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各所大學的新一屆大學生已經陸續報到入學。看到今年雙元教育與國內50餘所本科院校、職業院校、技工學校等合作的班級招生情況,劉虎城還是比較滿意的:招生基本滿員,一些學校的部分專業合作班招生的分數甚至超過了普通班。
雙元教育是山東校企合作的開創者,從2010年開始探索校企業合作,至今已與各類院校合作培養各類學生7萬人左右。劉虎城是雙元教育集團的總經理。如今,雙元教育已是著名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全通教育旗下的公司。
開校企合作先河,致力雙元制教育本土化
山東是國內校企合作開展最早也是最好的省份之一,而雙元教育則是山東校企合作的開創者。
雙元制模式教育是德國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雙元制,更準確地說是「雙元制職業教育」,整個教育過程在工廠、企業和職業學校中進行。這種教育模式以企業培訓為主,將企業中的實踐和在職業學校中的理論教學密切結合。以培養工匠為主要目的的雙元制模式,正是德國製造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相比而言,在培養模式上,中國很多學校與用人單位是脫鉤的。學校按自己的模式培養學生,不清楚所教的內容是否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特別是高等教育,一方面是學校的課程設定重理論、輕實踐,另一方面是老師本人也缺乏實踐經驗,學生進入企業後,往往發現所學與實際工作相差很遠,只能靠老同事慢慢帶。而很多企業不可能抽出專門時間和人員對職工進行長時間的培訓。近年來,很多大企業意識到了員工的教育培訓問題,開設了企業大學,但多半只是宣講企業文化、理念,真正對工作技能進行長時間、從理論到實踐專業化培訓的不多。
我國從80年代開始與德國機構合作,開展雙元制職業教育試點,1993年與德國籤署了職業教育合作的聯合倡議書。雙元教育意識到雙元制教育乃大勢所趨,在2009年開始主動轉型,將雙元制教育落地、本土化。
2009年之前,雙元教育主要做IT方面的短期培訓,專長是軟體開發、嵌入式開發等,類似當年社會上很流行的電腦培訓班。他們的老師都是有IT企業工作經歷的軟體開發人員、工程師等,實踐性比較強,但這種短期培訓的方式和高校結合非常鬆散。
2009年,有10年創業經歷的80後劉虎城,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雙元教育,並成為公司的最主要操盤手。雙元教育主動謀求與院校合作,辦校企合作班,學校主要負責基礎課程、日常管理,他們負責專業課程,幫助就業。
要辦校企合作班,至少涉及到教育、物價和財政3個部門的審批。教育部門是學校的主管部門,學費需要物價部門核准,學校的各種費用則涉及到財政部門。 教育部門對這種模式很認可,其他部門也同意進行有益嘗試。經過工作上的協調和完善,2009年底,雙元教育拿到了政府方面的批文。這是山東校企合作在政策上的首次突破,在全國也是第一次。
第二年,雙元教育與煙臺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工商學院、泰山學院、臨沂大學、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濱州職業技術學院等10多所高校合作,設立了校企合作班。2010年秋季正式招生。最初的合作班主要是IT類專業,學校承擔通識課、專業基礎課,雙元教育則負責專業核心課程。這是他們的優勢,尤其在師資上,與學校建立了「雙師型」師資隊伍。雙元教育的師資普遍具有5-10年的IT從業經歷,多數老師多來自浪潮、中創等著名IT企業。
此舉開創了山東乃至國內校企合作的先河。
10年走過3個階段,不斷改革創新出成效
劉虎城說,10年來,他們一步步摸索,不斷將校企合作升級完善。這種合作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10年到2015年,主要是融合,使院校的老師和企業的老師能融合到一起,形成共同的教學目標。如今產教融合已成為共識,但在當時難度很大。學校和企業,完全處在兩個不同的語境中。哪個企業能代表行業標準?人才培養的標準是什麼?學校僅憑几張調研表顯然很難掌握企業真正的用人標準;而中國企業的用人很粗放,實際工作中知道誰好用誰不好用,但說不出具體的標準,更不知道如何培養出好用的人。即使培養標準有了,還有兩大問題,一是課程體系設計,二是師資。其中師資最為重要,課程體系最終需要通過師資去落地。而企業一般不太關心教育,不可能深度參與其中。雙元教育用了5年時間,使學校老師和企業老師很好地融合起來。雙元教育在合作班中提供約30%的課程和師資,前3年由學校主導,學校和雙元教育的師資共同授課;最後1年由雙元教育主導,以純項目化的模式強化學生的技能。
第二階段是2015年到2018年,主要是標準化。在劉虎城看來,教育本身提供的是服務產品,產品就需要標準化,具體到校企合作,主要解決合作企業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學校應該做什麼,怎麼做?他們把問題一個個拆分、細化,自主研發出一個校企合作管理平臺,確保所有環節都有操作方法和質量標準。這個平臺,雙元教育歷時兩年搭建,耗資數百萬元,於2017年成功上線,目前是全國唯一個校企合作的教學管理平臺。
