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故事背景發生的時間,正是父子產生隔閡的時候

2020-12-23 笑談古今一籮筐

最近看到一件令人附睪發炎的新聞,北京外國語大學某副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小學課本中刪除,其理由是,認為父親的行為違反交通規則,且跨欄動作又很不專業!教授覺得父親的行為觸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車無法正常行駛,破壞車站的秩序,影響他人旅行。

這位教授還認為,朱自清的文章基本屬於無病呻吟,難登大雅之堂。

看了這篇新聞,登時有一萬頭羊駝從小編心中一閃而過,隨即內心的草原便又歸於平靜。小編想要評論幾句,但是卻覺得說來話長,一切又要從袁隆平教授的雜交水稻說起……,還是算了吧。

在朱自清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人倫之情的敘事抒情散文中,《背影》可謂是佼佼者。朱自清的作品一向以真實著稱,以真實的感情,描寫自己真正的人生經歷,作品往往簡潔而又極富人情味。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這樣一種極具特色的文章,他以簡單而又平凡的事情,描述了父愛的偉大與深沉。

我們不從袁隆平教授的雜交水稻說起,也不去討論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的附睪發炎。咱們來看一看朱自清父親其人,以及《背影》這篇散文發生的背景。

朱自清的父親叫朱鴻鈞,出生於1869年,他於1903年在徐州任菸酒公賣局長,1917年,因為「作風問題」,兩房姨太太爭風吃醋,極具特色的大吵大鬧,把朱鴻鈞的「差事」給鬧得「交卸」了。徐州失業之後,朱鴻鈞便仕途坎坷,直至晚年始終生活窘迫。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朱鴻鈞,對於大兒子朱自清一向要求嚴格並寄予厚望,希望兒子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在那個科舉初廢,新學剛興的時代,朱鴻鈞屬於保守派的封建主義家長,他看不起西方學堂式教育,認為學堂是教育不能因材施教,會誤人子弟。所以他堅持把朱自清送到私塾先生那裡接受傳統的國學教育。

朱自清由於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對於父親的做法很是不滿。在朱自清的堅持下,終於在1912年進入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讀書。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學系。在北大期間,朱自清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隨後便與第一任妻子武仲謙結婚。

過去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自清未告知父母擅自結婚,使得朱鴻鈞非常的憤怒,甚至不準朱自清和他妻兒踏進家門半步。晚年的朱鴻鈞對朱自清依然很冷漠、苛厲,僅以惦記孫子的名義和朱自清有著書信往來。

1917年冬,朱自清的母親病逝,朱鴻鈞與朱自清從徐州一道返揚州奔喪。借錢辦完喪事,朱自清返校,朱鴻鈞去南京謀職,於是父子同行,至浦口車站分手。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即取材於此,其實此時父子二人之間的隔閡正是嚴重的時候。正因為如此,才更能從買橘子這件小事中看出來父愛如山、大愛無言。

