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太優秀了心理壓力卻越大?3個實用練習,擊敗冒牌者症候群

2020-12-23 小黑聊職場

摘要

上班認真努力打拼,有時候卻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或擔心別人「識破」你的表現其實不夠好?那你可能陷入「冒牌者症候群」的困境,也就是過度自我懷疑。作者提供3個練習方法:調整優先順序、每周回顧工作,練習自我肯定、平時多做準備,建立自信。

你是否隱約常常有種感覺:總覺得自己成功是運氣好,不是靠實力?當別人稱讚你時,總覺得是種誤會?或是,經常懷疑自己能否勝任工作,擔心別人「識破」你其實不夠格?如果這說出你的心聲,那我們可能是「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的現象。冒牌者症候群,並非心理疾病,而是用於指稱專業人士即使努力勤奮、表現優異,仍經常陷入自我懷疑的現象。

冒牌者症候群4大症狀

這種缺乏自信的傾向,不僅會造成心理壓力,長期而言也會影響職涯發展,甚至造成求職的不順利。在我與職場人的互動中,會發現常見狀態包含:

1.忽略或不敢提起過往成就

這類求職者們,雖然紀錄優異(例如,總是達成或超越業績目標),履歷卻常忽略這些功績,或在談及自身能力與表現時,因心虛而將成就「打折」。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這種高水準表現是「理所當然」或「剛好走運」,所以不足為道。這些人才如果總以不合理的超高標準自我審查,又碰上無心細問的面試官,就可能被誤認為缺乏實力,錯過機會。

2.只談團隊,不談自己

在我進行面談時,常會發現有些人在描述自我經驗時,經常習慣以「團隊共同完成了任務」、「都是團隊的努力」的角度來說明過往成就,這讓我很難從他的言談之中,聽到「他」實際做了什麼,因為「他的介入」而讓事情帶來什麼樣的轉機。

雖然有些僱主這種在尋找管理人才時,會特別注種求職者是否具備這種「團隊(我們)」的心態,然而,如果不先適度彰顯自己,就無法讓公司了解自己真正的價值,使得極力隱藏「我」的謙虛態度,影響自己在面試機會的表現。

3.肯定越多,壓力越大

這類型的職場人,工作時大多非常賣力,但動力卻是「害怕被拆穿」的強烈不安全感。我曾經在帶團隊的經驗中,遇到一位成員雖然勤奮、優秀,身旁人常常不吝給予肯定稱讚,但這卻讓他更心虛,因此,更用力的加倍努力、苦思如何改進,最後累積過多壓力而陷入筋疲力竭(burnout)的惡性循環,反而造成工作表現下降許多。

4.較難掌握領導技巧

自信低落,也會使他們容易錯失關鍵職位。首先,自信不足讓他們不敢爭取重大機會,其次,自信其實也會影響個人能否包容他人,而這正是主管帶領團隊所需的關鍵技能。自我認同不足的主管,或許會怕事、擔心被下屬挑戰、無法創造有建設性的團隊互動,領導之路也更崎嶇。

3個實用練習,鍛鍊心智成熟度

歸根結柢,要改善冒牌者症候群,仍要訴諸個人心智的磨練。在職涯諮詢時,我也時常提供以下的實用練習,來協助客戶提升自信,打開更寬廣的職涯道路:

▲將大目標拆分為小目標,依重要性分配精力。任何事都傾盡120分的努力完成,看似盡職,實則容易筋疲力竭,無法長久、穩健地創造價值。因此,求好心切的職場人們在設定目標時,不妨試著將目標分成三大塊並按重要性排名,再集中大部分心力完成最重要的部分。如此一來,既能保留心力,也能顧及目標的大方向。

▲每周回顧工作,練習自我肯定。提升自信,可以從練習自我肯定開始。每周五下班前,簡單回顧一下當周,嘗試提出一項自覺表現不錯的工作,說明理由,並思考完成這件工作對團隊的意義。必要的話,把這一項肯定寫在便條紙上,並時常去看便條紙來提醒自己。持續一段時間後,將有助我們對抗自我質疑,也會更熟悉如何看見自我價值。

▲平時就為面試做準備。面試一向是冒牌者症候群最感棘手的「自吹自擂」關卡,但只要平時就有意識地準備,應試時也能從容對答。

參考「外部」觀點。要修正過度自我質疑的觀點,最方便的作法就是經常請導師、職涯教練或朋友來評估你與職缺的契合度,參考他們的想法,有助你練習更客觀看待自己。

養成搜集「成就素材」的習慣。平時就紀錄專業上的工作成果,內容除了量化指標,也可以包含你是如何克服障礙、從中得到什麼認可,並練習把這些化為1-2分鐘就能完整表達的內容。如此一來,你在面試時就有基本素材能組織大綱,介紹自己時會更有底氣。

