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滅亡的時候,司馬家族有多慘?劉聰絲毫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2021-01-08 歷史鑑賞者

西晉王朝,成立了短短50年,就迎來了亡國的厄運。這樣的大一統,實在是讓老百姓操碎了心。司馬家族得國不正之說,再次傳遍了大江南北。

稍微有點志氣的英雄豪傑,一個個都打算揭竿而起。八王之亂搞得民不聊生,司馬家族的各路王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毫不顧忌百姓生死,中原地盤處於混亂動蕩的局面。

這個時候,一個匈奴英雄站了出來,他就是劉淵。為啥匈奴人姓劉呢?因為漢高帝劉邦,將公主嫁給了冒頓單于,並且跟這哥們稱兄道弟,因此冒頓單于的後代子孫,都改姓劉了。畢竟匈奴人也沒個正經的姓氏,跟著姓劉好像一隻腳跨入了貴族的大門,他們自然是願意的。

而漢武帝以後,其實部分匈奴人已經歸順了漢王朝,因此漢匈之間的關係,十分曖昧。到了三國後期,劉淵家族成為了雄踞北方的大軍閥。劉淵的崛起,為他兒子劉聰滅亡西晉奠定了基礎。

一、西晉壓根就不是劉淵的對手。

趁著八王之亂,劉淵立刻也在自己的地盤上開始創業。他被眾人推舉為大單于,此後吸引來了5萬士卒的投靠。

這還沒有引起西晉王朝的警戒,等到劉淵尊奉漢昭烈帝劉備為祖先,追封劉禪為孝懷皇帝的時候,情況就變了,因為劉淵以漢家外甥的名義,打算再造漢朝,自稱為漢王。

這實在是相當諷刺,當年漢武帝跟匈奴互相撕了幾十年,做夢都不會想到,一個匈奴人居然要恢復大漢王朝的江山。

劉淵的理由很簡單,他表示當年漢昭烈帝劉備,只靠一州的土地,尚且能跟中原王朝鏖戰多年,他作為漢室外甥,振興舅舅家的產業,難道不應該嗎?

西晉王朝雖然內亂不斷,但是得知劉淵稱王以後,自然也不敢鬆懈。於是并州刺史司馬騰,便派人來收拾劉淵。好好的馬仔你不想幹了?非要翻身做主人?

司馬騰手下大將聶玄跟劉淵大戰於大陵,結果慘敗。司馬騰二話不說,撒丫子就跑路了。當時天下也亂的很,他帶著2萬多戶百姓,逃亡到山東,一路走一路搶掠。劉淵這邊可沒有休息,連續攻下了太原、屯留、此中都等地。司馬騰看情況不妙,所以穩住陣腳後,又派遣司馬瑜討伐劉淵,結果雙方大戰四次,司馬瑜全部慘敗。在手下人的提點之下,劉淵將目標鎖定關中,這裡是漢高帝劉邦創業的地方,因此劉淵也打算在這裡建都。可是後來走偏了,在打下山西以後,就索性在山西蒲子建都了(後遷都平陽)。劉淵稱帝以後,讓兒子劉聰進攻洛陽。當時西晉掌權的是東海王司馬越,這哥們立刻迎戰,結果被劉聰打得屁滾尿流,可惜這一戰有援軍前來,劉聰並沒拿下洛陽。這年冬天,劉淵再次派遣劉聰出兵,眼看著就要攻入洛陽,卻依舊被司馬越給擋住了。因此劉淵活著的時候,並沒有攻克洛陽,也沒有滅亡西晉。劉淵臨終前,讓長子劉和繼位,結果戰功卓著的小兒子劉聰不答應了,二話不說宰了劉和,自立為帝。

