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葉問第一部的問世到如今上映三部,期間也有不少有關葉問的影視作品出現。杜宇航扮演的青年葉問和黃秋生扮演的老年葉問等版本,但都不及甄子丹塑造的葉問的形象深入人心。作為系列功夫片,《葉問3》在動作設計上超越前兩部,袁和平作為導演的水平也許差強人意,但是作為一名享譽國際的武術指導的確是寶刀未老。本片在拳術之外,更是在最後葉問與張天志詠春正宗的對決中奉上了詠春拳長橋短橋,六點半棍與八斬刀的超級大戰,在大銀幕效果下令人人大開眼界。
《葉問》片中所呈現給觀眾的葉問,則是完全與傳統英雄截然相反的一個武學宗師的形象。縱觀武俠電影,動輒俠骨柔情,英雄兒女的感情線,大都是轟轟烈烈,瀟瀟灑灑,策馬奔騰看盡人間繁華的。但是《葉問》中所表現出的葉問,除去了大戶人家所特有的涵養之外,其對於夫人張永成的尊重與愛護,更是可見一斑,尤其是當咄咄逼人的金山找打上門嘲笑葉問怕老婆之時,其的一句「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愛老婆的男人」頓時讓葉問這個角色在觀眾心中的形象,驟然的有血有肉的豐滿起來了。
僅從電影本身來說,既然是「葉問」,當然不能不打,但不能為打而打,需要給打鬥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一個站得住腳的的驅動力。這部電影的問題就出在這裡。之前的葉問的打,是建立在家國情仇之上的,為國戰鬥,宣揚民族主義,打洋人也好,一個打十個也好,怎麼說都是一個政治正確。包括之後《一代宗師》裡的北拳南傳,《師父》裡的南拳北傳,無不把最初的驅動力建立在歷史的大背景之上。但是這部的格局實在太小,為孩子上學,為老婆治病,為揚名收徒,這些大打出手的理由,都有點底氣不足。
相對於前兩部主打愛國情懷,這部多了溫情,多了與妻子的對手戲,因為大愛而忽略對家人的關愛,從而告訴大家要珍惜身邊人。打戲簡單來說可以分四段,第一段就是開頭李小龍拜師三分鐘完事,第二段保護小學平,也是這片的主要事件。第三段PK泰森三分鐘完事,最後一段詠春之爭,葉問電影大家最喜歡看的其實就是打戲,但是第三部打戲明顯不如前兩部精彩,這部多運用了特效導致沒有前兩部大開大合拳拳到肉的淋漓精緻,怎麼看就差著一口氣。關於劇情設計也是毫無聯繫。關於演技方便,熊黛林還是多去學習演技吧,第三部戲份一多,演技差到連當個花瓶都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