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發展網-鄉村振興雜誌記者 賴義羨
「『三變』改革把村裡鄉村旅遊的路子走活了。發展集體經濟後,談項目落實、談項目策劃的電話特別多,一天接100多個電話是常事。工作很忙累,但感覺很有奔頭!」 古佛山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劉恁倫在話語中難掩興奮之情。
古佛山是榮昌區第一高峰,森林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在鄉村振興熱潮中,位於山巔之下的古佛山社區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正經歷著一場美麗蛻變,走向新的崛起。
古佛山社區是由先前的六個村撤併組建而成,是一個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地處高山區,消息閉塞,社區無發展思路、無啟動資金、無主導產業,居民主要靠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作物和挖煤謀生,一些群眾生活貧困。因為煤炭開採,社區環境受到很大破壞。隨著當地煤炭企業的整治關停,居民的收入少了一大截。社區發展何去何從?
2017年,古佛山社區納入榮昌區第一批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單位。「政府引導搭臺,社區主角唱戲」,主要由村集體注資成立的古佛山社區生態旅遊股份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發起的各類專業合作社相繼成立。在農村「三變」改革中,伴隨著一個個產業項目的落地生根和古佛山景區建設開園拉動效應顯現,古佛山社區發生可喜巨變,實現了集體和農戶「雙增收」,社區支部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得到空前提升。
改革激活市場每一個「細胞」
在區、鎮兩級的指導支持下,古佛山社區以鄉村旅遊發展為載體,以「三變」改革為重點突破口,採取政府扶持、社區「兩委」主抓、群眾參與的發展方式,實行「社區集體組織+旅遊」「社區集體組織+農業特色產業」的模式,發揮資源聚集效應,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2017年,古佛山社區利用區級財政下撥的集體經濟扶持資金130萬元注資成立清升鎮古佛山生態旅遊股份合作社。利用區級扶持資金,古佛山生態旅遊股份合作社採取「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組織+業主」聯營方式,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修建了173平方米的商業門面和可容納198個車位的生態停車場。2019年5月,古佛山社區對集體資源、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村集體資產共計254.466萬元,其中10%為集體股,90%用於量化配股,社區成員5680人為股東。
以「三變」改革為基礎,古佛山社區打造發展集體經濟的「四大載體」,探索創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調動村集體、企業和農戶參與的積極性,激活市場每個「細胞」。
確立集體經濟發展土地利用模式示範點。探索「集體合作社+業主+農戶」發展模式,建立三方收益機制,局部推行以土地「確權、確股、不確地」為點的多元化利用新格局,將社區撂荒地、閒置地集中起來入股古佛山生態旅遊股份合作社,統籌農戶閒置土地200畝,涉及農戶88戶,引導農戶集約化發展經果產業,成功申報糧油基地股權化改革建設項目,政策補助投入150萬元。
確立政府補貼性項目股權化改革試驗點,鼓勵業主投資農業產業。古佛山社區利用國土綠化提升工程項目,採取政府出錢、集體經濟組織出管理、大戶出技術、農戶出土地的方式,發展古佛山經果產業1000餘畝。
確立集體經濟發展共享平臺。以「三社」融合為基礎,結合農旅發展,提高村級社會化服務能力,創新產業資源整合平臺,以線上線下產業互動為主線,創新集體經濟發展帶動市場產業要素有效互動的新模式,全面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針對社區農產品缺少品牌,銷售不暢等問題,社區專門註冊了「三社屋」集體經濟商標品牌,建立產品合作平臺、脫貧幫扶平臺、批發供貨平臺、消費收益共享平臺、線下線上商業互動平臺等「五大平臺」,提升社區農特產品品牌影響力。
確立與古佛山景區投資方萬靈山旅遊公司資源互動協商機制,全面推進古佛山景區發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資源、產業資源、人力資源同萬靈山旅遊公司建立良性的商業合作,社區採取土地入股的辦法參與古佛山頂峰觀光亭、民俗園、垂釣基地等旅遊項目建設,社區集體經濟每年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
▲ 古佛山社區「三社屋」土特產銷售中心
因村制宜走實腳下每一步
在古佛山櫻桃採摘節期間,前來採摘的遊客如織,停靠在村頭路邊的車隊連綿兩三公裡,原來不容易賣的水果成了農戶致富增收的「金果果」。這是長期習慣於高山幽靜生活的古佛山山區農民在幾年前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佛山社區依託轄區內古佛山景區的優勢,持續盤活村級集體資源,打造鄉村旅遊產業鏈,村級集體經濟活躍度空前提升。