二、劉聰大軍攻入洛陽,司馬宗室慘不忍睹。

劉聰繼位以後,立刻讓劉曜帶兵進攻洛陽,劉曜和石勒大軍會合以後,共同帶兵前往洛陽。這期間相繼攻佔了河南大部分地盤,連續12次擊敗西晉大軍,斬殺對手3萬多人。

呼延晏率先攻打洛陽,晉懷帝嚇得立刻讓劉默抵擋,可惜壓根就不是呼延晏的對手,不過這哥們兵馬少,只負責搞破壞,燒了城門、焚毀船隻。真正要滅了西晉,還得靠劉曜的大軍。

呼延晏撤出以後,恰好劉曜也來到了洛陽城下。大軍會合後再次攻入洛陽城,這可把晉懷帝給嚇傻了,宣陽門被攻破以後,呼延晏帶著人馬開始搶掠。

整個西晉皇宮裡的女人和財寶,都被他們一搶而空。劉曜這邊則負責砍人,司馬家族的宗室們,一個不留,看到了就砍掉。甚至給司馬家族打工的臣子,也是全部誅殺。

晉懷帝和他的皇后羊獻容,則被劉曜給俘虜了。羊獻容收歸己有,晉懷帝則被劉曜送給了劉聰,劉聰最開始對他還算客氣,沒兩年就把他給宰了。

三、攻入長安,徹底滅亡西晉。

晉懷帝被俘虜後,司馬炎的孫子晉愍帝司馬鄴在長安登基稱帝,劉聰大怒,再次派遣劉曜前去攻打安長安。可惜第一次進攻因為輕敵兵敗。

第二年,在劉聰的指示下,劉曜再次出兵長安,結果劉曜這傢伙身體又不好,再加上西晉殘餘力量頑強抵抗,使得劉曜再次敗北回家。

過了幾個月,劉聰又想著攻佔長安了。於是還是派遣劉曜前去,看來漢趙政權也沒啥大將啊,整天讓劉曜來頂班。

劉曜攻佔了北地以後,逼近長安。而晉愍帝早就發出了勤王令,不少援軍前來支援長安,卻沒有一個敢主動出擊的,全部作壁上觀。

因此這一次劉曜順利攻入長安,並且將晉愍帝給抓獲。這個時候西晉王朝徹底宣告滅亡。晉愍帝此後被劉聰所殺。

要不是司馬睿帶著一幫殘存的西晉宗室南下的話,那麼司馬家族非要被老劉家的這幫匈奴外甥們,給滅族了不可。

總結:南北朝時期,劉裕幫劉聰補了一刀。

劉聰只是負責滅了西晉,誅殺了大量西晉王朝的宗室。可是司馬睿保住了部分宗室,讓他們南下在長江以南建立了東晉王朝。

偏安一隅之下,自然沒什麼好果子吃。不過劉聰想要南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後北方處於五胡亂華的局面,而南方暫時保證了和平。

到了東晉末年,大將劉裕幫助東晉平定了一系列叛亂以後,加九錫,封宋王。此後他索性取代了東晉王朝,滅了整個司馬家殘留的宗室力量。

而劉裕是漢高帝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等於就是說,漢朝的外甥們滅了西晉,漢朝的侄子們,滅了東晉。歷史就是這麼有意思。