相關焦點

  • 《背影》騙我們多少年?朱自清父子隔閡多年,背後代溝令人心酸!
    少年時在課本中讀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被其中那如暖陽一般的父子溫情打動心弦,感動得很,覺得這是世間最好的父子情。但要了解一個作者的經歷,往往不是看他寫了什麼,而是看他沒寫什麼。現實往往比文學殘酷,《傅雷家書》背後是傅家三代人的噩夢,而朱自清《背影》的背後,是朱自清父子之間的多年心酸糾葛。
  • 朱自清《背影》騙了你多久?他和父親不和多年,背後有個辛酸故事
    朱自清描寫父愛的散文,《背影》,感動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朱自清和他的父親之間,也曾經有過矛盾和誤會,父子之間,甚至很長時間都沒有過任何交流,在感人文字的背後其實還藏著有另外一個辛酸故事。
  • 北外教授屢次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醜陋的世界觀都是鏡面的!
    當然,除了意外走紅的暗指「我是你父親」的橘子梗之外,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通過在車站離別時及其普通的生活細節,來表達父愛的深刻厚重和自己對父親的真摯感動。讓一個看似尋常的細微舉動,承載起了作者濃鬱的情感。生動的表達出了父子之間難以言明的感情並讓讀者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 退去光環再來看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課堂的名篇,一般都認為文章表達了父親疼愛兒子的深情,表達了兒子對父親的想念,體現了中華民族「父慈子孝」的傳統美德。然而真相其實不是這樣的。朱自清的父親叫做朱鴻鈞(百度一下就知道了),是個讀書人,也是個官僚,娶過幾房姨太太。朱自清雖然對此不滿,但也只能隱忍。1917年,朱鴻鈞在徐州當上了榷運局長——俗稱「菸酒公賣局長」,又續娶了一房姨太太。老家寶應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後,跑到徐州大鬧,結果把朱鴻鈞的「差事」給鬧沒了。
  • 朱自清的《背影》:沒有一等一的至情,寫不出一等一的文章
    【前言】近年來,有一些過度解讀朱自清《背影》的文章,談及朱自清與其父親的發生矛盾甚至決裂的情形,認為朱自清並不是一個孝順之人,覺得《背影》有作秀的嫌疑甚至欺騙了世人。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這種解讀脫離了時代背景,忽略了每一個人都是逐漸成長和成熟的公理。
  • 揚州教授朱自清的父子之戰,《背影》裡只是冰山一角
    朱自清01、濃濃父子情朱自清《背影》節選:我說道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朱自清和他爸爸的關係肯定很好。但,實際正好相反。朱自清和他爸朱鴻鈞已經反目成仇,多年不說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朱自清和父親常年不和,但父親在看完他的《背影》後,卻含笑而逝
    在傳統中國人的心中,父子關係是一個謎,山山水水般的父愛很多人卻很難感覺到,朱自清的《背影》讓我們看到了傳統父親的愛,無論何時,父愛都深深地觸動著我們,然而父子之情是否會永遠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事實上,朱自清與父親之間曾發生過爭吵與冷戰。
  • 朱自清與父親衝突與和解:妻子的笑為何成為父子斷絕關係的導火索
    難以再體會這段深情,更是難以得知朱自清這篇散文背後的辛酸故事,以及他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在朱自清回信之前,他和父親朱宏鈞的關係就已經充滿了矛盾,而朱自清所描述的溫馨畫面,更多的是他的感情更傾向於讓他和父親留在這段時間裡。
  • 重讀朱自清《背影》:字行間的四次落淚,悲愴與思念,領悟的啟示
    文丨大腳只記得第一次讀朱自清《背影》是在很小的時候,具體是幾年級也已經忘記。在老師的幫助之下,囫圇吞棗地理解《背影》背後的文字含義。那個時候無論是所處的環境以及自身的能力,對《背影》的理解都極其片面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背影》騙了我們這麼久?真實父子不和多年!背後故事令人火大
    初讀《背影》,大以為朱自清和他的父親朱鴻鈞關係十分融洽,可許多的事實卻表明朱自清與他的父親關係並不好,這時再回過頭去看《背影》才發現朱自清其實在文章開頭早有暗示: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那麼朱鴻鈞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會讓他的兒子兩年都不願見他呢?朱鴻鈞1869年出生,他是一個典型的舊式知識分子。
  •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父愛如山,因為像山那樣巍峨沉重,又像山那樣靜默無聲,所以父與子之間的隔閡總是伴隨著很多人的成長而越來越深。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讓人動容,就是因為朱自清在看著自己的父親笨拙地翻過欄杆,還有撿起那一地散落的橘子的背影,讓他意識到了小小舉動中所蘊含的父愛。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背影》,只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情深之筆端訴說人們對朱自清的印象,大抵是一個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鬥士。在朱自清所有的作品中,《背影》尤其意義重大。1925年,朱自清在臨行之前與父親告別,一篇《背影》記錄他的所有感受。朱自清曾經回憶到:「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
  • 《背影》《殺死一隻知更鳥》:沉默或言說,不變的是拳拳愛子之心
    1917年,20歲的朱自清準備北上去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他「晶瑩的淚光中」,不能忘懷的是已不再年輕的父親替自己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八年之後,朱自清仍有感於懷,動筆寫成這篇《背影》。
  • 「父親」違反交規,不該成朱自清的《背影》落選語文教材的理由
    「父親」違反交規,不該成為朱自清的《背影》落選語文教材的理由圖片來源於百度中國青年報曾披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並未入選地方中學生教材的原因,說是有七成中學生認為朱自清的父親買橘子時,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形象也不夠瀟灑,沒有美感。於是,為了尊重學生的意見,這篇散文名篇就此落選了。
  • 初心|朱自清:輕柔細膩的文字,剛毅不屈的人生
    「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一位父親臃腫蹣跚的背影不僅深深烙印在朱自清的心中,成為他日後回憶父親的寄託,也深深刻印在當年閱讀課文的我們的腦海裡。朱自清,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朱自清散文中流露出的真摯感情有口皆碑的是他的《背影》《悼亡婦》等,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淡淡的筆墨裡緩緩流淌出無波亦無浪的真情,淡淡的、暖暖的,不矯柔造作,潤物無聲又感人至深、扣動人心弦。《背影》中,那堅硬冰冷的鐵軌與柵欄,單調又無聊,平時可能是不會多看一眼的背景。一對父子的離別與深情就在這鐵軌與柵欄組成的背景中跳躍。
  • 讀朱自清的《背影》有感
    其實二十多年前,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課本裡就有《背影》。那時候讀與今日讀的心境與體會遠不及此時的肺腑。讀罷名篇除了感動還聯想到我身邊的很多人和事。印象深刻的依然是身邊親人的送別,他們的背影像放電影似的歷歷在目。
  • 致敬朱自清《背影》……關於「小紅花」的8個秘密
    他覺得,所有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都是要給觀眾一個精神上的慰藉和治癒,(當發生不幸時)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大家去能夠面對這樣的事情。剛畢業時,韓延拍過一部關於支教的電影《天那邊》,當時他只是把這部片子當成一個習作。兩年後,一個朋友給韓延打電話,說她在山裡採訪,山裡有一個支教的大學生,是在看了這個片子之後,毅然決然放棄了城市生活,去山裡支教,準備支一輩子。
  • 揚州:舞劇《朱自清》回揚公演 精彩叫座的背後是對「素人」風骨的...
    從為人師、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友、為人傑等多個視角,選取朱自清在特殊時代背景下的人生片段,結合其著名作品的唯美意象,讓「朱自清其人」於舞臺之上栩栩如生,成就一幅細節生動、層次豐滿的雋永畫像。
  • 有人說此文可上語文教科書,堪比朱自清的《背影》,你怎麼看
    文章用平實的語言寫出了一個母親的偉大,雖然名為《捨得》,實則寫的是一個普通農村母親的偉大,讀之令人感動落淚,有人說此文可上語文教科書,堪比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寫的是一個普通父親的偉大,至今我還記得文中關於父親買橘子的描述: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 北外教授建議教材刪除《背影》,理由:朱父違反交通規則,有理嗎
    95年前,朱自清曾為自己的父親寫下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取名為《背影》,那一年,朱自清一家遭遇了無數變故——家道中落,祖母離世,父親交卸差事,就連為祖母辦喪事的錢,都是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