先講「我」,再講「團隊」。雖然你不願獨佔功勞,但面試時,公司最希望了解的仍是「你」。因此,不妨先說明「自己」進行、主導、負責、推動了什麼,再表達出樂於歸功給「團隊」的態度,讓面試官能充分了解你的影響力,又能降低獨攬功勞的罪惡感。

冒牌者症候群不只好發於新鮮人,也有許多看似自信的職場老鳥默默受其所苦。當我們能意識到冒牌者症候群,正如何作用在我們心裡、或是幹擾到外在的職場表現,這樣的意識、看到,本身就會為我們當來許多的提醒。相信只要願意給自己時間,去循序漸進培養自信,更寬廣的職涯道路將會出現。

相關焦點

  • 女神學霸艾瑪·沃特森:我好害怕被人發現,我其實是個冒牌者
    進步越大,這種自我懷疑就越是強烈。這就像一個怪圈。我時常憂慮,生怕別人發現我其實是個『騙子』,我不配擁有眼前的一切。」你可能會覺得這一切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個如此優秀的人,卻會如此自卑呢?2艾瑪並不孤單。有很多超級牛人,都有和她一樣的困惑。
  • 職場中,你也許聽說過所謂的「星期一症候群」或「憂慮的星期一」
    職場中,每一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這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東西。你也許聽說過所謂的「星期一症候群」或「憂慮的星期一」,這實際上是由於休息過後的放鬆和「又要工作一星期了"」的心理壓力所致,所以星期一的工作效率通常比較低,人工作起來情緒也很低落。
  • 什麼是「星期一症候群」?
    「星期一症候群」是一種不需要病毒、細菌傳染的傳染病。通常一個同事生病,就會經由眼神、語言、及寫得很差勁的企劃書傳染給別人。星期一症候群其實是有改善的可能。方法之一就是星期六、星期日好好休息。何謂星期一症候群?星期一症候群,如同星期五亢進症,其實這兩種病是同一種病。
  • 測試:你是星期一症候群嗎?
    職場測試:你是星期一症候群嗎?星期一,辦公室的氣氛格外低迷,你拖著腳步進公司,只見周圍的人看起來都沒精打採,意興闌珊。10點半開會,一個小時下來,也不知道經理究竟說了什麼,只看到坐在對面的幾個同事對著會議記錄發呆……  不用點頭了,很多上班族都會有以上的經歷。
  • 香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香港一些精英與組織站在暴徒一邊,背後是心理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同意犯罪者行為,並參與犯罪
  • 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是在頸部和上胸廓的神經血管組織受到壓迫、傷害或是刺激造成的。這些神經血管組織穿過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間、鎖骨和第一肋之間(鎖骨下肌過度發達會讓空間變小),從胸小肌下方經過,這幾處是較常見的神經血管受壓迫區。
  • 倪海廈——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西藥吃的越多,死得就越快。)約有一半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案例與藥物引起有關,常引起藥物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Phenytoin)、降尿酸藥(Allopurinol)、磺胺類(Sulfonamide)。因此需提醒病患服藥期間應特別注意皮膚、黏膜的變化,如有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讀者看到這裡後,你還敢吃西藥嗎?我告訴大家這還只是冰山之一角。)
  • 運動造成的腔室症候群
    腔室症候群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肌肉招受到撞擊所致的急性症狀;第二種是因為運動過度造成的慢性症狀。第二種常發生在小腿前側,因為常常跑步造成脛前肌過度使用肌肉,但是又沒將肌肉放鬆,就會造成慢性的小腿前腔室症候群。
  • 兔女郎學姐:分析青春期症候群的意義,學姐是違心,學妹是諂媚?
    目前「青春期症候群」發生的人數不僅僅只是四個人,但是動畫中有過詳細解析的就是四個人。分別是櫻島麻衣,古賀朋繪,雙葉理央以及豐濱和花。現在我就發生在寫四個人身上的「青春期症候群」來說下各自所代表的一些現實心理意義吧。
  • 宵夜症候群是不是你?
    厚生労働省の統計によると、夜9時以降に食事をする人は、40代の男性の場合、約3人に1人、女性では約5人に1人の割合だ。その中には、夜食症候群という夕食後も食べたい欲求が収まらない摂食障害が紛れているという。受工作方式以及生活環境變化影響,越來越多人很晚才吃東西。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40歲後的男性中每3人裡有1人,女性中每5人裡有1人是在晚上9點以後進食。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現實中可能人人會犯
    第一次聽說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忘記是什麼時候了,但是這件事情對我印象卻非常深刻,並逐漸讓我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了更多的一些思考。到底這起案件的綁匪和人質之間的感情結合是個例還是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而後來研究發現,這種例子發生於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經驗,人所承受的恐懼是有底線的,當遇上一個不講理的兇惡殺手,隨時會取他的性命,人質就會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這個殺手,時間久了,綁匪稍微讓人質舒服一點,吃一口飯,喝一口水,對於人質來說都是寬忍慈悲。