參考資料:《晉書》

相關焦點

  • 西晉滅亡的場景有多慘?連續兩個都城被攻破,連續兩位皇帝被俘虜
    任何王朝的覆滅場面都會非常慘,這是普遍規律;但西晉仍舊開創了特殊的個例: 它的慘,是雙份的——短短幾年內,西晉兩大都城先後被同一個敵人攻破,連續兩任皇帝被同一個敵人俘虜,亡國慘案等於是連續發生了兩次。 如此暴打司馬氏的,是匈奴人劉氏。
  • 370.司馬氏為何骨肉相殘?晉懷帝的回答,讓劉聰甘願以愛妃做賞賜
    但西晉自公元266年開國,到公元316年滅亡,只走過了50年春秋,它是怎麼滅亡的,被誰滅亡的,鮮有人了解。劉淵死後,劉聰將即位的皇帝劉和斬殺自立,於公元310年三次進犯洛陽,終於在311年七月攻進洛陽,活捉晉懷帝司馬熾。313年,晉懷帝被殺,晉愍帝司馬鄴在長安即位,316年長安失陷,西晉正式宣告滅亡。晉懷帝被捉到匈奴漢國以後,劉聰將晉懷帝封為會稽郡公,和顏悅色地問晉懷帝,曾經你身為豫章王,我去拜訪你,你說久聞大名,還送給我一張柘木良弓和一個銀硯臺,你還記得嗎?
  • 史上最慘皇族——自食惡果的司馬家族
    下來是晉懷帝司馬熾只當了五年的皇帝,他當皇帝時並沒有實權,朝政被大臣把控,好不容易熬死了掌權的大臣,匈奴卻打到了首都。無奈司馬熾只好逃跑,在逃跑的路上被俘虜了,最後受盡侮辱,被匈奴毒死。淪為亡國之君的司馬熾,有一次劉聰在舉辦宴會的時候,令司馬熾穿人伶人的衣服,並讓他給權貴斟酒,司馬熾倒是沒說什麼,可是他的舊臣們卻憶起了wang國之恨,紛紛痛哭流涕。
  • 司馬氏的西晉王朝有多窩囊?看看洛陽城被匈奴人攻破的過程與慘狀
    當一個腐朽透頂的王朝,面臨新興勢力的窮追猛打時,場面會有多麼恐怖?看看西晉末年洛陽城被匈奴漢國攻破時的過程,我們就能深刻體會到那種慘烈、絕望與無助。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西漢時嚴禁邊民內遷的規定被打破;從那時開始,一直到魏晉時期,陸續有大量歸附的遊牧民族遷入內地。按照部族區分,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等大的群體。
  • 劉聰石勒入主中原
    此時的西晉,更是混亂不堪。司馬越死於內爭之中,晉王室力量大為削弱,僅剩司馬睿一支,西晉滅亡指日可待。面對外族入侵,西晉被逼,退無可退,朝內無人,外援不至,坐困孤城,威望盡失,天下共主之位,不久就將易手。石勒將司馬越之餘眾一網打盡,晉室北方再無屏障,石勒、劉聰可橫行北方,再無阻礙。石勒的勢力日益膨脹,再也不服管束,早已自立門戶。
  • 滅掉西晉連殺兩個皇帝的劉聰,對外摧枯拉朽,對內驕奢淫逸
    劉淵趁西晉宗室之間無盡的混戰,在原五部匈奴的居住地建立起了漢,史書上將其稱為前趙或漢趙。其實劉淵的地盤很小,與當時其他割據勢力並無二異,甚至存在感相對還弱些,是到了他的兒子劉聰的時候,前趙才真正開始在群雄中嶄露頭角的。
  • 劉聰-劉曜:短暫漢趙政權的滅亡
    主要觀點:1.劉聰是一個昏庸殘暴的皇帝,守不住父親劉淵打下來的江山,旗下的軍功派劉曜、石勒逐漸成為隱患,成為尾大不掉的軍閥,最終取代漢趙政權。2.劉聰奪取哥哥劉和帝位之後,自己不登基稱帝,擁立弟弟劉乂登基,此舉是沽名釣譽之舉。
  • 司馬熾被俘虜之後,劉聰問他為什麼要骨肉相殘,他說這都是天意
    其實這也不僅僅全是猜測,因為在晉惠帝去世之後,司馬熾就坐上了皇帝。因為司馬熾是司馬越的親弟弟,所以人們才會有這種猜測。按照常理來說,司馬熾和皇帝的這個位置,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因為西晉皇朝的內亂,在後期的時候,司馬熾就被冊封為了皇太弟。
  • 司馬氏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暫?這是中國古代最腐敗的時候
    一,西晉的統治者腐化不堪一般說來,開國皇帝都是明君,然西晉卻較為特殊。司馬氏早在249年的「高平陵之變」就已經掌握了實權,經歷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到晉武帝司馬炎滅東吳時候已經是第三代了。280年,司馬炎滅東吳,自認為高枕無憂,於是變腐化了起來。「平吳之後,天下乂安,怠於政術,耽於遊宴」,以至於賣官鬻爵,沉溺於女色。
  • 「短命」的西晉王朝,司馬家族發家史,為何篡魏會被後世人所罵?
    西晉王朝也是歷史上比較短命的朝代,於公元266年開始到公元316年結束,西晉的政權是從曹魏手中篡位得來,這點也是人人熟知。其實我們不難看到,古往今來謀朝篡位的事列並不在少數,但為何司馬家族又會背負這麼多的罵名呢?
  • 「永嘉之亂」匈奴滅西晉
    當時內遷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這四個少數民族,人們通常將其稱為「胡人」。至西晉時期,這些胡人已人居關中以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國首都洛陽形成了包圍之勢。八王之亂後,西晉王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軍力迅速衰退。而就在各地流民不斷起義時,內遷的胡人也趁機起兵反晉,其中尤以匈奴首領劉淵起兵最早。
