,拿著考古鏟跟泥土親密接觸。□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文圖「高考676分」「留守女孩」「北大考古」……一個又一個獨一無二的標籤讓世人眼中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就是不成功?不要小瞧一...
    其中,最受關注應該就是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了,接二連三地被推上熱搜。 鍾芳蓉曾經是一名留守女孩,今年以676分的成績獲得了湖南省文科高考第四名,成績出來之後,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
  • 北大考古「團寵」引熱議:你可知考古系早已是女生居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高考676分」、「留守女孩」、「北大考古」……一個又一個獨一無二的標籤讓世人眼中「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團寵」遭質疑,「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專業?」「考古是很苦的,根本不是一時間個小女孩能夠承受的!」
  •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入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排名第四,是清華北大任何專業都能隨便挑的水平。 寒門終出貴子,而大山裡,留守的女孩能考出這樣的成績,著實令人吃驚,背後的努力更是讓人敬服。 然而小鍾非常堅定,既然自己喜歡歷史,就一定要成為專業研究者。她報了更為偏門的北大考古系,說自己從小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立志為歷史和文物奮鬥。
  • 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考古專業被嘲,未來卻更好,已經被全國寵起來
    留守女孩鍾芳蓉憑藉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得知喜訊後,母校老師連夜進村報喜,網友也為這個勵志的女孩加油祝福。然而,在眾多祝福聲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很多人的看法就是: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要選擇一個冷門專業,為什麼不去選一個熱門專業,應該找一個來錢快的專業,改善家裡的條件才對。或許這也是很多主流的看法,我們找工作的第一要義是什麼?
  • 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圈卻集體寵她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有人質疑她為什麼選了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也有人支持她堅定走自己的路……1 留守女孩高考考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據報導,湖南耒陽的鐘芳蓉不到1歲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因經濟原因,父母外出打工,她就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 留守女孩考入北大選「考古」系,追求夢想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湖南鄉村留守女孩鍾芳蓉火了,她以676的高分考上了北大。作為 「全村的驕傲」,50多位老師坐著9輛車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也放起煙花鞭炮熱烈慶祝。高考考出好成績,本來是件皆大歡喜的事兒,可是,當女孩透露出自己想報考北大考古系時,一時間,引起網友群嘲:「好不容易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的專業。」「這種家庭就應該選畢業後可以賺很多錢的專業。」
  •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分報考北大考古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後悔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的成績,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因為在普通人眼裡,考古這專業很冷門,就業狹窄賺錢還少。而現在很多人選專業都會選擇熱門,以後就業機會多的,像鍾芳蓉這樣的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的專業。
  • 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系,還有人擔心?
    文|李勤餘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湖南省2020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當晚,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抱著煙花爆竹連夜進村報喜。這樣的場景,不僅喜慶,而且讓觀者無不為之動容。考古專業對鍾芳蓉的一生意味著什麼,只有她心裡最清楚。然而,部分網友的「潑冷水」看似不解風情,卻也不乏現實的考量。鍾芳蓉的家,在老師們驅車、步行都要走好久的山鄉裡;她的父母外出打工7年,僅能看望她三四次。這一切都說明,她的家境確實不富裕。而考古,又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專業,沒有時間的積澱,強求速成顯然是不現實的。
  • 留守女孩被「忽悠」報考北大考古?網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績,位列全省第四。一名留守女孩考出如此高分,真正成了全村人的希望。以至於其學校的老師,一行浩浩蕩蕩50多人,連夜扛著煙花慶祝。如下便是另外一些同學的觀點,對於北大考古,大家可能有所誤解,冷門但絕對是王牌專業,就業不愁,做研究也不愁。留守女孩的性格大多偏內向型,專心科研,考古這類特別適合。
  • 鄉村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爭議擊中選專業的痛點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績,北大招生老師建議鍾芳蓉填報北京大學考古系。這一下擊中了高考填報志願選專業的痛點,人們忍不住要說道說道。當人們看到北大招生老師建議鍾芳蓉填報考古系,說什麼「北大的考古系是很牛」時,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考古不是很冷門的專業麼?
  • Left-behind girl chases dream 留守女孩高分讀考古系
    近日,湖南耒陽一名留守女生就讀北大"最冷門的專業之一"考古專業的決定遭到許多網友嘲諷。 18歲的農村女孩鍾芳蓉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自小由祖父母照顧,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她身邊。
  • 湖南留守女孩高考676分報北大考古系,網友們為這事兒吵翻了
    來自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從小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今年高考考出了文科676分的高分,位列全省第四名。對一名文科生來說,這個成績已經非常出色,最終她選擇報考北京大學的考古系。而她這樣的專業選擇,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這位年入8億的第一畫家也送女兒去了這個系
    近日,留守女孩報名北大考古系,網友們炸開了鍋:「計算機少年年薪201萬,北大高分女生卻去學考古?」「為什麼不學金融?」留守女生報名北大考古系北大則出面表示:「願你找到畢生所愛。」你怕不是對考古系有什麼誤解?考古系擁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揭開了全人類的存在之謎。
  • 女孩高考擇考古專業引業界「團寵」:文保冷門趨熱?
    中新社蘭州8月4日電 (記者 馮志軍)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坊間熱議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伸手「團寵」。「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 報考北大考古系卻被嘲,湖南留守女孩開微博了……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湖南文科第四名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部分網友認為,窮人家的孩子就應該選實用的專業,不應該報考這種冷門專業,因為畢業後可能找不到工作,也沒「錢」途;大部分網友則鼓勵她,找到喜歡的事情很難得,況且每個人都有選擇專業的自由,不需要別人幹涉。今天,鍾芳蓉在微博向鼓勵她的網友表示感謝,她介紹,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開通微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
  • 高分報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如今被數十個省份考古大佬寵
    這些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名湖南高考女孩刷屏了她來自衡陽耒陽,一個湖南小縣城她今年高考考取了676分高分她的校長等50多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她報考沒「錢」途的北大考古專業耒陽女孩考出好成績校長老師連夜上門報喜鍾芳蓉是衡陽耒陽正源中學一名普通的女孩,今年高考她考了676分,全省文科第四名,成績出來之後,校長、班主任、老師們都興奮不已,
  • 關注丨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專業被指沒「錢」途?這些年狀元們都選了...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鍾芳蓉說: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為小妹妹「打call」——4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引發網友熱議的同時,也掀起了考古界的關注。
  • 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生,收到50斤禮物,網友:萬千寵愛於一身
    詩句表達的意思就是,人要有遠大的理想,不要被世俗玷汙。即便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也要堅持信念。如今,距離《離騷》成文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一切都隨著時間在改變。但是,《離騷》中闡釋的清高純潔的志向一直有人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