古佛山生態旅遊股份合作社牽頭承包景區內公共衛生的垃圾清掃清運工作,把古佛山景區公共環境社會化治理轉換成集體經濟效益,以此提升景區公共環境衛生社會化服務治理水平。為進一步打造景區「吃、住」核心區環境,社區先後投入10萬元發展民宿共享小院,並打造了金龍湖溼地公園垂釣基地,安排轄區內貧困群眾從事金龍湖垂釣及環境衛生管理,在幫助困難群眾增收的同時,每年還為集體帶來3萬餘元收益。社區種植有櫻桃、枇杷、桃子、梨子、李子等經果林約3000畝,茶葉約2000畝,策劃精品水果採摘節慶活動,推廣以古佛香米、香油、香酒、禪茶、榨菜、紅豆腐、櫻桃、米花糖為主的古佛山特色旅遊農產品,促進產品銷售。2019年以來,古佛山農特產品僅在景區商店、網絡平臺總銷售額就超過200萬元。
此外,社區還積極探索將集體經濟發展與產業模式創新、產業項目開發管理相結合,讓集體經濟規模持續穩定發展。三年來,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組織完善了從事工程類建設項目的資格,整合轄區內工程類項目建設專業人員,參與了糧油基地股權化改革項目建設,取得的部分收益用於農戶和集體分紅,實現集體和村民增收的雙贏局面。
「數千畝農田宜機化改造、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這些大項目落地古佛山社區,看似與發展集體經濟不直接相關,但這是發展集體經濟的土壤。我們拼盡全力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換來的是信心和未來。」劉恁倫說。據他介紹,農田宜機化整治後,社區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為鄉村旅遊發展提檔升級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土地流轉價格水漲船高,前來洽談產業合作的企業明顯增多。
2020年8月,重慶市公布首批20個「實用性村規劃示範村」名單,古佛山社區榜上有名。實用性村規劃示範村將優先安排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集體經營性用地項目,這意味著古佛山社區將在深度參與景區建設方面獲得更大的空間。
共建共享凝聚每一份力量
在2019年豐收節上,古佛山社區集體經濟共分紅28.4萬元,成為股東的社區居民第一次拿到了分紅,不禁笑逐顏開。
發展鄉村旅遊方向選對了,發展集體經濟和特色產業路子走通了,社區幹部和群眾市場觀念強了,走進古佛山社區的人們都不禁眼前一亮。
曾在古佛山社區蹲點的一位市級部門女幹部時隔四年回社區時,面對眼前整潔的瀝青公路、鬱鬱蔥蔥的經果林、漂亮的民宿……她連連慨嘆:「很難想像昔日道路坑坑窪窪、房屋破舊、撂荒地遍布的古佛山社區在幾年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在社區「兩委」的帶領下,村集體經濟重新走向崛起,社區面貌煥然一新,無論是常住居民還是在外返鄉探親或回鄉創業人員無不讚嘆社區發展的巨大變化。相信社區兩委,支持社區發展,成為社區居民的共識和行動。
兩年前,古佛山社區第一次承接政府投入6000萬元的國土整治大項目,鑑於可能在佔地等方面遇到的阻力,上級問社區幹部敢不敢接,當時劉恁倫代表社區「兩委」面對難得的機遇堅定地回答「敢」。據社區張主任介紹,在國土整治過程中,工程項目實施中需挖去農戶的一些果樹,所有農戶均表示不用任何補償也要支持社區發展;建設生產道路要佔用農戶一些土地,農戶表示完全服從安排;有的農戶面對要遷祖墳,雖然情感一時難以接受,仍是服從大局支持社區幹部工作……古佛山社區充分發揮黨總支部戰鬥堡壘作用,調動轄區內黨員等各類群體參與集體經濟產業項目發展,匯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形成社區幹部引路,轄區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互動的良好局面,增強了上下一心、群力群策抓集體經濟發展的決心和智慧。社區「兩委」幹部的威信、凝聚力在社區發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彰顯。
劉恁倫表示,以前社區「兩委」工作精力用在綜合事務管理方面多,現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了,社區幹部群眾市場意識、創業意識大大增強。現在社區幹部每天接上級和社區居民100多個電話都是家常便飯,幹部群眾都在交流做項目落實項目,工作量成倍增加,但大家感到所有付出都值得!
人心齊,泰山移。依託山林湖田草系統治理項目,古佛山社區正以集體經濟為龍頭,引進社會資本和力量,精心打造金龍湖溼地公園垂釣基地,扮靚長達6公裡的金龍湖,環湖修建長達12公裡健身步道,開發水上運動項目。
在社區集體經濟帶動引導下,一個個產業項目在古佛山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得到上級肯定與支持,受到各方面投資企業的青睞。古佛山社區集體經濟步入了良性循環階段,一個以農耕體驗文化為亮點,集鄉村特色產業和鄉村旅遊於一體的嶄新社區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