  • 西晉滅亡時,場景有多慘烈?
    中原大地上,各位「司馬王爺」們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個打著「討逆」旗號發起爭鬥。戰火從洛陽蔓延到南北各地,規模也越打越大。單是篡位的趙王司馬倫與「三王」在洛陽郊外的激戰,六十天裡就有十萬人死亡。司馬顒、司馬穎、司馬乂三方也在洛陽大戰,三個月裡動用兵力三十萬,死亡八九萬人,繁華的洛陽城「城中大飢」……而這些戰亂,也只是這場「八王之亂」裡,司空見慣的場景。
  • 永嘉之亂:西晉編戶齊民制度的崩塌與五胡亂世的開始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北方各州的流民約有百萬之多。西晉的統治者卻仍想著用編戶齊民時的政策來立刻恢復秩序。他們下詔,逼迫流入梁、益二州的流民,必須在7日內立刻返回故鄉。流民們苦苦哀求,也沒有換得一點通融。這種出生不僅決定了他有足夠的號召力與實力,也對西晉內部的具體虛實有很深刻的認識。
  • 匈奴漢國皇帝 劉聰
    劉聰武藝精強,15歲時開始學擊劍、騎射,膂力過人,彎弓 300斤。文武俱佳,在當時確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太原名士王渾曾對劉淵說;「此兒尋不能測。」劉聰年輕時常遊歷於洛陽京城,廣結名士、豪傑,被新興太守郭頤闢為主簿,這是劉聰政治生涯的開端。以後逐漸被提升為驍騎別部司馬、匈奴右部都尉。八王之亂爆發後,他先為河澗王司馬(禺頁)赤沙中郎將,後又歸依成都王司馬穎,被拜為右積弩將軍,參前鋒戰爭。
  • 劉聰大敵當前,將軍趙染向南陽王司馬模要求升職,司馬模如何做?
    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6月,匈奴漢主劉聰以多民族混合的三路大軍攻克洛陽,活捉了晉朝皇帝晉懷帝,史稱歷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亂」。劉聰大軍於六月攻下洛陽之後,便開始打起了長安的主意。此時,鎮守長安的是東海王司馬越的四弟,南陽王司馬模。
  • 劉聰殺害晉朝兩位皇帝,屠戮數十萬百姓,亡國後其子孫結局如何?
    劉聰殺害晉朝兩位皇帝,屠戮數十萬百姓就在漢趙暫停對洛陽圍攻的這段時間裡,西晉權臣、東海王司馬越再次專注於排除異己、挾持皇帝,從而嚴重影響到內部團結,給匈奴再次進攻提供良機。永嘉五年(311年),劉聰在察知晉朝的政情後,便派大將劉曜、石勒、王彌等人進攻洛陽。司馬越聞訊後,率主力進行抵禦,並屯軍於項城,但不久便暴病而死。司馬越死後,隨同出徵的太尉王衍決定率部眾逃往江東避難,結果在寧平城遭到石勒的攻擊。在這場戰役中,晉軍大敗虧輸,包括襄陽王司馬範、太尉王衍在內的宗室、公卿們全部被殺,連同遇難的士兵、平民,總計有十餘萬人死於非命(「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
  • 西晉亂亡真相,波譎雲詭
    其實,我們翻開陳寅恪先生的書稿,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清談的興起,大抵由於東漢末年黨錮諸名士遭到 政治暴力的摧殘與壓迫,一變其具體評議朝廷人物任 用的當否,即所謂清議,而為抽象玄理的討論。啟自郭泰,成於阮籍。他們都是避禍遠嫌,消極不與其時政治當局合作的人物。」
  • 西晉的最後10年:那些被歷史選中的亡國之君
    晉懷帝司馬熾,307年至311年在位。晉愍帝司馬鄴,313年至317年在位。此二人,是西晉的最後兩位皇帝。作為末代之君,西晉之亡很難歸咎於他們。但他們,卻被歷史裹挾,成了國祚的殉葬者。當司馬熾等人再想離開時,宮牆之外已經是人人皆虎狼,無奈,只好又退回皇宮。    六月,前趙皇帝劉聰(劉淵之子)攻破洛陽,晉懷帝司馬熾在逃往長安的途中被俘。官民被誅殺者,三萬餘人。    這位被俘的皇帝,在前趙皇帝劉聰面前畢恭畢敬,卻依舊逃不掉悲慘的結局。
  • 司馬家族的大一統江山何以如此短命?
    畢竟他還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所以,今天的主要內容是他的孫子司馬炎建立的那個只有短短50年壽命的西晉王朝的興衰故事。有人可能會說,東晉也是人家司馬家族的嘛。的確,算上東晉,司馬家族的江山一下子就多了一百多歲,比秦朝和隋朝可是長命多了嘛。可是,西晉好歹是一個大一統的局面,再想想衣冠南渡、偏安江東的東晉那時候的中國大地上的分裂、混亂,唉。。不說也罷。
  • 娶妻羊獻容被人熟知,親手滅掉西晉,他就是前趙開國皇帝劉曜
    本文的主角,娶了西晉前皇后羊獻容為妻,一生對其寵愛有加。參與永嘉之亂,覆滅西晉王朝。一生戰功赫赫,平定外戚靳準叛亂後,登基稱帝,遷都長安。他就是前趙開國皇帝劉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