  • 兩大原因引起脛痛症候群 7個技巧可預防
    網易體育1月18日報導:脛骨是小腿內側的長骨,由於跑步時它直接受到來自地面的衝擊力,所以脛骨出現傷病是非常普遍的,而脛痛症候群是最常見的傷病之一。脛痛症候群又稱為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是脛骨周圍肌肉撕裂、肌腱、骨頭組織發炎的統稱。不管是跑步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跑者,遭遇脛痛症候群的概率都比較大。
  • 12星座如何擺脫【星期一症候群】
    [ 中華塔羅網 ] 微信號:ichinatarot 談星座、獲運勢、聊塔羅……這裡有最好玩的心理測試
  • 原來壓力過大也會上癮,警惕!這三類人易患「壓力上癮症」
    儘管家人經常抱怨他對 家事漠不關心,但他總覺得工作壓力 太大,只有忙忙碌碌才踏實,停下來 反而覺得空虛。中科院心理所組織 與員工促進中心測評部主管肖震宇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職 場中不少人像趙先生一樣,全身心投 入工作,一旦停下來,突然打破已經 習慣的忙碌節奏和壓力慣性就感覺 不習慣,甚至產生失落感,這種心理 現象被稱為「壓力上癮」。
  • Ibanez代言人張宇煊、張星入駐《樂隊的夏天2》白日夢症候群
    最近,萬眾期待的樂隊網綜《樂隊的夏天2》終於開播,預告一上線,參與列表上風格各異的樂隊就佔足看點,其中一個名為「白日夢症候群」的樂隊十分矚目,因為這個樂隊名讓人十分陌生,但仔細一看就發現該樂隊主唱竟是歌手白舉綱?!
  • 拿平板看視頻「練功」,手肘麻又痛……竟是肘隧道症候群,怎麼辦?
    許多學生宅在家,最愛拿平板看小說、看視頻「練功」,一練就是數個小時,結果手肘到前臂又麻又痛…。醫師提醒,小心練出「肘隧道症候群」。目前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有助於調控發炎反應、緩解疼痛,進而促進神經自我修復。
  • 「過年綜合症候群」,該如何應對?
    獨身人士應放棄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的精神壓力,與其不開心別人說什麼,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究竟是為誰而活?02 PART 過年症候群及其表現年節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壓力,還不止這一端。從心理學角度,應該稱之為」年節心理恐慌症「、」年節症候群「… 下面有幾則個案,非常典型,即將過年的你,是否也有這種情況呢?11月17日,家住越秀小區的陳先生來到醫院進行心理諮詢,已到中年的他在中山路開了一家電腦公司。
  • 《戀愛症候群》:不談戀愛談世界
    《戀愛症候群》是一部泰國電影,是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參展影片。影片是根據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自己的童年回憶而拍攝的,當時他的父母都是醫生。《戀愛症候群》最大的特點是,同一個人物卻有不同的化身,人物在故事中的不同選擇使得起點相似的雙重故事線越走越遠。影片中阿彼察邦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和近乎凝滯的鏡頭運動,詳細而細膩地記錄人物瑣碎的對話,造成時間的冗長感。但平行世界中相似場景的對話給人的快慢節奏感卻大為不同。
  • 從影視劇走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他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這種心理狀態並不是單純個例,而是很普遍的存在。這一令人驚訝的結論,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人們迫切的想知道其產生的原因。專家給出的解釋是,每個人對恐懼的承受能力不同,但都會有一個底線,這是生理需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以人質和綁匪的關係為例。人質的恐懼是生命受到威脅,當意識到自己無法法抗時,就會在潛意識中將生存權交給綁匪。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上身!
    時間累積久了,錯誤的換氣習慣會讓氧氣警能進入肺部的1/3,引發胸悶、頭腦昏沉、想睡覺、情緒低落等後遺症。有些人因疾病而產生慢性疲憊,休息也很難恢復,通常能找出原因。「慢性疲勞症候群」常出現於上班族,泛指6個月以上出現全身肌肉乏力、頭痛、睡眠質量不佳、腸胃不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且休息後也無法改善,使活動力大幅降低,影響生活質量。因「慢性疲勞症候群」並無特定或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可以透過基本的呼吸練習來改善長期身心疲憊的狀態。腹式呼吸是人類最原始的呼吸方式,透過緩慢深長的呼吸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放鬆過度緊繃的身心。