第三階段是2018年至今,特色化辦學,即進行高質量人才培養,更加融合企業需求。具體來說,就是高質量就業、高質量專業建設和培養優秀學生、明星學生,引領帶動更多學生學習就業。其實,所有這些歸結到一條,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儘早建立起明確的職業目標。因此除了做好最核心的教學體系外,他們還想辦法將實踐融入到教學中。最初,他們想把最新的技術、項目帶進學校,但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逐漸地,他們發現,以賽促教效果相當顯著。對於學生而言,大大增加了學習動力,大二的學生參加比賽,想通過比賽、取得好成績,他們不得不學習本應在大三、大四才學的一些課程。對學校而言,學生已經學習了更高年級的課程,學校顯然不能再按老套路教學,這又反向促進學校對教學課程等進行改善。同時,很多比賽的項目都很貼合企業實際,通過比賽,學生能看到自己未來的就業目標。此外,那些獲獎的明星學生對其他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近年來,他們的合作班在各類大賽上獲得諸多獎項,如在OCALE跨境電商大賽中,獲得國賽一等獎、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中,獲得省賽特等獎;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賽二等獎。
投資千萬辦實訓基地,聯合學校培養約7萬學生
為讓學生有更強的實踐能力,雙元教育在萊蕪雪野湖旅遊區建設了一個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實訓基地,設有機器人、VR、網絡安全、跨境電商、新媒體等專業的實訓環境。該基地2014年投入使用,已經有2萬多名學生到基地實訓。相關專業合作班的學生,在這裡進行4個月到半年的實訓。實訓都是項目化教學,所學內容相當接近未來的實際工作。為了保障實訓效果,他們斥巨資購買高端設備,採用發那科、埃夫特等公司的產品,目前實訓基地已經投資2000多萬元。
目前,除了與山東省內的高校、職業院校、技術院校合作辦班外,雙元教育還與其他7個省市的院校開展合作,如江蘇汽車技師學院、常州交通技師學院、內蒙古科技大學等,還有湖南、四川等省市的院校等。
10年來,他們已經與各類院校聯合培養了約7萬名各專業的學生。雙元教育還與用人單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推薦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很多在比賽中獲獎的學生,就業去向相當不錯,如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學生,曾獲得「創青春」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大賽銀獎,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曲阜師範大學的一名學生,曾獲得2018年青春未來創業社競賽二等獎、全國首屆大學生模擬求職大賽省賽優秀獎,畢業後進入北京新東方工作;濟寧學院的一名學生,曾獲得多個大賽獎項,畢業後進入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產業中心工作;煙臺大學的一名學生,在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二等獎,畢業後進入中國商業聯合會工作……
目前,雙元教育已建立起完善的招生、課程、教學、實訓、就業五大服務體系,自主研發了在線學習、教務管理、就業指導三大信息化平臺,形成了獨具「雙元」特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先後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教育廳評為高新技術企業、深化產教融合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優質企業資源庫首批入庫企業等。這種校企合作也逐漸得到企業、學校及學生、家長的認可。
西部省份教育扶貧,輸出山東教育資源
從2018年起,劉虎城逐漸把部分精力用在另一個事業上——西部教育扶貧。這源起於到西部某省份出差時,他發現西部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西部要搞職業教育,但沒有相關的產業基礎作支撐,教學沒有針對性,學生沒有出路;再比如,師資隊伍嚴重老化,教育體系相對落後;儘管由於國家扶持,西部很多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硬體設施相當不錯,但有的不會用,有的規劃不合理,多數設備沒有被很好地利用起來……
於是,他們設計了一個針對西部省市的教育扶貧計劃,1/3的力量用於設備服務,即重新規劃,進行設備改造,以便更好地利用;1/3的力量用於教學資源服務,為西部院校提供良好的課程設計、資源定製等服務;1/3的力量為他們培養師資,主要是雙元教育派工程師進駐當地的西部院校。
劉虎城認為,幫助培養師資是最好的教育扶貧。2018年,僅在青海,雙元教育就與西寧第一職業中心、新世紀職業學校、大通職業中專、潢中職業中專等中職學校達成合作。劉虎城坦言,他們與這些學校合作,不賣設備,不求高回報,暫時不以賺錢為目的,更多是教育扶貧。目前,他們有10多人常年駐紮在西部各省市。
他認為,目前國家正提倡工匠精神,提出技工報國,這是國家振興實體經濟的根本,也是對中國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挑戰和機會。雙元教育的定位是教育公司,自己兼任全國校企合作聯盟特聘專家、國家計算機專業中職教師課程改革項目特聘專家、機械行指委工業機器人專業指導委員會理事、中國跨境電商聯盟名譽理事長等職務,有義務去為中國的職業教育做出貢獻。一方面,雙元教育將繼續在山東深耕校企合作辦學,培養出更多實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雙元教育也將加大西部教育扶貧力度,輸出山東的高水平教育經驗!(責任編輯:洪大陽 執行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